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寶
摘 要: 語文探究性閱讀不能停留在表層,要進行深層次探究。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自主探究學習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探索閱讀解決問題。在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樂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研究,要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占有信息資料,確保探究閱讀深度。
關鍵詞: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創(chuàng)設情境 培養(yǎng)情感 樂于探究
語文教學以“讀”為主。雖說讀的方式多樣,但是要深層次領會文本,我認為非探究性閱讀不可。切實開展好探究閱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結合自己及其他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做法,認為沒有完全領會探究性閱讀的精髓。課堂上看起來學生自主探究了,生生、師生間合作交流,討論也很熱烈,發(fā)言也積極主動,結果呢?答案卻出奇一致,而且非常標準,甚至直接克隆有關參考資料。這種沒有生生、師生、生和文本間思想感情的真正交融,沒有學生自己奇特的思想火花參與的閱讀,最終結果只能是停在表層的探究閱讀。
何謂真正的“探究性閱讀”呢?經(jīng)過實踐研究,我的理解應是“以學生廣博的信息為指導,以圍繞閱讀目的準確、快速、有效把握文本的信息為基本原則,化被動為主動,不斷提高學生篩選、認知、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探索研究,化單向接受為多向合作交流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它要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探索閱讀為基礎,加強情感體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探究方法質疑、分析和判斷,同時和其他學生合作交流,達成共識。
那么如何有效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呢?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研究嘗試。
一、注重探究閱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創(chuàng)設探究閱讀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閱讀欲望,是有效實施探究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激發(fā)他們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欲望,變被動閱讀為主動探究閱讀。
例如我在教學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時,為了讓學生領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宏偉氣魄,探究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了我的大忙。我在教學前,為了創(chuàng)設探究性閱讀教學情境,給學生講王安石變法的經(jīng)過,講他和司馬光的辯論。這些內容學生非常感興趣,這樣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還使他們迅速進入了探究閱讀的情境。他們根據(jù)興趣需要,在閱讀過程中自主收集信息、交流探究發(fā)現(xiàn)、傳遞情感體驗,最終深層次地理解作者在詩中表達出的宏偉氣魄。
二、主動占有信息資料,確保探究閱讀深度
1.注重信息資料搜集。
探究性閱讀教學離不開豐富的學習資料。教師要指導學生平時注重積累資料,鼓勵學生從報紙雜志、網(wǎng)絡等媒介中獲取信息。這樣時間一長,他們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學會篩選、加工、整合信息資料,化資料為知識,為課堂所用,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化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例如我在教學名著專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深刻地體會到學生課前主動地占有資料的好處。因為課本中只節(jié)選了一小部分,而對于這一部精華內容的有效教學,只有課前讓學生占有充分的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當時國內戰(zhàn)爭、經(jīng)濟建設背景及對原著整體的精神意義等知識后,學生在課堂上才能迅速進入探究閱讀狀態(tài),才能有話可說。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作品表達的精神意義。
又如上閱讀指導課《評點水滸女性人物》時,主動占有資料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的心目中,只知道用好人、壞人區(qū)分人物。這種閱讀理解顯然是片面的、膚淺的,那么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閱讀呢?我是這樣做的:課前,我引導學生搜集對水滸人物評介的相關信息,如歷代名家評價、網(wǎng)絡媒體評價。在學生占有這些信息后,再引導學生思考:提到水滸女性人物,你為什么一下子就會想到潘金蓮?她在我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人?你認為潘金蓮和武大做夫妻合適嗎?看了資料,你對潘金蓮還有哪些新的看法?為什么前后看法有不一樣的地方呢?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文本、合作交流思想,討論分歧后,水到渠成地達成共識:潘金蓮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受到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壓迫,值得憐惜。由于作者思想局限,對女性的歧視,張大戶的自私,王干娘的教唆,武大的懦弱,社會環(huán)境的毒害,讓一個美貌、善良的年輕女性走上了墮落的道路。
要讓學生讀出不一樣的潘金蓮,不一樣的扈三娘……我認為就要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全書,綜合了解不同社會不同人群的評價;就要讓學生走近作者、結合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多角度地思考,從而客觀準確地評價人物。
2.注重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習慣的培養(yǎng)。
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意愿,經(jīng)常鼓勵他們采用“自主學習文本、合作交流體驗、探索研究歧義”的學習方式并養(yǎng)成習慣。習慣養(yǎng)成后,學生才能自然地對文本及相關信息資料等進行深層探索,生生、師生之間才會自然地進行多邊的對話交流,對出現(xiàn)的分歧才能自覺主動地合作探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會文本的精髓,獲取新知。教師還要多為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這樣他們在課堂上才會產(chǎn)生探究欲望,在探究實踐中思維相互撞擊,燃起思辨的火花,獲得靈感,提高認識。
3.注重情境感染,及時誦讀感悟。
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的訓練、情感的共鳴。探究閱讀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注重誦讀感悟。教師要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誦讀、感受、體驗、品味。
如教學《都市精靈》時,我通過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在凄婉的樂聲中,有的學生沉默不語,有的潸然淚下。在這種情境下,我及時安排學生探究閱讀、感受品悟。這樣學生的探究意識自然變得強烈,感悟更深刻,保護自然的意識增強。
三、注重情感培養(yǎng),引導學生樂于探究
中學生是最富有激情的,而且其情感容易被喚起。中學生是最喜歡體驗的,可是這特點常會被漠視。教師常找借口,隔斷學生的情感體驗空間。不放心讓他們走出去,更不愿讓他們多接觸外界的新鮮實物,阻礙孩子健康成長,這種做法我不敢茍同。我認為教師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并養(yǎng)成習慣;注重情感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獲得親身體驗;走進社會,領略風土人情,獲得親身感悟。學生情感豐富了,才更容易與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共鳴,進而喜歡探究、樂于探究。
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注重調動他們的學習能動性。對主動探究的學生,教師要適時給予肯定,通過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行為,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這樣他們就會自然地進入樂于探究閱讀的狀態(tài),主動地和他人交流感悟,探究問題的答案。教師還要讓學生不斷看到自己的成功,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體驗,直至養(yǎng)成樂于探究閱讀的習慣。
在探究性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還要不斷地嘗試研究,教學中我們要堅持運用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我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一定會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