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杏花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病理科,江蘇 吳江 215200)
甲狀腺疾病188例臨床病理分析
殷杏花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病理科,江蘇 吳江 215200)
目的 探討在臨床上表現為甲狀腺腫塊的疾病,在病理組織學上的特征、分類和診斷標準,提高對這些疾病的斷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間,經我科收檢的甲狀腺切除標本188例,對其進行臨床病理組織學觀察和分析。結果 本組188個病例中,女性156例,男性32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9歲。腫塊位于左側甲狀腺的58例,位于右側甲狀腺的87例,雙側的42例,1例位于峽部。發(fā)現頸部腫塊的時間從3 d~10年不等。病理組織學上甲狀腺腺瘤120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49例;甲狀腺惡性腫瘤14例,13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微小癌3例),1例為濾泡細胞癌,橋本氏甲狀腺炎2例,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2例,甲狀腺膿腫1例。結論 甲狀腺疾病比較常見,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甲狀腺的腫大,但其在病理學上的疾病種類卻較多,最常見的是甲狀腺腺瘤,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惡性腫瘤以甲狀腺乳頭狀癌多見。
甲狀腺疾??;臨床病理;診斷;鑒別診斷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間,經外科手術切除的甲狀腺標本188例。所有標本均經4%甲醛溶液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0.4 μm,蘇木精-伊紅染色,顯微鏡觀察。
2.1 臨床資料
188個病例中,女性156例(82.98%),男性32例(17.02%),男女之比1∶4.9。符合其女性發(fā)病率高的特點。年齡最小20歲,最大79歲。病程從3 d~10年。主要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頸部腫塊,部分病例可觸及明顯的結節(jié)。腫塊位于左側甲狀腺的58(31%)例,位于右側甲狀腺的87例(46%),雙側均發(fā)生的42(22%)例,1例位于峽部。B超檢查主要表現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囊實性的結節(jié),14惡性腫瘤中有13例表現為低回聲區(qū),實質性不均質占位,部分病例彩超還發(fā)現惡性腫瘤周圍血流豐富,或伴有鈣化,部分病例可見清楚的包膜,部分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在甲狀腺功能檢查方面,除3例甲狀腺功能偏低外,其余病例基本都在正常范圍之內。
2.2 臨床病理特點
2.2.1 病理組織學類型
甲狀腺腺瘤120例(63.82%);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49(26.06%)例,甲狀腺惡性腫瘤14例(0.74%),13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微小癌3例),1例為濾泡細胞癌,橋本氏甲狀腺炎2例,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2例,甲狀腺膿腫1例。
2.2.2 巨檢
①甲狀腺腺瘤為境界清楚的腫塊,包膜完整,直徑大小平均在3.6 cm。質地相對較軟,囊性變多見,本組病例中有72例發(fā)生囊性變(60%)。②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常表現為甲狀腺不對稱腫大,表面大多呈不平的結節(jié)狀,切面可見孤立性的或多發(fā)的結節(jié),境界相對較清楚,但沒有完整的包膜。③惡性腫瘤14例,腫塊大小從直徑0.4~7.0 cm,1例有完整包膜,11例包膜不明顯或不完整,2例見腫瘤明顯侵及包膜。3例微小癌的腫瘤直徑從0.4~0.8 cm,仔細檢查標本可見灰白色的點狀區(qū)域或瘢痕樣區(qū)域。這14例甲狀腺惡性腫瘤中有淋巴結轉移的4例(28.57%)。鏡檢:①甲狀腺腺瘤主要由形態(tài)比較一致的濾包細胞組織成,包膜清楚完整,包膜內外的濾泡結構不同;②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表現為纖維分割的濾泡結節(jié),濾泡大小不一,部分出現乳頭。③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表現是有乳頭狀或是乳頭和濾泡混合結構組成,腫瘤上皮細胞有特征性的毛玻璃樣的核,可見核溝、包涵體、7個病例中見有砂礫體(53.85%)。13例乳頭狀癌中均見有增生的、粗大的、玻璃樣變的纖維組織。有1個病例中只有小部分區(qū)域有典型的核的變化。
甲狀腺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多見,以甲狀腺腺瘤和結節(jié)性甲狀腺的發(fā)病率最高,女性多見,這與有關文獻記載的基本一致[1]。雖然這二種疾病都屬良性,但由于手術的方式不同,所以在病理二者診斷還是有必要的。甲狀腺腺瘤在文獻[1]上有傳統而實用的標準:①有完整的包膜,包膜較薄。②包膜內外甲狀腺結構不同。③包膜內組織的結構相對一致性。④包膜內瘤組織壓迫包膜外甲狀腺組織,形成半月形。⑤常為孤立的結節(jié)。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一般是不對稱性的腫大,表面不平,可見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切面見結節(jié)相對清楚,但無完整包膜,也可表現為單個結節(jié)的甲狀腺腫。
在甲狀腺惡性腫瘤中,以甲狀腺乳頭狀癌最多[2]。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診斷,必須依據濾泡細胞核的一組特征性的改變才能做出診斷[3]:核增大,比正常甲狀腺濾細胞大2~3倍;核群集,互相重疊,不是整齊地位于細胞的基底部;毛玻璃樣核;核外形不規(guī)則,核膜凹陷,有核溝形成;核假包涵體。除了這些核的改變外,砂礫體的出現也能支持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診斷。在本組病例中,全部有纖維組織增生伴玻璃樣變,而且纖維組織粗大,間質中有出現鈣化。甲狀腺乳頭狀癌雖然容易發(fā)生頸部及氣管周圍淋巴結轉移,但其的預后是好的,其10年生存率超過90%。
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首先要明確的是良、惡性,然后才是病理學上的分類或是分型。作為合格的病理醫(yī)師,在對疾病作出明確診斷之前,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病理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臨床醫(yī)師提供的患者資料也不能忽視。病理醫(yī)師在掌握各種疾病的診斷標準的同時,要認真檢查大體標本,閱片時也要認真細致,盡量多尋找符合診斷標準的鏡下部位,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診斷水平。
[1] 中山醫(yī)科大學病理學教研室,同濟醫(yī)科大學病理學教研室.外科病理學(下冊)[M].2版.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1299.
[2] Hodgson NC,Button J,Slolrzano CC.Thyroid cancer is the incidence still increasing[J].Ann Surg Oncol,2004,11(12):1093-1097.
[3] (美)JUAN ROSA原著,回允中主譯.阿克曼外科病理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518-519.
R581
:B
:1671-8194(2014)06-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