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曦
詩歌的重要特點就是抒情性,因此詩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之一。在備考中要科學研究抒情方式的內涵、手法與答題方法,并輔以必要的一定量的訓練,才有可能在高考詩歌鑒賞題中獲得好的成績。
一、古典詩歌抒情手法例析
詩歌抒情方式研究的是詩歌如何抒情。古典詩歌的抒情手法從大類來說,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即事抒懷、借古諷今、借助一些獨特的意象抒情、運用修辭強化抒情等。下面舉例闡述一下,讓大家對抒情方式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1. 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直接揭示了百姓無論興亡都受苦遭殃的歷史規(guī)律,流露出對黑暗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和對人民大眾的深切同情。
2.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純然寫景,但所要表達的感情包孕在景物描寫之中。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四首》之三),清新明麗的景色,處處透露出詩人的喜悅心情,流露出對寧靜和平生活的向往。
3. 情景交融。詩中既有景物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兩者互相融合,難分彼此。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霜林醉”以秋天的景色襯托了離別的悲傷,“離人淚”直接點明離情,二者有機交融。
4. 托物言志。詩人借助自然界某種事物的特征,賦予它在人生和社會范疇的意義,從而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志趣?!盁o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作者托梅花表達自己無人賞識但無論受到何種打擊都百折不回的精神。
5. 即事抒懷。通過描寫具體的事件,將情感傾向蘊含于其中。如“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作者通過描寫打獵的雄壯場面,抒發(fā)了豪放曠達、報國立功的豪情。
6. 借古諷今(含用典)。通過敘述、描寫古代的事件、人物來暗示自己的感情。如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7. 借助一些獨特的意象抒情。主要借助一些古典文化中已經沉淀下來的意象如杜鵑、長亭、吳鉤、鴻雁等意象來傳達情感。如“交親書斷竟不到,忍聽黃昏杜宇啼”(李中《鐘陵禁煙寄從弟》),用古代詩人最習用的“杜鵑”意象來表達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愁苦。
8. 運用修辭強化抒情。指用修辭增進抒情的力度。如“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用“浮云蔽日”這個比喻表達了對“君王為奸邪所蒙蔽,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深沉擔憂?!皢柺篱g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用設問表達了對忠貞不渝、生死與共的愛情的歌頌。
二、抒情手法類試題的答題規(guī)范
抒情手法類的題目有基本的答題規(guī)范?;究蚣埽菏闱槭址?解說手法+所抒情感+表達效果。注意事項:要注意將敘、析、評有機結合;要注意答題的層次感;要結合具體問法確定答題的繁簡程度,有的只要求說出抒情方式或情感,有的則要進行詳細的扣文本鑒賞。
1. 間接抒情。
例1:閱讀下面宋代詩歌,回答問題。(2013年高考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歸蜀 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
[注]杜鵑:又名子規(guī)。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三、四兩聯(lián)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fā)情感的?請簡要賞析。
〔答題指津〕這首詩是寫作者送一位隱士朋友回家。前兩聯(lián)是實寫眼前送別時的情景與景色,后兩聯(lián)是虛寫,想象友人回家以后的情景。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與祝福,也表達了自己希望像友人一樣擺脫官場俗務的愿望。題目已經降低了難度,已經直接指明了是間接抒情中的“用想象之景”來抒情,只要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即可,要點是寫出想象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
〔參考答案〕頸聯(lián)想象友人喜逢家鄉(xiāng)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xiàn)出歸家時輕松愉悅的心情。(2分,針對頸聯(lián))尾聯(lián)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后悠閑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針對尾聯(lián))
例2:閱讀下面這首元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 (2012年高考四川卷)
子 規(guī) 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事忙。
本詩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任選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兩個意象簡要分析。
〔答題指津〕這首詩歌歌詠的就是杜鵑。杜鵑是中國古代詩歌一個常見表達思鄉(xiāng)思歸的意象。作者也是按照這個意象的含蘊來抒寫的,并用了一些相關意象來烘托渲染。詩歌抒情方式是間接抒情,通過一些習用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情感。答題時只要扣緊意象的含義在具體詩歌中的展現(xiàn)來答即可。
〔參考答案〕本詩主要表達了思鄉(xiāng)難歸的情感(1分,答出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規(guī)。子規(guī)啼聲凄切,年復一年催歸人,令“貪夫”“遠客”無不惆悵、“斷腸”,足見思鄉(xiāng)心切、歸家不易。②貪夫、遠客。意指客居他鄉(xiāng)之人。無論“倦聽”還是“初聞”,都在“催歸”聲里“空低首”、“已斷腸”,表達出了思鄉(xiāng)難歸之情。③錦水春殘。春已殘,花飄零,黯然失色的錦水春景,烘托出思鄉(xiāng)難歸的惆悵。④楚天月光。異鄉(xiāng)夢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圍,表達了思鄉(xiāng)難歸之情。(4分,任選2個意象分析,每個2分)
2. 直接抒情。
例3:閱讀下面這首清代的詞,然后回答問題。(3分)(2013年重慶卷)
鷓鴣天·酬孝峙① 錢繼章
發(fā)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②。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注] ①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農詞》。②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③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④熏風:東南風。
怎樣理解“折腰久矣謝無能”?
〔答題指津〕這首詩要結合背景來理解。上闋寫自己容貌病態(tài)怪異,性格堅忍不拔;下闋寫自己絕不與清朝統(tǒng)治者合作,表達了作者的崇高氣節(jié)?!罢垩靡又x無能”用的是直抒胸臆。答題時只要講透這句話,聯(lián)系全詩和注釋來闡述即可。
〔參考答案〕我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職,則以沒有能力為借口來推辭。(1分,解說句子)表現(xiàn)了詞人堅決不與清朝統(tǒng)治者合作的氣節(jié)。(2分,說出情感)
三、提高詩歌抒情手法鑒賞類題目答題水平的建議
要提高這類題目的答題能力,有以下建議:
1. 多讀。強化讀懂詩歌的訓練,要將默讀與朗讀相結合。
2. 強化審題訓練。準確辨識題目是否問抒情方式,明確答題的要素和繁簡程度。
3. 牢記基本抒情手法。無論這方面怎樣的題目,首先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大范疇進行思考,再逐步深入、細化。
4. 科學訓練。熟練答題的基本方法,建議以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題為訓練素材。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校 彭 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