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濱,胡秋玲,曲 濤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是一種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鹽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之一?;疾∪巳旱膫€體間對鹽負荷或限鹽呈現(xiàn)不同的血壓反應,即存在鹽敏感性問題[1]。有研究表明,鹽敏感者在血壓正常人群中的檢出率為15%~42%,在高血壓人群中為28%~74%[1]。大量臨床試驗證實,限制鹽的攝入可使血壓顯著下降。因此,世界各國組織的高血壓防治指南都將限鹽作為高血壓防治措施[2-3]。本研究以社區(qū)高血壓管理為基點,在常規(guī)管理中對鹽敏感人群進行篩查并行個體化治療,為社區(qū)高血壓管理探索新的道路。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3月在友協(xié)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參加慢性高血壓管理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989例作為觀察組,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簽訂鹽敏感試驗知情同意書。其中男627例,女362例;年齡(32~78)歲,平均(56.4±24.5)歲。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肺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患者;(2)近3個月內發(fā)生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搏驟停者;(3)痛風、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4)經常飲酒(每周≥3次,≥100 ml/次)、不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或不能夠堅持完成試驗者。同時選取2012年3月在建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參加慢性高血壓管理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914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586例,女328例;年齡(30~80)歲,平均(54.1±26.6)歲。兩組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高血壓診斷標準[4]。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體質指數(shù)、血壓、吸煙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鹽負荷試驗 觀察組患者于入組第1天進行鹽負荷試驗,采用口服鹽水負荷及速尿排鈉縮容的方法:早晨空腹口服1.0%氯化鈉溶液1 000 ml,30 min內飲完。測量飲鹽水前和飲完鹽水后2 h末的血壓;繼續(xù)口服速尿40 mg,測量其后0.5 h、1.0 h及2.0 h時的血壓。平均動脈壓(MABP)=1/3收縮壓(SBP)+2/3舒張壓(DBP)。鹽負荷試驗前2 d及鹽負荷試驗期間停服所有降壓藥物。對照組未行鹽負荷試驗。兩組患者均按照社區(qū)要求進行常規(guī)隨訪及健康指導。
1.2.2 鹽敏感型(SS)判定標準 采用國際上公認的鹽負荷試驗鹽敏感判定標準[5]判斷:MABP于鹽水飲入至2 h末較鹽水飲入前升高與口服呋塞米后2 h末較服呋塞米前下降之和≥10 mm Hg判為鹽敏感;下降<5 mm Hg為鹽抵抗或者鹽不敏感(NSS);下降程度<10 mm Hg,但≥5 mm Hg為不確定型。
1.2.3 鹽敏感人群個體化治療 對鹽敏感者行如下治療:(1)每日食鹽量≤6 g;(2)盡量避免進食快餐;(3)幫助患者計算含隱性鈉鹽的量;(4)使患者了解鈉和鹽的關系(見表2);(5)確保足夠的鉀(50~900 mmol/d)和鈣(800~1200 mg/d)的攝入量;(6)用藥指導,盡可能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及利尿劑,單劑利尿劑效果不佳或出現(xiàn)低鉀等副作用時應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聯(lián)合使用。
表2 鈉鹽轉換表
注:每日推薦飲食中不超過2 g鈉或100 mmol鈉或1茶匙食用鹽(相當于6 g氯化鈉)
1.2.4 社區(qū)高血壓管理 兩組患者除服用臨床降壓藥物治療外,每季度進行一次隨訪,同時接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導的高血壓防治管理。降壓目標值為140/90 mm Hg,合并糖尿病及腎病患者的目標血壓為130/80 mm Hg。所有血壓測量值以診室血壓為準,具體測量方法嚴格按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6]要求。
1.3 監(jiān)測指標 (1)測量兩組患者研究前及研究3、6個月后的MABP;(2)研究6個月時主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包括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冠心病、心絞痛急性發(fā)作、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事件)。
2.1 鹽敏感篩查結果 觀察組篩查出鹽敏感患者614例,占62.1%;NSS患者279例,占28.2%;不確定型患者96例,占9.7%。
2.2 兩組研究前后MABP比較 兩組研究前后MABP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兩組研究前MAB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研究3、6個月后的MABP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研究3、6個月后的MABP均低于研究前,且兩組研究6個月后的MABP低于研究3個月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為χ2值,1 mm Hg=0.133 kPa
Table3 Comparison of MABP before and after researc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例數(shù)研究前研究3個月后研究6個月后對照組914114.7±3.4111.5±3.8△108.6±3.9△▲觀察組989112.3±2.8104.4±4.3*△98.5±2.5*△▲F值F總=20.11,F組間=46.14,F時間=13.03P值P總<0.05,P組間<0.05,P時間<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研究前比較,△P<0.05;與研究后3個月比較,▲P<0.05
2.3 兩組研究6個月時主要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主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為19.1%(175/914),高于觀察組的9.6%(95/9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7,P<0.05)。其中觀察組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研究6個月時主要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的比較〔n(%)〕
Table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t research of 6 month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例數(shù)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對照組91488(9.6)52(5.7)24(2.6)7(0.8)4(0.4)觀察組98938(3.8)36(3.6)15(1.5)3(0.3)3(0.3)χ2值25.74.522.911.530.23P值<0.05<0.05>0.05>0.05>0.05
