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麗?。闻d市秀洲區(qū)文化館 314000)
顧錫東,是我們嘉興乃至中國戲劇界著名劇作家,深受大家愛戴,為紀念這位當代戲劇泰斗,嘉興市特舉辦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9周年暨顧錫東戲劇作品專場演出。作為策劃、總導演及組織者,這次活動讓我收獲頗多,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以下就粗淺地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顧錫東戲劇作品專場演出當天,劇場里坐滿了觀眾。省文聯(lián)領導胡小孩、省劇協(xié)領導呂建華、嘉興市宣傳部長武靚亮等,十分關心演出情況,親臨現(xiàn)場觀看演出。顧錫東的二女兒顧詠新也特地從湖州趕到了嘉興,重溫父親的戲劇作品。演出進行中,久違的掌聲陣陣響起,從第一個節(jié)目到最后一個節(jié)目,掌聲始終不斷。之前擔心兩個小時十分鐘的節(jié)目太長,怕觀眾坐不牢,結果竟然沒有一個觀眾中途離開的,這讓在座的領導也非常吃驚。觀眾的熱情感染著每個演職人員。演出結束后,他們聚集在舞臺前沿,遲遲不肯離去,有的合影留念,有的問長問短,非常激動。文聯(lián)領導也及時表示慰問和祝賀!顧詠新激動地來到后臺看望演員,含著眼淚連聲對大家說:“謝謝!謝謝家鄉(xiāng)人對父親的厚愛!”當晚,嘉興新聞聯(lián)播進行了報道;第二天,各大報紙和媒體也紛紛報道了此次專場演出盛況。
本次活動主題是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9周年,活動要求是集中展現(xiàn)嘉興市戲劇界老藝人藝術成果,我想,把顧錫東的戲劇作品做成專場是最貼切不過了。顧錫東,1924年出生于嘉善西塘,是一位在中國當代戲劇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大師,是浙江劇作界的領軍人物。和嘉興有著深厚情緣。他創(chuàng)作的越劇《五女拜壽》《山花爛漫》等曾由當年的嘉興地區(qū)越劇團首演,越劇《桃花井》等曾由當年的嘉興市越劇團首演,都是嘉興人民喜愛、值得回味的作品。借此紀念毛澤東同志發(fā)表《講話》69周年之際,再次演繹顧錫東同志的經典作品片段,來紀念這位可敬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確定主題和顧錫東作品專場后,我們選出了越劇《五女拜壽》《山花爛漫》《五姑娘》《蠶花姑娘》《三救郎》《桃花井》《漢宮怨》《陸游與唐婉》中的經典段子。演出地點選在嘉興大劇院的星光小劇場。由嘉興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和嘉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嘉興市劇協(xié)、音協(xié)、舞協(xié)共同承辦。因這次活動主要內容是展現(xiàn)顧錫東先生的部分戲劇作品,所以,活動的組織開展就責無旁貸地落在我們戲劇家協(xié)會肩上,這樣的任務對于我們當時新一屆理事會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挑戰(zhàn)。
根據(jù)主題,從定方案到正式演出,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個半月。兩個半月,對一個專業(yè)劇團來說也許可以排二臺大戲,但對于一個依靠群眾組織的基層協(xié)會來說,卻是困難重重。首先是演員。因為,沒有了專業(yè)劇團,我們所用的演員都是從原先劇團轉業(yè)到另外單位的人員,所以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排練。而且排練時間也必須是業(yè)余時間。雖然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情況,但大家還是十分盡力,作為一名群文工作者,我十分理解他們,不能正常參與排練也是迫不得已,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好在我們有共同的追求,即對戲劇藝術的一腔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音樂方面,在沒有專業(yè)樂隊的情況下,選擇了做音樂伴奏帶。而要做音樂伴奏帶必須要有曲譜,然而早期作品的曲譜少的可憐,好在現(xiàn)在的網絡發(fā)達,像《山花爛漫》《三救郎》《蠶花姑娘》等劇的音樂都是在網上找到的音頻。還有《五姑娘》的音樂,是演員自己不辭辛勞特意趕到杭州,從前輩老師手里拿到的錄音資料。制作是請原湖州市越劇團的主胡兼作曲沈忠瑛老師,由于他十分熟悉顧伯伯的作品,因此效果非常好。
演戲離不開道具,但原來劇團留下來的道具已無處尋找,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們聯(lián)系了海寧市越劇團,借用他們的一部分道具以救燃眉之急。另外還有很多小道具制作,是飾演徐阿天的演員朱玉昌老師自告擔當,且當場表示不計酬勞。作為前輩,在我們困難的時候能這樣鼎力相助,讓我十分感動!而且朱老師的小道具做得非常精致,體現(xiàn)了老藝人一專多能的才智和對戲曲事業(yè)的拳拳之心。
