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群
快遞員的眼睛是一個觀察生活的巧妙視角。如果要宣傳正能量,還真是能編出不少故事??墒恰秹艋每爝f》偏不。它卸下靚麗生活的妝容,泄露淑女束腰帶之下的贅肉,試圖讓我們更接近生活的真相。作者的選材很接地氣,以當(dāng)下都市消費時尚為素材,能讓我們在閱讀中聯(lián)系社會語境,產(chǎn)生很多聯(lián)想。
小說以夢幻來修飾快遞,帶有相當(dāng)?shù)姆粗S意味。由電商帶來的快遞的興起是消費文化繁榮的標(biāo)志。其廉價和便捷、選擇的多樣性,可以滿足幾乎每個卑微者的白日夢,亦可如《麥琪的禮物》那樣,編出許多以消費為背景的情感故事。以夢幻來修飾快遞,真是用詞恰到好處。然而,小說卻并未如標(biāo)題那樣給我們帶來雞湯式的閱讀體驗。小說開篇所寫的一個收快遞的場景就充滿了意味。那個“最熱衷網(wǎng)購”的年輕女孩,面對自己購買的商品,連驗貨的興趣都沒有。接下來的場景,其實也差不多,那些收貨者,對于自己所收的商品都充滿挑剔,喪失激情。而這和小說中雖未言明,卻實際在場的購物時的激情和瘋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哎喲,我買過一條一模一樣的,哎喲,我怎么忘得干干凈凈……我不會得老年癡呆了吧,我才二十五歲呀”。
消費主義告訴我們,在這個時代,消費已成為自我價值的主要實現(xiàn)途徑。你的消費水平、消費能力決定了你成功與否。同時,消費中的那種自由感、支配感,又可以幫助我們做白日夢,實現(xiàn)替代的滿足。于是種種營銷策劃為這個世界制造了海量的浪漫與激情?!?1·11”的銷售奇跡讓各大電商和社會輿論大大的興奮了一把。消費就是造夢。而《夢幻快遞》卻帶我們來到了后臺,讓我們看到了演員們卸妝后的素顏,讓我們看到了在消費所制造的激情之后,仍然是無法排遣的乏味和無聊。
小說的主體情節(jié)充滿了荒誕感:“我”因為快遞單上的筆誤而送錯了貨,“而且”我再也無法找到這件快遞。正在“我”焦頭爛額之際,我去相關(guān)小區(qū)查閱監(jiān)控錄像,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了死去多年的曾是郵遞員的爺爺。最后失主不知怎樣,終于收到了快遞。我收到了一張地址為“夢幻花園”的任務(wù),我就此出發(fā)。這些內(nèi)容簡直讓人感到不知所云,也不知主人公是否真的有此遭遇??墒怯辛饲懊娴匿亯|,我們大體就能把握住小說的情緒了:那種由消費所構(gòu)建的生活并不能讓我們產(chǎn)生踏實感,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它不能豐富我們的世界,不能讓我們觸摸到真實,而只能讓我們始終處在一種亦真亦幻的狀態(tài)中。真實與虛假的區(qū)分在這里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意義:“其實,即使你不進入這些小區(qū),即使你閉上眼睛,想一想,難道不是這樣嗎,這許許多多新建起來的小區(qū)難道不是差不多的模樣嗎,火柴盒似地豎在那里,一幢貼一幢,……如果你每天每天都行進在這差不多的空間和時間里,你也許真的會搞不清什么時候是夢,什么時候是夢醒了?!笔前。^夢幻,在這里,絕不意味著新鮮的體驗和浪漫的想像,它只不過是渾渾噩噩、麻木昏醉的代名詞而已。在作者看來,所謂豐富時尚流動的消費文化并未讓人的靈魂充實起來,而是如吸毒一般,更加掏空了我們的精神。
這篇小說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至于它所描寫的究竟是不是世界的真相,我想這是見仁見智的。反正如果郭敬明看到這篇小說,一定會給個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