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琳,王永森,劉 瑩
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是膽囊壁向囊腔內(nèi)呈息肉狀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是膽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隨著超聲診斷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PLG的檢出率不斷提高。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國內(nèi)人群PLG的發(fā)病率為5.0%~9.5%[1]。由于部分息肉有癌變的可能,故有些患者很恐慌,急于手術治療?,F(xiàn)就于我院長期定時體檢的固定人群的PLG檢出率、年發(fā)病率、長期變化情況以及部分患者手術治療后的情況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滄州市中心醫(yī)院體檢中心長期、定時體檢的相對固定人群8 474人,其中男4 828例,女3 646例;年齡23~72歲。2007年共檢出PLG患者486例,檢出率為5.74%,此后的觀察中失訪3例,手術治療41例,息肉消失1例,余441例觀察5年,其中男258例,女183例;年齡25~72歲;單發(fā)息肉214例,多發(fā)息肉227例。此固定人群至2012年累計新發(fā)病例59例(年發(fā)病率為0.15%),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齡26~65歲。
1.2 方法 每年定時對上述固定人群進行系統(tǒng)體檢,體檢項目包括:血液化驗、腹部及腺體彩超、胸部X線片、心電圖、顱腦CT等。腹部彩超使用PHILIPS-IE33型號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常規(guī)空腹下超聲檢查膽囊,觀察息肉的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觀察病灶周邊及內(nèi)部有無血流信號。通過查閱病歷、問卷調(diào)查、電話詢問等方法了解并記錄有關手術治療及術后情況。詳細記錄每年檢查情況,通過軟件建立詳細的電子檔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者趨勢性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41例手術治療患者中采用膽囊切除術者30例,采用保膽手術者11例。手術原因:短期內(nèi)增長較迅速者7例(6個月內(nèi)最大長徑增大超過0.4 cm,術后病理顯示:4例為膽固醇性息肉,3例為腺瘤);最大息肉緩慢增大至最大長徑超過或接近1.0 cm者18例(術后病理顯示:15例為膽固醇性息肉,3例為腺瘤);患者過分擔心要求手術治療者15例(術后病理顯示均為膽固醇性息肉);超聲檢查顯示惡性可能1例(超聲表現(xiàn):單發(fā)病變,呈蕈傘狀突入囊腔,表面不平滑,基底部較寬,中等回聲,長徑1.5 cm,膽囊壁局部增厚;CDFI:腫物內(nèi)可探及動脈樣血流信號。術后病理示:膽囊癌)。
表1 2007年各年齡段PLG檢出率〔n(%)〕
Table1 PLG incidence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2007
表2 2008—2012年各年齡段PLG年發(fā)病率 〔n(%)〕
Table2 PLG incidence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from 2007 to 2012
年齡(歲)總數(shù)新發(fā)PLG26~10286(012)30~134411(016)40~216222(020)50~191414(015)60~6515406(008)合計798859(015)
2.3 2007年和2012年441例PLG患者息肉直徑比較 2007年441例PLG患者息肉直徑為(0.474±0.180)cm,2012年為(0.483±0.182)cm,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738,P=0.461)。2007年和2012年PLG患者不同息肉直徑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6,P=0.241,見表3)。
表3 2007年和2012年PLG患者不同息肉直徑分布(例,n=441)
Table3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PLG in 2007 and 2012
直徑(cm)02~ 04~ 06~ >082007年17917077152012年1501858818
2.4 2007年和2012年441例PLG患者多發(fā)息肉發(fā)生率比較 2007年單發(fā)息肉214例(48.53%),多發(fā)息肉227例(51.47%);2012年單發(fā)息肉162例(36.73%),多發(fā)息肉279例(63.27%)。2012年PLG患者多發(fā)息肉發(fā)生率較2007年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000,P=0.000)。
膽囊具有濃縮、儲存、排出膽汁及調(diào)節(jié)膽管壓力的作用,還具有其他復雜化學及免疫功能,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但是近一百年來常因一些良性疾病如膽囊息肉/結石等被切除。PLG一般在臨床上常見的有膽固醇性息肉、腫瘤性息肉(腺瘤)、炎性息肉、膽囊腺肌癥、膽囊癌等,其中膽固醇性息肉是PLG中最常見的病變,占 95%[1-2]。超聲檢查是診斷PLG的有效手段,二維超聲可清晰顯示PLG的大小、數(shù)目、形態(tài)、與膽囊壁的關系,結合彩色多普勒則可有效評估良、惡性[3]。
