□陳裕
淺談中學生運動性猝死的多級預防
□陳裕
運動性猝死(exercise-relatedsuddendeath也有譯作exercise-inducedsuddendeath),是指與運動有關的猝死的簡稱。臨床上一般將運動猝死界定為,運動中或運動后24h內的意外死亡。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運動猝死的發(fā)生尚無統(tǒng)一的時間范圍界定,但大多數學者傾向于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fā)病1h內。在過去的10年時間里,國內對運動性猝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運動員及大學生群體,而針對中學生群體的研究較少。近年來中學生運動性猝死事件也偶有發(fā)生,盡管與運動員及大學生相比發(fā)生率相對較低,但由于生命的不可逆轉性,同樣給社會、家庭、學校帶來重大的影響。本文根據運動性猝死的致因,以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措施為主線(心腦源猝死占猝死案例的90%以上),同時結合中學體育工作的實情,提出以下幾點預防策略。
一級預防是指對全體學生的預防策略,做好無心腦血管既往史學生的預防。將那些有可能發(fā)生猝死高危因素的學生列為重點監(jiān)控對象,并對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其中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完善體檢機制,確保對每個學生的體檢情況知根知底,降低猝死風險的發(fā)生率。做好所有學生的入學體檢,建立健康檔案。然而,目前我國學校教育體檢制度存在缺陷:第一,目前,學校一般組織每年一次體檢,體檢僅為身高、體重、肺活量等常規(guī)項目,缺乏心腦血管方面的檢查,一些潛在的易致猝死的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冠狀動脈畸形、風濕性心臟病等無法發(fā)現(xiàn)。第二,需要做好小升初、初升高時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移交、過渡,學生的健康檔案應該跟隨學生的整個求學生涯,不應該出現(xiàn)脫節(jié)現(xiàn)象。
2.通過問卷調查及過往病史收集(班主任、校醫(yī)要告知學生及家長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不能隱瞞),從中篩查出有心血管疾病或具高危因素者,將這些個體列為監(jiān)控對象,并根據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例如,禁止從事極限、亞極限強度負荷之類的課余訓練、競賽或體育課堂教學的部分內容,調整該類群體的運動項目、內容、強度、方法,避免過度勞累。同時,對該類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避免精神高度緊張及接受其他事件的刺激,注意合理的營養(yǎng)膳食,保證充分的休息等。
二級預防主要是對猝死高危人群的過程控制,防范策略為強化風險意識,加強醫(yī)學監(jiān)督,目的是不讓其進入高危階段,減少或避免學生發(fā)生傷亡。其中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應對措施:第一,重視運動過程中學生的先兆癥狀,運動猝死有超過50%的人會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胸部壓迫感、疲乏、呼吸加快等表現(xiàn)。假如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冒汗,嘴唇發(fā)紫等,一定要讓其停止練習,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意外;第二,對高危學生群體進行單獨輔導,告知其在體育運動中的“禁區(qū)”,哪些項目可以參與,哪些項目最好規(guī)避,具備哪些表現(xiàn)時應主動告知體育老師、班主任或校醫(yī)。另外,該類學生在課前若感不適,體育教師應允許其請假,并告知校醫(yī)及班主任;第三,學校加強宣傳,印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識小冊子及運動中容易發(fā)生猝死的高危因素,提高學生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從而增強防范意識;第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學校醫(yī)務人員定期舉辦健康知識培訓講座,尤其是要針對導致運動性猝死的致因及如何去預防,識別診斷,急救等進行專業(yè)的宣講,加深校醫(yī)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認識水平。
同時,在學校層面對學校體育活動做出適當預判,加強體育活動的監(jiān)管。學校定期對學生進行運動健康知識教育,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體育活動提供指導。根據國內外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理論上任何體育項目都有發(fā)生運動性猝死的可能,因此,在學校體育工作中,需要結合本校實際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體育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課的準備部分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練習安排要合理,課中活動強度要循序漸進,課的結束部分堅持做好整理活動。第二,避免心腦血管疾病學生或具備高危因素的學生參加課余籃球賽,足球賽之類的有身體激烈接觸的同場對抗性項目,不建議該類學生參加課余體育代表隊訓練。第三,合理把握體質測試中的項目,對于中長跑項目或認為對該類學生有高危后果的,讓學生出具醫(yī)學證明后選擇免測。另外,有條件的學??梢耘鋫湟婚g校醫(yī)室在運動場附近,這樣每逢有體育課,運動會,學校單項體育競賽,體質測試等活動時可對出現(xiàn)的心腦血管疾病表現(xiàn)的學生進行及時的救助。
三級預防是指對在體育課、體育競賽、體質測試等活動中出現(xiàn)一些心腦血管疾病表現(xiàn)的學生進行搶救,目的是避免猝死事件的發(fā)生。事先預防的策略:學校應該制訂應急預案,組建專門的應急小組,及時終止有猝死前驅癥狀表現(xiàn)的學生參與任何體育活動,與學校鄰近的醫(yī)院保持聯(lián)系,加強溝通等。1.每逢學校運動會、單項體育競賽等,體育老師及校醫(yī)一定要認真檢查參賽人員名單是否已有備案,嚴禁有心腦血管疾病或不適合參與競賽的學生參賽;2.在比賽現(xiàn)場配備校醫(yī),放置足夠的急救設備、藥品等。
[1]崔生林,王海生,程兆華等.高等學校體育應重視預防運動性猝死[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23(3):62-63.
[2]劉紅,石巖.風險管理視角下我國大學生體育活動猝死問題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5).95-102.
[3]馬云等.中國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性猝死三級預防篩查體系的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30(3).219-223.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廣東珠海51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