戲曲有句行話,人物在舞臺上寧可穿破也不能穿錯,服裝的款式和色調必須符合人物的個性和身份,否則就脫離了人物,破壞了劇情,也會使演員找不到人物感而影響表演,這是舞臺上最犯忌的。如越劇《桃花井》中主要人物李靜嫻,這個人物的身份是年輕的知府夫人,她的服裝造型應該是既年青又穩(wěn)重,既體現(xiàn)身份又不顯老氣。在原來劇團服裝已丟的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定做,演出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因此,除了以上這些要求以外,還有燈光、舞美、音響等都要體現(xiàn)古典戲曲氛圍,特別是舞美,因為我們演出的地點在嘉興大劇院的小劇場,那個舞臺高度和深度都不理想,對于戲曲演出來說,根本達不到效果。所以只能在舞美上下功夫,我們參照了中央戲曲頻道欄目的舞美設計,以傳統(tǒng)窗格圖文作為舞臺側幕,特選顧伯伯和藹可親的照片和他的作品劇照為舞臺背景,使得整個舞臺看上去有了一種戲曲韻味,也達到了紀念恩師的預期設想。
作為主要負責人,搞一臺節(jié)目不僅要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的事情,還要做好各方面的協(xié)調工作,包括各個協(xié)會、各位新老理事、會員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揮大家的專長來服務這次活動等等。
這次活動的成功離不開群眾的支持,特別是得到了前輩老師的幫助。為了能順利舉辦這次活動,我把離開舞臺多年的張薇、殷躍華、朱玉昌、任禾湘和葛幼英等老師邀請來參加。他們覺得參加顧錫東戲劇作品的演出非常有意義。殷老師對我說:“我就是演顧伯伯的戲長大的,對顧伯伯非常有感情,雖然自己離開舞臺15年了,且從未再參加過任何演出,但這次演出不同一般,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的?!痹僬f張薇老師,她工作在杭州,排練節(jié)目要兩頭跑,而且身體也不是很好,單位工作又忙。但對這次的邀請她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還說以后有機會她一定再來。另外,還有執(zhí)行導演於嘉、音控師金安瑞、舞臺監(jiān)督卞明根、燈光沈玉根等等老師,都給予了最大的幫助和支持。
在顧錫東戲劇作品專場演出之后,劇協(xié)又先后組織策劃了“福萊特杯”慶祝建黨90周年嘉興市戲劇小品、小戲征文大賽和頒獎晚會,2011端午民俗文化節(jié)·戲曲演唱會,情韻端午·嘉興市大型民俗情景互動文藝演出,2013年端午民俗文化節(jié)越劇情景大戲《嘉興故事》演出,“揚起青春的風帆”嘉興市青年戲劇專場演出等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辦,大大提高了會員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也使協(xié)會活動豐富多彩。如“福萊特杯”慶祝建黨90周年嘉興市戲劇小品·小戲征文大賽,共收到52件作品,經過初選、復選,共評出入圍作品33件,其中一等獎2件,二等獎3件和三等獎5件以及優(yōu)秀獎10件,另有13件作品獲得創(chuàng)作獎。后來又把挑選出來的小戲選送,參加了2011浙江省新農村題材小戲征文比賽,獲得了金獎4件,銀獎2件和優(yōu)秀獎1件的好成績。在看到這些成績的背后,其實,嘉興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舉辦這樣的征文活動了,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我們作為協(xié)會組織,以后應該多提供機會和平臺,讓這些戲劇創(chuàng)作人才得到發(fā)揮,也讓嘉興的戲劇創(chuàng)作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fā)展。
在“揚起青春的風帆”嘉興市青年戲劇專場演出這個活動中,整臺晚會演出的演員全部是40歲以下的青年演員,總共有35人,節(jié)目由序、兩個篇章和尾聲組成。為了使青年演員在藝術上得到幫助和提高,也使晚會節(jié)目更好的展現(xiàn),我們給每個節(jié)目安排了一名指導老師,包括化妝、道具、服裝和音樂等全權負責。晚會非常成功。值得思考的是,青年演員的培養(yǎng)和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老師指導,更離不開平臺的搭建,演員的成長必須通過舞臺的實踐和鍛煉。
還有2011端午民俗文化節(jié)·戲曲演唱會,情韻端午·嘉興市大型民俗情景互動文藝演出,2013年端午民俗文化節(jié)越劇情景大戲《嘉興故事》演出活動等,意義是通過越劇創(chuàng)編、演出,弘揚嘉興端午戲曲文化,培育和打造嘉興端午子胥廟會民俗特色文化品牌。端午的專場演出,已連續(xù)舉辦了三年,特別是今年的越劇情景大戲《嘉興故事》專場演出,全部是新創(chuàng)編或改編的,題材選用的是發(fā)生在嘉興本地的故事,有《何文秀》海寧城扳倒張?zhí)?、《朱買臣》落帆亭馬前潑水和端午故事《午時井》。這些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們嘉興,除了《何文秀》,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朱買臣和伍子胥等,因此,在挖掘本土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讓老百姓了解當?shù)貧v史典故、傳承歷史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活動的開展只是初步的探索,在如何做好傳承和普及戲劇藝術的同時,發(fā)展戲劇藝術是我們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需要用我們的熱情和智慧去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讓我們的戲劇藝術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