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櫻
(紹興市柯橋區(qū)圖書館,浙江 紹興 312030)
“甲午海戰(zhàn)”中方的慘敗,對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發(fā)生了巨大的沖擊,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中體西用”的思想徹底瓦解;西方列強的入侵,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文化、思想和理念,使得中國古代思想與西方近代思想在這里交匯、融合;社會的動蕩、多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晚清社會思潮的產(chǎn)生起到了推動作用。于是當時先進思想家們就開始汲取西方的先進思想,融合中西文化,孕育出了“西學東漸”這一理論,并且不斷地把它發(fā)揚光大,產(chǎn)生了諸如經(jīng)世思潮、洋務思潮、維新思潮、君主立憲思潮等各種晚清社會思潮。
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原有的公私藏書事業(yè)受到重創(chuàng),藏書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毀壞,中國古代藏書樓不斷衰敗;此外,西方傳教士不斷向中國傳播西方圖書館的理念,并且在華開展各種形式的圖書館活動。這些都使得那些受到“西學東漸”觀念影響的先進分子,迫切要求建立起大書藏(圖書館),給國人帶來先進的思想和文化,以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改造中國,走近代化道路。于是,中國近代圖書館就隨著晚清社會思潮的推進,逐步建立起來。
鴉片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國門被打開,一些儒家經(jīng)世派諸如林則徐、魏源等人,在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指導下,將愛國反侵與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思想有機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具有近代特色的經(jīng)世思潮。與此同時,中國人也開始接觸到了西方圖書館,并在他們的著述中有了對圖書館的些許描述。
林則徐是晚清時翻譯介紹西方圖書館的第一人,在其組織翻譯的《四洲志》中,對五大洲中各國的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夷情相當重視,其中有不少是對歐美各國藏書和圖書館的記述,即便是藏書和圖書館事業(yè)比較落后的國家,林則徐也有所提及。
繼林則徐之后,魏源受其囑托,編著了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海國圖志》。他在記述中很好地貫徹并發(fā)揮了林則徐了解和學習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口號。指出只有“師夷”才能“制夷”,主張設譯館,翻譯夷書。在這本書中就征引了諸如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的《職方外紀》、馬禮遜的《外國史略》等諸多西方著作中有關圖書館的介紹。這本書一方面?zhèn)鞒辛恕端闹拗尽分袑ξ鞣綀D書館的介紹,另一方面又進一步豐富和加強了對西方圖書館的譯介。
至此,中國人開始在書本中接觸到了西方世界,開始對西方藏書和圖書館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有更多的國人想要走出去,“睜眼看世界”,去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技術,來捍衛(wèi)自己的國家,抵抗外國的侵略。
同治六年(1867),清政府向西方國家派出了第一支外交使團,這是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gòu)對西方國家的第一次正式考察。在隨后的1868-1870年期間,這支外交使團又先后訪問了美、英、法、普、俄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隨行的張德彝之后在他的《再述奇》中記述了當時在紐約參觀圖書館的情形,他稱當時的圖書館為“義書堂”:內(nèi)儲各國古今書籍七萬五千余卷,國人樂觀者,任其流覽,以廣見聞,惟禁攜帶出門……。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張德彝看到了西方圖書館和晚清私人藏書樓的不同,西方圖書館重在“義”上,其公共性使得國人可以“任其”。
如果說在經(jīng)世思潮中,人們與西方圖書館只是一種邂逅,只是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抑或是它的氣魄,那么,在洋務思潮中,人們對西方圖書館卻是一種“深交”。
1867年,王韜受朋友之邀,開始了他的歐洲之旅,之后便撰寫了《漫游隨錄》。他認為巴黎的圖書館乃是巴黎勝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巴黎圖書館豐富的館藏十分欣賞;在參觀英國倫敦博物院后,王韜更是驚嘆于倫敦大英博物院圖書館宏偉的氣勢和古今中外的豐富館藏,其中也點到了其“書任檢讀,惟不令其攜出”的規(guī)則??梢钥闯觯蹴w在他的記錄中對西方近代圖書館的描述是相當詳盡的,可以說他是中國真正考察西方圖書館的第一人。
