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強,夏 茜,馬 洪,王小玲,楊 紅,周成菊,毛久鳳
(1.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口腔修復科,貴陽 550004;2.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口腔內科,貴陽 550004;3.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貴陽 550004;4.貴陽醫(yī)學院口腔系,貴陽 550004)
目前,由于種植技術的日益成熟及其良好的治療效果,使種植義齒逐漸成為口腔臨床中牙缺失的主要修復方法之一。上前牙區(qū)處于關鍵的美學區(qū)域,在該區(qū)域進行牙種植,對義齒及其周圍軟組織美學都有較高的要求。前牙種植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美觀和功能效果,種植體周圍骨組織及軟組織狀態(tài)是其決定性因素。引導骨組織再生技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研究及發(fā)展,為植牙區(qū)域骨組織量不足的臨床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處理辦法[1-4]。在屏障膜的選擇上,脫細胞真皮基質(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具有一定的特點和優(yōu)勢[1,5-6]。本研究自2010年以來,針對存在一定程度骨量不足的上前牙植牙位點,采用ADM進行GBR,并植入植體,經過一定時期觀察,臨床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病例選擇 選擇從2010~2013年在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口腔修復科就診的29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齡24~53歲。分別進行上頜前牙區(qū)GBR,共植入種植體35顆。隨診時間3~12個月。納入標準:(1)無嚴重的全身系統(tǒng)性疾??;(2)植牙區(qū)域無炎癥、腫瘤等病變;(3)植牙位點無垂直向骨缺損,近遠中寬度不超過4個牙位;(5)植入植體后,骨壁基本完整,骨壁的厚度小于1 mm;(6)伴有骨壁裂開或穿孔,植體暴露長度小于或等于4 mm;(7)無煙酒嗜好。
1.2種植系統(tǒng)及植骨材料 種植系統(tǒng):Straumann種植系統(tǒng)(Straumann公司,瑞士),Osstem種植系統(tǒng)(Osstem公司,韓國)。植骨材料:天博齒固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北京意華健科貿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海奧口腔修復膜(煙臺正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
1.3方法
1.3.1圍術期準備 血常規(guī)、傳染病篩查等實驗室檢驗,術前影像學分析和測量(曲面斷層片或CBCT),常規(guī)口腔局部檢查,制取研究模型,設計制作導板,患者及家屬術前告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手術過程 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起效后,翻開黏骨膜瓣,缺牙區(qū)域定點,種植床預備,種植體植入。在植骨區(qū)域的皮質骨表面鉆孔,有鮮血溢出后,用自體骨及人工骨粉覆蓋暴露的植體及周圍骨面,表面覆蓋ADM膜。無張力嚴密縫合傷口。
1.3.3術后處理 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術后注意事項,必要時使用抗菌藥物,漱口水含漱1~2周。術后14 d拆線。
1.3.4二期修復 植體植入4個月后,進行二期手術。采用腭側旋轉瓣,連接牙齦成型器。2周后,制作種植固定臨時冠,進行缺牙區(qū)域軟組織成形。2個月后,采用個性化轉移桿,制取開口式印模,灌注工作模型,進行上部結構修復,試戴后拍攝牙片,確認義齒完全就位,黏接或螺絲固位。
1.3.5療效評估 隨訪時間為3~9個月,定期進行臨床檢查和X線片檢查,評估和分析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健康狀況。以齦乳頭指數得分(papilla index score,PIS)[7]記錄牙齦乳頭的豐滿度,評估標準如下,0:無齦乳頭形態(tài);1分:齦乳頭小于正常高度的一半,但仍可辨認齦乳頭外形;2:齦乳頭超過正常高度的一半,但未充滿鄰間隙;3:齦乳頭充滿鄰間隙,與鄰牙齦乳頭相一致;4:齦乳頭增生并覆蓋部分牙冠。在種植固定義齒初戴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從美觀、咀嚼、語言、固位、舒適及手術耐受性等方面進行分析了解,向患者詳細解釋調查表的各項內容和含義,對各項問卷調查項目打分(0~10分),最后統(tǒng)計滿意度達8分以上患者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所有植體周圍的骨結合情況均良好,無松動或脫落等情況。通過定期對比根尖片,植體頸部的骨量穩(wěn)定,未發(fā)現明顯的病理性骨吸收現象。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最終修復。3例患者出現術后創(chuàng)口部分裂開,未行特殊處理,要求患者加強口腔衛(wèi)生,創(chuàng)口均愈合;5例患者戴牙后出現植體周圍牙齦紅腫,伴有探診出血,經過牙周基礎治療后,癥狀消退。通過軟組織的觀測和分析,20例患者PIS為3分,義齒周圍牙齦乳頭外形與對側天然牙基本協調對稱;9例患者PIS為2分,義齒周圍齦乳頭超過對側天然牙的一半高度,但未能充滿鄰間隙,無明顯"黑三角"出現。修復后3個月,從義齒的咀嚼、美觀、語言、固位、舒適度及手術耐受度6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患者總體的滿意度較高,其中咀嚼、固位、語音、舒適度滿意度為100%,美觀滿意度為90%,耐受度為86%。典型病例如圖1~3。
A:術前正面像;B:種植床預備中,B1唇側骨缺損;C:B1區(qū)ADM覆蓋骨粉,進行GBR;D:關閉創(chuàng)口。
圖1典型病例修復照片
A:個性化印模;B:工作模型。
圖2典型病例修復使用的模具
A:正面照;B:上頜照。
圖3典型病例修復后4個月照片
ADM是應用組織工程技術,將取自異體或異種皮膚組織中的細胞成分去除,保留細胞外基質(含膠原蛋白網架、彈性蛋白絲、透明質酸、蛋白聚糖及基底膜等),包含血管通道,保持較完整的組織結構,其成分與黏膜的基質成分類似。與細胞外基質受損后形成疤痕愈合不同,使用ADM的愈合方式與天然組織的再生方式類似,其可以作為細胞支架,誘導細胞生長和分化,并提供生長空間,以促進缺損區(qū)域的組織再生。AD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排斥反應,可以引導周圍的上皮細胞爬行,與黏膜及其基底組織的結合良好,是較為理想的真皮移植物[1,5-6,8-10]。
