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隆偉,楊勇強,王冠民,任擁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比較教育研究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機制調研
邱隆偉,楊勇強,王冠民,任擁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行業(yè)性強的大學專業(yè)如何構建適應性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機制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國內外同類院校優(yōu)秀的思路與做法,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鑒。本文以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學專業(yè)為主要研究對象,調研了美國地質學專業(yè)的教學組織方式和培養(yǎng)機制??偠灾鄬哟魏烷_放的課程體系、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多樣化的考核和評價制度、自主和嚴格的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是其最主要的特色和優(yōu)勢。國內地質類行業(yè)性大學不僅要從培養(yǎng)理念、培養(yǎng)模式上進行調整和完善,在授課方式、藝術以及學生自主性的激發(fā)等方面,也需要進行不斷借鑒和探索。
地質學;人才培養(yǎng)機制;俄克拉荷馬
時代的進步要求高校不斷改革,建立適應性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機制[1],各國的科技發(fā)展狀況及人才需求決定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也導致了其在專業(yè)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教育方向等存在較大的差別。普遍的認識是歐美高??傮w而言其人才培養(yǎng)成效優(yōu)于國內。那么對于行業(yè)性強的專業(yè),比如地質學,其具體特點和優(yōu)勢又是如何呢?
地質學是重要的一級學科專業(yè)。地質學是從理論和實際應用兩方面研究地球的科學[2]。因其理論性以及把資源、環(huán)境、災害等難題作為研究對象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F(xiàn)代社會的科技發(fā)展對人才素質及培養(yǎng)提出了更多要求,如果大學固守傳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勢必會遭受淘汰的厄運[3]。充分了解和比較其他國家大學教育的特點及其差異性,有助于我們提升人才培養(yǎng)機制、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進而有助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成效。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是1890年成立的四年制公立大學,早期稱為俄克拉荷馬州A&M學院,1957年俄克拉荷馬州A&M學院正式命名為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學專業(yè)也是該校的老牌專業(yè),著名的石油大王,BP Capital Energy公司發(fā)起人皮肯斯(Boone Pickens)1951年從該專業(yè)畢業(yè)。該校地質學專業(yè)在非常規(guī)油氣及碳酸鹽巖研究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本文主要總結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在地質學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主要特點,以期為國內相關學科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提供有益的參考。
本次研究首先調研了國外高校地質專業(yè)學培養(yǎng)機制及人才需求的相關文獻[4-8],然后選取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系作為具體的調研對象,調研工作主要采取了實地考察、收集資料和舉行人才培養(yǎng)交流座談會相結合的形式:一是派遣研究團隊成員去該校交流學習兩年(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調研期間共參與或旁聽了該校地質系近20門課程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收集整理了各課程的教學日志12份;并在與國外導師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的期間,了解了國外導師如何培養(yǎng)自己所招收的研究生;同時,利用課余時間與該系校美國學生和國際學生進行交流,得到了學生對該系培養(yǎng)機制的反饋信息。二是在2012年11月邀請該系負責本科生教學的Jim Puckette來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會后對該校的本科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進行了交流。通過以上這兩種方式掌握了翔實的調研材料,對該校地質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主要取得以下4個方面的認識。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學課程主要存在以下三個特點:課程分級,重視應用,具有較強的開放性。
該校春秋兩個學期都開設地質學專業(yè)的課程,暑假期間主要是開設野外課程。地質學的專業(yè)課程包括環(huán)境地質學、冰川地質學、古生物學、礦物學和結晶學、地表水文學、構造地質學、野外地質學、地球化學、火成巖石學、地層學和沉積學等。其專業(yè)課程按照難易程度進行了分級,數(shù)值一般是1000~6000之間,數(shù)值越大,代表課程難度越高,低分值課程主要針對本科生,而高分值課程主要針對研究生。
按性質可以將地質專業(yè)的課程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普及交叉型課程,主要為低分值課程,這類課程是面向一些低年級或非地質專業(yè)學生,主要包括地質與人類事務(Geology and Human Affairs),地球演化(Evolution of the Earth)、國家公園地質(Geology of Nation Parks)、石油地質工程(Petroleum Geology Engineers),這類課程主要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興趣。第二類是中等分值課程,側重于強化基礎知識,包括應用礦物學(Practical Mineralogy)、構造地質學(Structural Geology)、巖漿巖與變質巖巖石學(Igneous & Metamorphic Petrology)等,主要是為地質學專業(yè)的本科學生開設,這類課程注重書本理論知識的講授,每節(jié)課后都有相應的實驗課,由研究生助教輔助教學;第三類是高分值課程,是專業(yè)提升型課程,主要有碳酸鹽巖巖石學(Carbonate petrology)、層序地層學(Sequence Stratigraphy)、地下研究方法(Subsurface methods)、先進測井分析(Advanced Well Log Analysis)、盆地演化分析(Basin Evolution Analysis)、非常 規(guī)油氣(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等,這些課程主要為研究生和高年級的本科生開設,教師具有較高的自主權,課前會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并列出需要閱讀的書籍和文獻,供學生在課前自學和閱讀。同時,此類課程的內容常常會根據(jù)之前一屆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一些微調。