本研究結果顯示:PLG檢出率為5.74%,與國內(nèi)有關調(diào)查報道相近[1],且隨年齡的增長檢出率逐步升高。從國內(nèi)病例數(shù)量較大的文獻來看,因PLG而行膽囊切除的不在少數(shù),而其中膽固醇性息肉占80%~92%[4-7]。膽囊息肉絕大多數(shù)是良性病變,尤其是膽固醇性息肉,也無證據(jù)證明是癌前病變,即使是腫瘤性息肉(腺瘤)有癌變跡象的也不足1%[7]??梢娨咽中g的PLG中絕大部分為很少發(fā)生惡變的非腫瘤性病變。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報道相近:441例PLG患者經(jīng)過5年的觀察,息肉的最大直徑未見明顯增加,病情平穩(wěn);多發(fā)息肉發(fā)生率增加,可能與息肉的類型有關,即絕大部分是膽固醇性息肉(膽固醇性息肉常表現(xiàn)為多發(fā),為良性病變,癌變可能性極小)。而已切除的息肉中大部分為膽固醇性息肉;膽囊癌僅1例,且經(jīng)過術前檢查已高度懷疑為膽囊癌,沒有證據(jù)表明是由良性的息肉惡變而來,更可能原發(fā)即為膽囊癌。本研究結果亦證明絕大部分PLG患者病情平穩(wěn),長期觀察即可。
快速普及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成為治療膽囊息肉的“金標準”,然而膽囊切除后出現(xiàn)的諸多并發(fā)癥,諸如:消化不良性腹瀉[8]、十二指腸液的胃反流及胃液食管反流[9]、膽管損傷[10]、膽總管結石[11]、結腸癌[12]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對于保膽手術,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術后息肉復發(fā)或膽囊結石,本研究中11例患者5年中只有1例術后復發(fā),1例術后患膽結石(考慮為術后并發(fā)癥)。軒興鐵等[13]隨訪40例經(jīng)過微創(chuàng)保膽治療的PLG患者1~3年,未見息肉復發(fā),本研究與之相近。
綜上所述,PLG檢出率為5.74%,隨年齡增加,檢出率增加,5年隨訪觀察,病情穩(wěn)定。超聲檢查易受胃腸脹氣、肥胖等影響,會影響檢出率,因此老年人可能受影響較大,檢出率或許會偏低,文中觀察結果僅限于滄州市,尚需進一步擴大觀察區(qū)域,增加樣本量,繼續(xù)觀察更長的時間,以得到更為準確、可靠的結果。
1 Lin WR,Lin DY,Tai DI,et al.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gallbladder polyps detected by ultrasonography among healthy Chinese:analysis of 34 669 cases [J].J Castroenterol Hepatol,2008,23(6):965-969.
2 Wolpers C.Gallbladder polyps and gallbaladder stones[J].Dtsch Med Wochenschr,1989,114(49):1905-1912.
3 程怡,岳梅,孟洋.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8):699-701.
4 莊志祥,尹華,趙中辛.膽囊息肉樣病變的外科治療體會(附234例報告)[J].肝膽外科雜志,2002,10(3):208-209.
5 何祖明,胡新橋,周志秀.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手術指征探討[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22(10):951-952.
6 鄔劍華,蔡端,唐一帆.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手術指征(附338例臨床病理分析)[J].上海醫(yī)學,2000,23(6):367-369.
7 馮賢松,李時望,方開鋒,等.膽囊息肉樣病變281例臨床分析[J].腹部外科,2004,17(6):332-333.
8 葛長青,李全福,劉建輝,等.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比較[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2,18(2):199-202.
9 榮萬水,劉京山,曾慶敏,等.內(nèi)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與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1,20(3):273-275.
10 張大明,李建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并發(fā)癥(附1034例報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2):146-147.
11 張陽德,喬鐵,馮禹陽,等.內(nèi)鏡微創(chuàng)外科是治愈疾病及保留器官與器官功能的最佳途徑-論內(nèi)鏡下保留膽囊取石或摘除息肉[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8,14(5):449-453.
12 Siddiqui AA,Kedika R,Mahgoub A,et al.A previous cholecystectomy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dvanced adenomas of the colon[J].South Med J,2009,102(11):1111-1115.
13 軒興鐵,闞艷敏,張海芬,等.腹腔鏡內(nèi)鏡微創(chuàng)保膽治療膽囊息肉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3):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