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子 高 宇 喬 森 曹學民 王 帥 李雅杰 王英杰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高血壓門診,吉林 吉林 132001)
目前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癥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C反應蛋白(CRP)是炎癥時肝臟合成的一種時相蛋白質,是反映慢性炎癥的一項很有價值的指標。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是早期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無創(chuàng)性指標,可作為預測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2〕。研究表明,胱抑素C(Cys-C)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本研究探討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血漿CRP、Cys-C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對早期防治中青年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1.1對象 2012年5月至 2013年11月本院高血壓門診和高血壓療區(qū)住院的中青年高血壓病患者122例,2 w內均未服用降壓藥物或未經(jīng)治療,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診斷標準,排除代謝綜合征、痛風、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繼發(fā)性高血壓、急慢性感染、腫瘤、血液病、結核病、風濕性瓣膜病、結締組織疾病等,并除外在近1個月內使用過避孕藥、抗癲癇藥、多巴胺類、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等藥物?;颊吣挲g20~55〔平均(38±6.9)〕歲,其中男78例,女44例,高血壓病史0.5 ~25年。患者根據(jù)有無頸動脈粥樣硬化分為兩組。有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青年高血壓組81例,無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青年高血壓組41例。兩組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1.2.1CRP測定 對所研究對象抽取空腹12 h后清晨靜脈血2 ml,用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Image 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漿CRP,正常值0.1~0.8 mg/dl,試劑盒為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2.2Cys-C測定 對所研究對象抽取空腹12 h后清晨靜脈血2 ml,用日本日立公司008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漿Cys-C,正常值0.51~1.09 mg/L,試劑盒為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2.3頸動脈IMT測定 所有入選患者均接受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飛利浦公司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7 MHz。頸總動脈IMT測量:于頸總動脈遠端,分叉前2 cm處、110~115 mm長度內測量,取IMT最厚點。頸動脈分叉IMT測量:清楚顯示分叉部位前、后壁內膜,取IMT最厚點;IMT于舒張末期測定,取3個心動周期的均值。觀察管壁內膜情況及有無斑塊形成。頸動脈IMT<1.0 mm,其內膜可以不光滑,但無明顯隆起斑塊形成者為頸動脈正常;發(fā)現(xiàn)斑塊和(或)頸動脈IMT≥1.0 mm者為頸動脈粥樣硬化〔4〕。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
有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青年高血壓組血漿CRP〔(1.51±0.58)ng/dl〕、Cys-C〔(1.97±0.76)mg/L〕水平顯著高于無頸動脈粥樣硬化組〔(0.57±0.22)mg/dl、(0.78±0.26)mg/L〕(P<0.05)。
本研究提示血漿 CRP、Cys-C與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導致的動脈硬化是造成高血壓各種靶器官損害如動脈壁增厚、粥樣斑塊的主要原因,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高血壓通過炎癥機制促進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炎癥可能是連接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橋梁〔5〕。
頸動脈是全身中型動脈的窗口,其硬化程度可間接反映冠狀動脈、腦動脈、外周動脈硬化的程度。頸動脈 IMT 增厚作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指標,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子〔6,7〕。動脈粥樣硬化的局部病變有動脈內膜增厚及纖維斑塊的形成,頸動脈IMT增厚是一種早期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無創(chuàng)傷性指標,是大血管病變的可靠定量指標,IMT的改變早于斑塊的發(fā)生,由于頸總動脈位置淺表,易于暴露,且無其他臟器的遮擋和干擾,超聲檢查簡便、圖像清晰,可作為揭示動脈粥樣硬化的窗口。 CRP是炎癥反應中最具標志性的因子,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過程中具有敏感性的指標。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損傷引起炎癥細胞黏附,激活免疫系統(tǒng),刺激肝細胞合成并分泌CRP,CRP進一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致內皮細胞釋放的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減少,使其舒張血管、抗血栓的特性喪失,這些改變在高血壓的病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提示CRP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相關性。
血漿Cys-C是一種堿性小分子分泌蛋白,作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調節(jié)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參與蛋白的水解代謝調控,從而影響細胞內外基質的降解。近年來,國內外均有研究〔8~10〕顯示血漿Cys-C水平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過程,其可能的機制為各種原因導致細胞因子、炎癥介質等產生,促進細胞表達組織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血管壁重構,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作為組織蛋白酶抑制劑的 CysC 表達也相應上調,血漿水平增加,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越高,細胞外基質降解越明顯,血漿 CysC 水平越高。本研究提示Cys-C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相關性。
4 參考文獻
1傅 婷,朱建華.樹突狀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機制〔J〕.國際免疫學雜志,2007;30(5):326-30.
2朱文暉,李瑞珍,肖際東,等.應用超聲評價頸動脈硬化與冠心病的關系〔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4;11(2):250-1.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高血壓雜志,2005;13(增刊):2-41.
4李國娟,文 芳.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RP水平與IMT關系初探〔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6;2(1):35-7.
5李建軍.炎癥可能是聯(lián)接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橋梁〔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05;5(1):385-8.
6Mathias W Jr,Tsutsui JM,Andrade JL,etal. Value of rapid beta-blocker injection at peak dobutamine-atrop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J Am Coll Cardiol,2003;41(9):1583-9.
7Lorenz MW,Von Kkgler S,Steinmetz H,etal.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ening indicates a higher vascular risk across a wide age range:prospective data from th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 Study(CAPS)〔J〕. Stroke,2006;37(1):87-92.
8Seliger SL,Longstreth WT Jr,Katz R,etal. Cysctatin C and subclinical brain infarction 〔J〕. J Am Soc Nephrol,2005;16(12):3721-7.
9Ni L,Lu J,Hou LB,etal. Cystatin C,associated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is a strong predict of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in chinese〔J〕. Stroke,2007;38(12):3287-8.
10Niccoli G,Conte M,Della Bona R,etal. Cystatin C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burden and a stable plaque phenotyp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normal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 Atherosclerosis,2008;198(2):3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