高鹽飲食引起鈉代謝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體內鈉水潴留。劉治全[7]經臨床實踐顯示,身體的總鈉量比正常增加5%~40%時體內水分增加5%~45%。水鈉潴留引起血管容量增加,從而血壓升高。而血清鈉離子水平升高又可使血管平滑肌內的鈉離子水平增高,導致細胞內鈣離子升高,并使血管收縮反應增強,從而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機體在鹽負荷時會出現(xiàn)血壓升高。Whelton等[8]對33個臨床試驗(包括1 560例高血壓患者和1 005例血壓正常者)進行的薈萃分析顯示,補充60 mmol/d以上的鉀可使高血壓患者的SBP平均下降4.4 mm Hg,DBP平均下降2.5 mm Hg。我國居民鉀攝入普遍低于美國高血壓教育指南(NHBPEP)推薦的鉀/鈉2.0的要求[8]。有研究報道,增加鈣100 mg/d的攝入可使血壓平均下降0.35~0.39 mm Hg[9]。而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在人均攝入量<800 mg/d的低鈣人群中補鈣的降壓效應更好[10]。所以我國高血壓防治措施中除限鹽外,還應大力提倡增加鉀、鈣的攝入,以提高膳食鉀與鈉的攝入比。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研究3、6個月后的MABP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通過增加食物中鉀的攝入,提高飲食鉀與鈉攝入比,可以起到比單純限鹽更好的降壓效果。補鉀最現(xiàn)實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含天然鉀豐富的水果、蔬菜和其他食物來增加鉀的攝入量。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鹽敏感性越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越弱,二者存在負相關關系[11]。還有研究證明,鹽敏感高血壓患者有細胞內鈉、鈣及鎂的代謝異常,鈣拮抗劑有助于對抗鹽介導的細胞內離子改變[12]。此外,鈣拮抗劑還有輕微的利尿鈉作用,對鹽敏感高血壓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壓效果。在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lián)合委員會(JNC) 高血壓指南及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高血壓指南中都將鈣拮抗劑作為SS高血壓的首選適應證。
利尿劑因其降壓效果好,作用穩(wěn)定,價格低廉,一直是世界各國高血壓指南推薦的一線用藥。此外,利尿劑的利鈉縮容機制特別適宜于鹽敏感高血壓的控制。長期單獨使用利尿劑造成的低鉀可以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抑制劑(ACEI或ARB)聯(lián)合應用,以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抵消或減輕各自的不良反應。
兩項長達18、27年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鹽敏感高血壓患者較NSS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升高,而與血壓正常的鹽敏感者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相似,提示鹽敏感性是獨立于其他因素的心血管事件危險因子[12-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照組主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高于觀察組。因此,重視鹽敏感人群,進行鹽敏感人群篩查并給予個體化治療是社區(qū)高血壓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研究觀察組篩查出鹽敏感患者614例,占62.1%;614 例鹽敏感高血壓患者通過一系列個體化治療的干預,血壓水平有顯著的下降;觀察組989例患者中68.3% 的患者血壓明顯改善,與鹽敏感人群比例相似[14]。在我國北方地區(qū)的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鹽敏感者占58%,高血壓家族史陽性青少年中40%為鹽敏感者[14]。對陜西“兒童高血壓隊列”中鹽敏感兒童的18年隨訪結果顯示,SS組18年后SBP、DBP及高血壓患病率均高于NSS組,提示鹽敏感性是我國人群高血壓發(fā)病的易患因素之一[15]。為下一步對社區(qū)6~18歲兒童及青少年進行鹽敏感篩查并進行早期健康指導提供了依據(jù)。
綜上所述, 本研究通過對社區(qū)參加慢性高血壓管理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進行鹽敏感性篩查,并通過藥物和個體化治療(如增加食物中的鉀及鉀鈉攝入比等)鹽敏感高血壓患者,使血壓水平明顯改善,并降低了主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值得在社區(qū)高血壓管理中推廣應用。
1 劉治全.血壓的鹽敏感性及鹽敏感性高血壓[J].心臟雜志,2000,12(4):302-305.
2 Whelton PK,He J,Appel LJ,et al.Primary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advisory from The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J].JAMA,2002,288(15):1882-1888.
3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1.
4 劉力生.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0-1064.
5 Sullivan JM.Salt sensitivity:definition,conception,methodology and longterm[J].Hypertension,1991,17(Suppl 1):161-168.
6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27.
7 劉治全.心力衰竭治療的基石:利尿劑[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5):319-320.
8 Whelton PK,He J,Cutler JA,et al.Effects of oral potassium onblood pressure: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AMA,1997,277:1624-1632.
9 牟建軍,劉治全.我國高血壓人群防治應強調增加鉀的攝入[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8,16(9):771-772.
10 Birkett NJ.Comments 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dietary calcium 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J].Am J Epide-miol,1998,148(3):223-228.
11 van Mierlo LA,Arends LR,Streppel MT,et al.Blood pressureresponse to calcium supplementa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Hum Hypertens,2006,20(8):571-580.
12 Melander O,Groop L,Hulthén UL.Effect of salt on insulin sensitivity differs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degree of salt sensitivity[J].Hypertension,2000,35(3):827-831.
13 Weinberger MH,Fineberg NS,Fineberg SE,et al.Salt sensitivity,pulse pressure,and death in normal and hypertensive humans[J].Hypertension,2001,37(2):429-432.
14 Morimoto A,Uzu T,Fujii T,et al.Sodium sensi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The Lancet,1997,350(9093):1734-1737.
15 牟建軍.鹽與高血壓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2):22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