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宇晏
為居家購置一把酸枝木太師椅,一個紫檀木大衣柜,又或是一張100%純真皮沙發(fā),或許是每一個家庭主婦的夢想。最好,還能身穿貂皮衣,腳著鱷紋屐。不過,這種完全享受取自純天然材質(zhì)的奢侈生活,對于絕大多數(shù)尋常百姓而言顯然太過遙遠,伴隨著自然資源的逐漸枯竭,大規(guī)模直接采伐天然材質(zhì)一次性加工為日用品的原生態(tài)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
今天,人工合成材料大行其道,就連引領全球時尚界的LV包,也在采用人造的PVC材料。
1912年,有一個叫Fritz Klatte的德國化學家,無意中合成了聚氯乙烯——也就是PVC。遺憾的是,當時他并不知道這種新材料的用途,雖然他在德國申請了專利,但直到1925年專利過期,也仍然沒有想出任何商業(yè)化妙用。
一年后,美國化學家Semon又一次獨立地發(fā)明了PVC,而且發(fā)現(xiàn)這種材料具有優(yōu)良的隔水性能,非常適合做浴簾。于是,PVC開始被大量生產(chǎn)。
今天,PVC早已不僅用作浴簾,而是鋪天蓋地應用于服裝、手袋、鞋、飾物、手套、保鮮膜、玩具、家具、建材、廣告牌、電纜光纜、醫(yī)療用品等等無數(shù)行業(yè)。
記者深入PVC產(chǎn)業(yè),深度探訪青島知名PVC廠商——海晶化工集團,試圖以其單體企業(yè)轉型之“微”,而知全國PVC業(yè)升級之“著”。
(一)
在海晶集團的接待室,記者見到了總經(jīng)理左志遠。
技術出身,不善言辭,卻言簡意賅地道出化學工業(yè)品的無處不在,左志遠指著記者攜帶的公文包,摸摸自己胸前的工作卡,“這些都是PVC?!彼f,在這間接待室里,我們坐的椅子、憑欄望的窗戶、腳踏的地板、裝飾天花板的吊頂,全都能嗅出濃烈的PVC的氣息。
不過,他也坦承,PVC的生產(chǎn)代價在中國是高昂的。
“中國原先是貧油國,石油資源短缺,因此也就形成了中國PVC生產(chǎn)歷史上比較獨特的工藝路線——從礦石開始?!弊笾具h說。
石油可以生產(chǎn)PVC,礦石也可以。中國缺油卻不缺礦石。在山西、陜西等中西部省份,漫山遍野的礦石資源被全國的PVC廠家視為“金子”——由礦石和蘭炭制造電石,再把電石水解,就獲得了制造PVC的乙炔。
但是,這種生產(chǎn)工藝的代價相當高。
“能耗高,1噸電石要耗3000多度電;物流成本高,從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千里迢迢把大宗原料運到青島;環(huán)境代價高,電石制作過程會產(chǎn)生粉塵、灰塵、廢氣,帶來比較嚴重的汞污染;最后,資源利用率低?!弊笾具h說,“所以,現(xiàn)在除中國外,沒有別的地方還在使用這種工藝。國外最后一套電石法PVC生產(chǎn)線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jīng)被淘汰?!?/p>
落后的電石法之所以仍在中國大行其道,根源在于中國油氣匱乏。油價高居,全國各大PVC廠望而卻步,只能饑不擇食地選擇廉價礦石。
(二)
走出接待室,記者漫步在這個位于青島市四流南路的海晶化工老廠區(qū),并被告知,這些廠房很快將被拆除,成為青島的歷史。
這天,正好趕上今冬青島的第一場雪,細雪紛紛,滿天飛舞,而背景則是已經(jīng)停工的一棟棟人去樓空的老廠房,氛圍更加顯得凋零和傷感。
可是,那一張張往日的老照片,分明在提醒我們:這個廠區(qū),曾經(jīng)是青島最繁忙、最熱鬧、最熱火朝天的化工重地。1947年,青島第一化工廠為了滿足青島紡織業(yè)的原料需求而成立,新中國成立后被收歸國有,改名青島化工廠,經(jīng)歷數(shù)十年的計劃經(jīng)濟時代,1999年企業(yè)迎來公司制改造,也迎來該廠最輝煌的歲月,一車一車PVC、燒堿和氯化聚乙烯從廠區(qū)源源不斷地被運送出去,被制作成各種消費品融入人們的衣食住行。
不過,這些對于即將消失的老廠區(qū)而言,已成煙云。在如今空蕩寂靜的車間、結滿冰柱的原料輸送管道、斑駁陳舊卻充滿人情味的走廊過道,記者徘徊流連,想象著往昔這里的人來人往與機器轟鳴,感到一絲工業(yè)史的滄桑。
技術革命不歡迎懷舊。2010年3月,海晶化工整體搬遷啟動。2013年10月,海晶化工果斷地停下舊廠房最后一臺運作的機器,企業(yè)搬遷加速推進。
這絕不僅僅是一場大規(guī)模的物理位移,還是一次根本性的PVC技術革命。原因是青島需要全新的氯堿工業(yè),市民需要更加清新的空氣。2014年,海晶全體員工將告別老城區(qū),移師西海岸,在董家口開啟海晶化工的新紀元。
(三)
“我們預測這個行業(yè)將面臨一個很大的威脅,會有一輪重新洗牌?!焙>Щた偣こ處熇尚柘颊f。
“主要原因是汞污染。電石法要用到汞,造成比較嚴重的汞污染,近期歐盟就正在出臺措施,限制汞的流通貿(mào)易,這波‘利空很快會影響到中國?!?/p>