其后,出使英國的欽差大臣郭嵩燾先后兩次考察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院圖書館,“其書館藏書數(shù)十萬冊,皆分貯之”,他還參觀了牛津大學的幾所圖書館,發(fā)現(xiàn)其“所藏各國書皆各為院,中國書亦為一院”。在兼任法國大使之后,郭嵩燾又參觀了法國國際圖書館,并作了詳細的記述“左旁高架四,用二十六字母編書名小片,寬廣二寸許。每架安小匣數(shù)十,依此盛貯其中。觀書者取以付主者,按號取付?!膊貢俣嗳f冊,分二十九類(如化學、醫(yī)學、律學、史學之類,其名目甚繁,容再詳考之)?!?/p>
另外,出使德國的欽差大臣李鳳苞對德國國家圖書館進行考察時,也指出“又過數(shù)室,庋藏各國史記,標題曰英史、法史…,分過列架,秩然不紊”。
這些記錄都說明當時的西方圖書館已經(jīng)有了比較系統(tǒng)的西方卡片目錄和圖書分類法對館藏圖書進行分類。盡管這些記錄只是片斷、零星的,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與中國國情結(jié)合的藏書思想,但西方國家公共藏書觀念的東漸,對于富有藏書傳統(tǒng)的中國人來說,依然是非常具有啟發(fā)性的。
甲午戰(zhàn)爭結(jié)束以后,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嚴重,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圖強,他們意識到了公共藏書制度與培育人才、國家富強的密切關系。于是,國人開始把創(chuàng)建公共圖書館提上了議事日程。
1895年,上海的強學會成立,康有為記述“英美公使愿大助西書及圖器,規(guī)模日廣,乃發(fā)公函于各督撫,劉坤一、張之洞、王文韶各捐五千金,乃至宋慶、聶士成咸捐數(shù)千金,士夫云集,將規(guī)模日廓,開書藏,派游學游歷。”
1898年,南京一批有識之士集資購買了一批“中西有用之書”,成立了“金陵勸學會”——入股者固然可以任意閱覽,未入股者亦可“出資租閱”。
1898年,清光緒總理衙門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其中“第七款,如有獨捐巨款興辦藏書樓博物院,其款至二十萬兩以外者,請?zhí)囟髻p給世職。十萬兩以外者,請賞給世職或郎中實職,五萬兩以外者,請賞給主事實職,并給匾額如學堂之例。第八款,其捐集款項辦藏書樓博物院學堂等事僅及萬金以上者,亦請加恩獎以小京官虛銜?!币源藖砉膭钍考澗栀Y助學。
但是,對于想要“師夷制夷”的國人來說,像“強學會”、“金陵勸學會”這種民間組織已經(jīng)難以滿足當時時代的需求。因此,不到十年光景,我國開明土紳要求借鑒東西方圖書館體制,設立官立公共藏書樓的呼聲高漲。
與此同時,1896年,李端棻在《請推廣學校折》中從學校的角度來推廣藏書樓的思想,大力陳說設藏書樓的必要。1902年,徐樹蘭《為捐建紹郡古越藏書樓懇請奏咨立案文》中寫道“泰西各國講求教育,輒以藏書樓與學堂相扶而行。都會之地,學校既多,又必建樓藏書,資人觀覽”。他們無一例外地把培育人才和建立近代圖書館結(jié)合起來,突顯了建立近代藏書樓的必要性。
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并在《奏報分年籌備事宜折》中,將頒布圖書館章程、京師開辦圖書館、行各省一律開辦圖書館等事宜提上了議事日程。
于是,在清政府的倡導下,各省官吏紛紛奏設圖書館。羅振玉專門撰寫了《京師創(chuàng)設圖書館私議》,提出:“保固有之國粹,而進以世界之知識,一舉而二善備者,莫如設圖書館”,并建議“京師圖書館以外,各省城亦應各立圖書館一所?!?/p>
1907年,南京成立了江南圖書館。1909年,具有國家公共圖書館性質(zhì)的京師圖書館建立。而后,學部又頒布了《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就圖書館的宗旨、管理、建筑,藏書的分類、收集、利用作了詳細的說明。標志著我國近代圖書館“官制”的初步確立,對我國圖書館事業(yè)有著深遠的影響。
至此,中國古代藏書樓開始向近代公共圖書館轉(zhuǎn)變,中國近代圖書館興起。
〔1〕傅璇琮,謝灼華.中國藏書通史〔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
〔2〕周妤.中國近代經(jīng)世派與經(jīng)世思潮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6
〔3〕程煥文.晚清圖書館學術思想史〔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4
〔4〕郭漢民.晚清社會思潮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9
〔5〕王憲明,張勇,蔡樂蘇.戊戌變法史述論稿〔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6〕吳徐年.中國近代社會思潮對近代圖書館的孕育〔J〕.圖書情報工作,2005,49(2)
〔7〕王兆輝,王祝康,任 競.清末新政與我國近代圖書館的興起〔J〕.圖書館論壇,2012(6)
〔8〕劉文科,吳秀玲.西學東漸對中國近代圖書館學嬗變的影響〔J〕.新世紀圖書館,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