隨著GBR技術的發(fā)展,ADM可作為屏障膜,阻止上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長入,并包裹植入的骨材料,發(fā)揮一定的帳篷作用[1-2,5-6]。本研究中,植骨前在皮質骨骨面鉆小孔,盡可能多的獲取健康的自體骨組織,以便充分利用其骨形成的能力;通過應用人工骨粉和ADM,可以維持較為穩(wěn)定的帳篷樣結構,為骨組織再生提供空間。有3例患者術后創(chuàng)口部分裂開,其中,1例未能控制飲食,術區(qū)受到明顯的食物摩擦;2例患者的軟組織均系薄齦生物型,且吸煙較多(>20支/d)。均未特殊處理,控制吸煙及飲食,術后創(chuàng)口均完全愈合。與不可吸收屏障膜不同,ADM外側的基底膜可發(fā)揮引導宿主上皮細胞爬行的作用,加速上皮化,促進傷口愈合。即使膜暴露,也不易造成創(chuàng)口感染。
本研究中,PIS達到3分的患者20例,達到2分的9例,均未出現明顯的"黑三角"。植體周圍的骨結合情況良好,無植體松動或脫落。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最終修復,并且,術后的總體滿意度較高。這提示ADM作為屏障膜進行GBR,可獲得較好的骨增量效果。并且,在軟組織擴增中,ADM 具有真皮細胞支架作用,可作為自體組織的替代物,具有與自體組織類似的愈合過程。與游離腭黏膜瓣移植后,可能出現明顯的軟組織厚度和顏色差異不同,ADM沒有完整上皮,膠原密度更低,術區(qū)移植后與周圍鄰近區(qū)域的軟組織更相似[1,9-10]。不受自體移植組織來源限制,ADM還具有來源廣泛等特點,使操作更加簡便,避免開辟第2術區(qū),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在本研究的觀察期內,采用ADM進行GBR并同期種植體植入,獲得了較滿意的修復效果,該方法的遠期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觀察。
[1]Sonick M,Hwang D.Implant site development[M].England:Willey-Blackwell,2012:1-456.
[2]Borges GJ,Novaes AB Jr,Grisi MF,et al.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s a barrier in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a clinical,radiographic and histomorphometric study in dogs[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9,20(10):1105-1115.
[3]Zambon R,Mardas N,Horvath A,et al.The effect of loading in regenerated bone in dehiscence defects following a combined approach of bone grafting and GBR[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2,23(5):591-601.
[4]Miyahara T,Nyan M,Shimoda A,et al.Exploitation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nanogel cross-linking membrane 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 [J].J Tissue Eng Regen Med,2012,6(8):666-672.
[5]Alves LB,Costa PP,Scombatti de Souza SL,et al.Acellular dermal matrix graft with or without enamel matrix derivative for root coverage in smokers:a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J Clin Periodontol,2012,39(4):393-399.
[6]Moslemi N,Mousavi Jazi M,Haghighati F,et al.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llograft versus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 in treatment of gingival recessions:a 5-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J Clin Periodontol,2011,38(12):1122-1129.
[7]Jemt T.Regeneration of gingival papillae after single implant treatment[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1997,17(4):326-333.
[8]李玲慰,胡曉文,李斯日古楞,等.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修復骨引導再生術后軟組織缺損的臨床觀察[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0,15(2):80-95.
[9]Thombre V,Koudale SB,Bhongade M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onally positioned flap with or without acellular dermal matrixallo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arginal gingival recession defects[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13 33(3):e88-94.
[10]Geurs NC,Romanos AH,Vassilopoulos PJ,et al.Efficacy of micronized acellular dermal graft for use in interproximal papillae regeneration[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12,32(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