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華
江蘇省徐州礦務集團總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蘇徐州 221006
34例糖尿病足的護理探討
袁麗華
江蘇省徐州礦務集團總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蘇徐州 221006
目的探討糖尿病足的護理措施及體會。方法選擇34例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該科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3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治愈28例,潰瘍分級改善2級以上4例,分級好轉1級者1例,截肢1例。結論經合理的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心理護理、并采取必要的足部護理措施,可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療效果及改善其預后。
糖尿病足;護理措施;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又稱為糖尿病肢端壞疽,是糖尿病的最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遠端神經病變和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和肢端壞疽等癥狀。通常采用wagner分級法共分6級[1-2]。0級:有發(fā)生足潰瘍的危險因素,目前無潰瘍;1級:足表面潰瘍,臨床上無感染;2級:較深潰瘍,常有軟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3級:深部潰瘍,伴有骨組織病變或膿腫;4級:局限性壞疽;5級:全足壞疽。為探討糖尿病足的護理措施,該文選擇34例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科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符合WHO診斷標準,潰瘍分級的糖尿病足患者34例,其中0級14例,1級10例,2級6例,3級2例,4級1例,5級1例。其中男性20例,女14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60歲。
由于糖尿病足潰瘍和壞疽常是神經病變、血液循環(huán)障礙、感染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綜合治療[3]。結合飲食治療,降糖藥物的使用及胰島素的強化治療,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做好足部的代謝控制。對于有低蛋白血癥和下肢水腫的患者須及時補充人血白蛋白、血漿以及ATP、輔酶A和輔酶Q10,糾正低蛋白血癥,促進細胞代謝,減輕水腫,有利于潰瘍愈合。營養(yǎng)神經:可首選甲鈷胺、補充B族維生素、神經生長因子等,可促進神經細胞核酸及蛋白形成,促進軸索再生髓鞘形成。采用靜脈滴注擴張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形成的藥物。
①對于還未發(fā)生足部潰瘍的患者預防為主,盡力避免足部損傷,如穿松軟的鞋襪以免磨損皮膚,趾甲不可剪得太短,每天檢查足部,溫水洗腳以免燙傷等。
②潰瘍面的護理,有開放性病灶的患者,如單純神經性潰瘍,予以盡早清創(chuàng)傷口里的壞死組織。如缺血性或混合性潰瘍,根據(jù)缺血程度在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的情況下,逐漸清除壞死組織,并根據(jù)傷口情況,每日或隔天換藥一次不等。對水泡和血泡,要在嚴格消毒條件下用無菌注射器將水泡抽出,并用無菌敷料包扎好。
③傷口較深,已累及肌腱、韌帶,形成膿腫或膿性分泌物蔓延形成竇道等,應盡早對膿腫部位采取切開引流,使膿性分泌物順利排出,并保證引流通暢,對有生命力的肌腱,韌帶盡量保護并逐步清除壞死組織,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并用無菌棉球或紗布吸干創(chuàng)面水分。傷口累及骨關節(jié)部位,常形成骨髓炎,我們根據(jù)分泌物培養(yǎng)及藥敏,加大抗生素的應用,并予以全身支持治療,如兩周未發(fā)現(xiàn)好轉跡象轉骨科手術治療。
④加強飲食護理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根據(jù)患者的體重、年齡及活動量,營養(yǎng)室要為糖尿病足病人制定的飲食計劃,并且讓患者及家屬參與。進食要定時定量,達到熱量攝入能量消耗間的平衡,早中晚食量分配各為1/3,以避免飽餐。糖尿病足部壞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應適當增加熱量10%~20%,根據(jù)患者的飲食習慣,使食譜多樣化。
⑤加強心理護理糖尿病足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而且治療困難,周期長,醫(yī)療費用高,給患者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颊叨鄶?shù)呈現(xiàn)焦慮、郁悶傾向,往往悲觀失望、過激,脾氣暴躁,因此,醫(yī)護人員要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充分理解患者的處境和情緒,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耐心對患者解釋病情及進行心理疏導,培養(yǎng)正確的健康行為,以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治療信心。
經過綜合治療15~60 d后,治愈28例,潰瘍分級改善2級以上4例,分級好轉1級者1例,截肢1例??崭寡?.5~7.0 mmol/l,平均空腹血糖(5.5±0.6)mmol/l,糖化血紅蛋白4.5%~6.2%,平均糖化血紅蛋白(5.3±0.7)%。
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療離不開整體的治療及處理各種代謝異常綜合癥,特別強調的是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了糖尿病足患者的預后。必須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相關的知識及治療護理的要求[4],合理的治療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血糖控制滿意,糾正代謝紊亂綜合癥及預防糖尿病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該研究組患者經全面的健康教育及綜合降糖治療措施,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滿意,也直接影響了糖尿病足的預后。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見及嚴重并發(fā)癥,如何提高患者的預后及生存質量,仍需要在臨床工作中不斷探討與總結。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417.
[2]李仕明.糖尿病足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6,4(2):126-127
[3]劉新民,主編.實用內分泌疾病診療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300-301.
[4]范麗鳳,張小群,郝建玲,等.糖尿病患者足病預防護理知識與行為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7):493-497.
R473
A
1672-4062(2014)06(b)-0051-01
2014-03-28)
袁麗華(1979.12-),女,籍貫:江蘇淮安,學歷:本科,職稱: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病發(fā)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