“正好,現(xiàn)在青島市政府鼓勵我們搬遷,還提供優(yōu)惠政策和財政支持,這樣我們在搬到董家口之后,落后產(chǎn)能將全部淘汰,采用新的乙烯工藝?!?/p>
所謂乙烯工藝,即從石油中獲取乙烯,再用乙烯生產(chǎn)PVC,這是目前全球通用的PVC生產(chǎn)法。
此前中國大部分廠家不采用這種方法,主要原因是缺油??墒墙陙?,世界能源形勢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美國在開采頁巖氣方面取得突破,對全球原油的采購量降低,而且美國人運用技術優(yōu)勢,用頁巖氣低成本地產(chǎn)出乙烯,使中國PVC廠有可能繞開高價石油,直接采購低價乙烯,作為PVC生產(chǎn)原料。
海晶高層對趨勢下了判斷,但在行動上仍然相當謹慎。一次又一次的出國考察,高頻度的跨省取經(jīng),歸來后得出的結論是:“乙烯法,從技術上看,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工藝,沒有問題;從中國國情來看,它肯定會逐漸地代替電石法,這是個趨勢,也沒有問題;從原料供應看,國內(nèi)乙烯供應量顯然無法滿足我們,但美國、日本、沙特等地乙烯出口量完全能夠滿足。”
論證完畢,科學合理。電石法向乙烯法的轉型,算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
(四)
看完老廠區(qū)“最后一眼”,記者驅(qū)車奔向董家口——海晶的新家。endprint
一切仍舊荒蕪。幾棟剛剛豎立起來的單薄的鋼筋水泥體,零散地布落在這個比老廠區(qū)面積大上一倍的寬闊空地上,十余支施工隊,近千名建筑工,埋頭苦干,在天寒地凍中又熱火朝天。
“2014年6月能如期完工嗎?”記者問。
“可以的!表面看上去好像進度很慢,其實只是因為前期需要鋪設各種管道,比較耗時,隨后的廠房建設速度是很快的?!卑踩a(chǎn)負責人老臧說。
老臧指著附近一個圓柱形的龐然大物對記者說:“那是我們投資近4億元引進德國技術建造的5萬立方米低溫儲罐,專門用來貯存乙烯。”
乙烯,一種極度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材料,也是一個國家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指標性產(chǎn)品。對于中國的PVC產(chǎn)業(yè)而言,如果拋棄了電石法,乙烯就是目前首選的原料。它將是海晶未來數(shù)十年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一個工地的伙計對記者“科普”:裝乙烯,可不像杯子裝水,隨便往里一倒就行。乙烯在常溫下是氣體,飄逸不定,體積較大,難于保存,因此現(xiàn)在的技術是把它降溫至零下100余攝氏度,變成液體,以極小的體積儲存到低溫儲罐內(nèi),且需長期保溫。“國產(chǎn)的儲罐質(zhì)量比較差,鋼板不過關,一遇低溫就容易變脆,所以我們從德國進口。”
在海晶的新廠區(qū),除了這套德國技術作為“鎮(zhèn)廠之寶”外,記者還看到了從英國進口的VCM裝置,從日本進口的離子膜電解槽。
升級換代,海晶確實下了重本。
(五)
國際一流的化工裝置聳然而立,而操作它的人又是否有足夠的能耐?所有員工摸都沒摸過、見都沒見過的高科技裝置赫然擺放在面前,要把它駕馭好,對于習慣了電石法的傳統(tǒng)化工廠而言,并非易事。
梁錫偉,海晶技術創(chuàng)新工作的管理人員之一,對于大搬遷,他向管理層提出過不少冷靜的意見。“自動化程度高了,對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適應新的工作、新的崗位,現(xiàn)在誰也說不清楚,所以現(xiàn)在很多同事猶豫要不要繼續(xù)留在海晶,怕自己不能適應新的崗位要求?!?/p>
記者提出疑問:“自動化程度高了,對人工操作的要求不是應該降低了嗎?正如傻瓜相機一樣?”“不是的。這么一個國際先進的裝置,你要了解它,必須得有足夠的知識。”
梁錫偉解釋說,以前的老裝置,普通文化水平的工人稍加培訓就能操作,而新的高科技裝置,操作人員必須從原理到操控都弄得一清二楚,沒有扎實的物理、化學甚至外語基礎,就可能連說明書都看不懂。
(六)
在與海晶的高層、中層與基層員工進行了廣泛接觸和探討,并實地探訪了老廠與新廠后,中國PVC生產(chǎn)工藝的脈絡在記者腦海中清晰起來。
選擇海晶作為記者深入化工產(chǎn)業(yè)的切入口,原因不僅僅是它在青島具有標的意義,還在于它目前所面臨的轉型具有全國范圍的示范價值。
目前,全國PVC行業(yè)的70%以上仍然采用電石法。電石法所造就的高能耗、高污染、低產(chǎn)出的格局,30余年來未曾改變,卻可能將在未來5年迅速被改寫。依據(jù)目前國家的政策導向和國際的最新形勢,電石法在中國被扔進歷史垃圾堆的時限大大提前。海晶的率先轉型,為全國PVC產(chǎn)業(yè)提供了典型范本。無論經(jīng)驗還是教訓,無論成功抑或失敗,轉型升級,本身就是英勇之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