講授的課程內容在兼顧基礎理論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下以幾門課程為例進行簡單介紹,地下研究方法(Subsurface Methods)課程主要講授如何進行地層劃分、對比,以及沉積相分析,然后老師提供所需的資料(包括巖心、井位、錄井圖等數(shù)據(jù)),讓學生完成規(guī)定的相關工作;層序地層學(Sequence Stratigraphy)課程除了講授知識外,室內進行單井巖心觀察,講述各個界面的識別,期間對標準野外剖面進行觀察、測量和取樣,直觀地看到不同界面的響應特征,回來后自己磨制鏡下薄片以及進行薄片觀察,作業(yè)會包括指定單井的層序劃分和連井對比等。盆地演化(Basin Evolution)課程會介紹一些流行的分析軟件,并教授如如何使用。Advanced Well Log Analysis常針對典型的巖心剖面和與其對應的測井曲線進行講授,讓學生可以直觀地分析對比。
除了完成培養(yǎng)計劃要求的課程外,研究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和論文選題等來自由地選擇課程,而學有余力的本科生也有機會選擇研究生的課程。本科生的課程一般是50分鐘,一周上兩次大課和一次實驗課。本科生有機會接觸到研究生的課程,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制定下一步發(fā)展計劃,是繼續(xù)深造還是選擇工作。研究生的課程則是在和導師的溝通下進行選擇。研究生的每門課程的周學時一般為2.5小時(包括實驗課程),一周只上一次。為了保持課程的學習質量,學校對每個學期的學分有一個從最高到最低的范圍限制。一般來說,地質類專業(yè)的學生每學期只選3門課程,由于課程的作業(yè)和課后需要閱讀的東西多,基本占用了學生的課下時間,加上作業(yè)對最后的成績的影響很大,學生為了高質量地完成作業(yè),一般不會選太多的課程。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地質系的課堂除了少數(shù)的熱門課程,一般以小班授課為主,課堂一般10~20人左右,課堂教學可以分為課堂講座,實驗課程和小組討論三個部分,同時有一些課程還會有作業(yè)輔導課(由研究生助教輔導)。教師按自己的意愿安排上課形式,所以授課方式多種多樣,與國內地質專業(yè)的課堂最大的差別在于,美國高校課堂更加自由,課堂氣氛輕松,但是課外任務多、閱讀量大[9]。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思考,解答問題為主要目的。
教師在課程開始前要制訂整個學期的詳細教學日歷,包括課程介紹每次上課的進度、評分標準以及書單等項目。學校為每門課程建了交流平臺(D2L),老師通過這個網絡發(fā)布課程的計劃、課件及需要學生閱讀的材料,供學生快速下載。
課堂上老師只是簡單地介紹課程內容,更多的時間用來解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講述自己的看法。授課期間經常會問起“是否有問題”,學生也可以隨時舉手提問,然后是給學生布置書籍和論文,要求學生課后閱讀,以鞏固或擴充知識,并為下次上課做好準備。
研究生課程經常以討論課形式進行,老師會事先提出一些題目和閱讀的書目,學生可以自由組隊進行準備,把自己的觀點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并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在討論課上進行陳述。這種類型的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學生也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學習情況,或介紹自己的分析和研究成果,課堂上學生間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從知識運作、技能訓練、語言表達、歸納總結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和鍛煉。
所有針對本科的課程都要求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配備助教。助教由研究生擔任,主要負責答疑課、實驗課的講授以及試卷的批改等,并根據(jù)作業(yè)完成的質量給出課程的成績。研究生擔任助教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使教授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課程的講解,也使高年級研究生有機會以參與教學過程而加深對相關課程內容的熟悉和理解。
學生課程成績考核方式多種多樣。本科生的考核內容主要來自于課堂教學。除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還有論文寫作、匯報答辯等方式。課程最終的考試成績主要由課后作業(yè)、平時測驗成績、實驗課成績、野外實習成績和三次課堂考試構成;針對重點內容的平時測驗頻率較高,促使學生都按時上課,三次考試與各階段學習進度同步,只考這一階段內學的東西,因此不會出現(xiàn)期末突擊復習的現(xiàn)象。研究生的考試則源于課堂而高于課堂教授的內容,促使學生除了要深入了解指定書籍和文章的內容,還需大量閱讀課外參考書,以提高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些課程為開卷考試,可以隨時查閱允許的各種圖書和資料,但因此類考試試題多或題目為寬泛性問題,想取得好的成績需要以學生自覺地總結和復習,以及掌握大量知識量為基礎。
美國大學課程的評估多采用“以學生評估為主,兼顧專家評估和同行評估”方法進行綜合評估[10]。教學評價體系設計著重于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感受,以及產生的學習效果等,不單以教學專家的考核評價為基準,屬于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目標導向的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教學的具體方式有:隨時的評價和反饋,教師經常通過個別的方式和課堂評價的方式征詢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期中的評估評價,可以是很正式的專門問卷,也可以是比較開放的討論和問答,或可以是對某一專題或某一方面內容的反饋,此外還有期末問卷調查等。這種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體現(xiàn)了民主精神,促使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由于在美國教育的費用較高,因此研究生的教育多采用彈性學制,這樣可以給予那些想早點畢業(yè)的學生一個機會,這種機制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個體以及群體學習的積極性。