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蘭 吳金霞 張 瓊 莊文燕 魏 燕 曾 芬 毛 芳 廖春容
1.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外一科,廣東深圳 518006;2.深圳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外科,廣東深圳 518116
急性心肌梗死(簡稱AMI)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病癥,目前臨床護理中逐漸采用循證護理。循證護理在現(xiàn)代護理領域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它具有較強的動態(tài)性、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之處[1]。為分析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臨床療效,該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5月—2012年1月在該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分析其療效,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15例,年齡在43~66歲,平均(52.7±6.3)歲;其中前間壁心?;颊哂?0例、廣泛前壁心梗5例、高側壁心梗10例、下壁心梗9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在45~69歲之間,平均(54.3±6.2)歲;其中前間壁心?;颊?1例、廣泛前壁心梗6例,高側壁心梗7例、下壁心梗10例。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法,做好患者在心理、飲食、休息和排便方面的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再進行循證護理,護理人員必須要具備豐富的護理經(jīng)驗,組成一支循證小組。具體護理方法如下[2]。
1.2.1 提出循證護理問題 病人臥床休息的最佳時間;病人出現(xiàn)的病狀和體征;如何進行心理護理、疼痛護理、飲食護理等。
1.2.2 查找循證支持 針對上述所提出的問題,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最后總結出以下信息: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絕對臥床時間是24 h,如果患者需要早期活動,每天的活動時間和活動量是不一樣的,隨病情的好轉逐漸增加;對于高齡患者或并發(fā)癥嚴重的患者[3],絕對臥床之間至少要保持1周。該組研究中患者的絕對臥床時間最短是2 d,患者由專人監(jiān)護,若出現(xiàn)頭暈、胸悶、氣促等癥狀時將會減輕其運動量或停止運動。②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疼痛、煩躁、腦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肢體功能障礙、昏迷等。
1.2.3 循證護理措施 根據(jù)詢證護理問題和護理經(jīng)驗提出相應的詢證護理措施,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①要保持患者衣物、皮膚的清潔和干燥,要求患者勤翻身以免使局部受到過度壓力而出現(xiàn)壓瘡;嚴格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按時測量血壓;治療初期患者要對肢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防止發(fā)生肢體功能障礙,后期要進行適當?shù)闹w鍛煉,根據(jù)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逐漸加強運動強度,但不可過于激烈[4]。②疼痛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發(fā)作時通常會伴有疼痛,護理人員要對其及時觀察,采取一定的措施減輕患者的痛苦。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吸氧可減輕疼痛,還有可能改善心肌功能,解決心肌缺氧缺血的障礙。對于缺氧嚴重的患者,需要用雙升壓呼吸機面罩輔助通氣,待病情有所穩(wěn)定后可換用間歇吸氧,連續(xù)6~10 d[5]。③飲食護理。在飲食上患者最好以以高蛋白、低糖、低鹽、低脂、清淡食物為主,限制食用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每天用鹽量不超過3 g。④心理護理[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有恐懼感、憂慮感和無助感,這些不良心理因素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對患者進行有效地心理指導能夠減輕對疾病的負面影響,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⑤排便護理[7]?;颊咴诨疾≡缙谂P床時間較多,在排尿、排便時會有許多困難,需要護理人員的指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排便時不可用力屏氣,容易使未恢復的心肌受損,患者可適當服用緩瀉劑等利于排便藥物;臥床排尿時可輔助按摩、腹部熱敷法、聽流水音等協(xié)助排尿。
痊愈: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胃腸道和心臟功能恢復正常;好轉:疼痛感不明顯,胃腸道功能和心臟功能基本正常;無效:疼痛加重,出現(xiàn)腹脹、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狀況。
采用 SPSS11.5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見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 73.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由表2可看出,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1.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循證護理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它的開展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資料做指導,將科研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該研究中觀察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了循征護理,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患者治療與康復的護理方案,護理后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這就說明循證護理能夠改善護理質量,提高臨床效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較大[8],護理過程中必須要對這些異常變動進行密切觀察,采取合理措施及時控制患者病情的發(fā)展。該研究中有12例患者入院前血壓偏低,入院后由醫(yī)護人員密切監(jiān)視,觀察其面色是否蒼白、有無盜汗、尿量有無減少、微循環(huán)有無衰竭等情況,做好記錄并向醫(yī)生及時反映情況,護理3~4 d后血壓基本恢復正常。有資料表明[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壓下降是嚴重并發(fā)癥的表現(xiàn),需要及時處理,以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這與該研究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循證護理明顯提高了護理有效率,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臨床護理效果非常顯著,值得推廣和使用。
[1]劉春娟.循證護理干預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2):258-259.
[2]鄭桃英.循證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8,29(8):119-120.
[3]王桂霞.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循證護理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 (12):1790-1792.
[4]郭艷麗.3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5(16):127.
[5]唐雪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1):84-85.
[6]陳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fā)心力衰竭應用循證護理的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4):107-108.
[7]張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臨床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3):188-189.
[8]陳笑新,何菁菁,胡冠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0):17-18.
[9]高昕.炎癥標志物及其與血壓、血脂的交互作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D].蘇州:蘇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