研究生在校期間,學校還通過給學生提供各種研究崗位(RA)和助教崗位(TA)等方式,給予生活費的資助,使其能夠安心投入學習和研究。研究生一般在進入學校的初期不選擇研究方向,而是在進行了一兩個學期的學習并對相關的專業(yè)有了了解后,才會與系里的老師進行雙向選擇,以確定研究方向。美國的研究生在完成學位論文時,有時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編寫項目申請,聯(lián)系石油公司或者研究單位,以及后續(xù)的人員協(xié)調等都要靠學生自己解決。同時,學生在論文研究的過程中,如涉及取樣、磨制薄片及各種儀器的分析測試工作等全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在研究生確定論文題目后,地質系將根據(jù)研究生的論文選題組建論文指導委員會,一般由從事過相關研究的4~5名教師組成,既有校內也有校外的教師,該委員會一直負責學生到答辯為止。論文指導委員會的職責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給研究生提供全力幫助,并適時檢查論文工作的進展情況,對學生研究工作的開展與否具有決定權。除此之外,每年系里對研究生還有其他形式的考核方式,如果不能通過,可能也會面臨學業(yè)的終結。與國內高校相比,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具有較高的淘汰率,保證了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
通過與目前國內高校的教育模式相比,國外高校課程設置更加注重培養(yǎng)的學生自主性和多樣性,強化差異性人才培養(yǎng),強化學科交叉、通識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的能力和特性,確立專業(yè)興趣,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進行準確的職業(yè)定位,做出
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從上述方面來說,中國的大學盡管在教學理念和方式等方面都已經取得了許多進展,我們仍需要不斷從培養(yǎng)理念、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進行調整,有關授課方式、授課藝術,以及課堂和課外學生自主性的激發(fā)等方面,也尚需要進行不斷借鑒和探索。
[1] 史玉環(huán).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路徑選擇[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 楊承運,劉雨,盧曉東,等.國外地學教育概況和一些啟示[J].中國地質教育,2000,(1):68-76.
[3] 徐振海,倪曉玉.對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10):28-30.
[4] Puckette J N Suneson. Field camp: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to tra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in Whitmeyer S J, Mogk D W, and Pyle E J, eds., Field Geology Educ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Modern Approaches[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2009, 461:25-34.
[5] John W Geissman, Grant Meyer. Introductory field ge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1984 to today: What a “l(fā)ong, strange trip” it continues to be [J].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s, 2009, 461:35-44.
[6] Gray P G.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or a geological career, in Rose PR, and Sonnenberg SA, eds, Guiding your career as a professional geologist: Tulsa, Oklahoma, Division of Professional Affairs[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2006:5-7.
[7] Huffman G G. History of the School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Norman, Oklahoma, Alumni Advisory Council of the School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J].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1990:312.
[8] Heath C P M.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other technical and soft skills needed by geoscientists in the North American petroleum industry[J].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2003, 87:1395-1410.
[9] 薛亞茹.中美高校教學差異之管見—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為例[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111-112.
[10] 王戎,虞松.美國加州大學課程教學方法及其啟示[J].管理學家,2010,(6):17-18.
Title: Study on Talent Cultivating Mechanism of Geology i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SA
Author(s): Qiu Long-wei, Yang Yong-qiang, Wang Guan-min, Ren Yong-jun
geology; talent cultivating mechanism; Oklahoma
G642
A
1006-9372 (2014)01-0089-04
2013-11-10。
山東省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油氣勘探工科背景下地質學理學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2012019)”的部分成果。
邱隆偉,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地質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