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懷柔區(qū)中醫(yī)院婦科,北京 101400;2.河北省中醫(yī)院婦科,河北 石家莊 050031
金哲教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經(jīng)驗
邢天伶1林曉華2*
1.北京市懷柔區(qū)中醫(yī)院婦科,北京 101400;2.河北省中醫(yī)院婦科,河北 石家莊 050031
金哲教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具有獨特的臨床經(jīng)驗,金師認為其病機主要是脾虛濕阻、瘀血內停,臨床多采用中藥內服配合中藥足浴的方法以健脾利濕、化瘀通絡止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金哲;中醫(yī)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以往稱之為慢性盆腔炎,大多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治療不及時、不徹底而最終引發(fā),部分患者也可無盆腔炎性疾病病史。臨床以腹痛、帶下增多、腰骶疼痛為主要癥狀,并可繼發(fā)月經(jīng)失調、不孕癥、癥瘕等,根據(jù)病變特點及部位不同,臨床上分別稱為慢性輸卵管炎、輸卵管積水、輸卵管膿腫、子宮內膜炎、盆腔腹膜炎等。本病多見于性活躍期的女性,而初潮前、絕經(jīng)后或未婚者則很少發(fā)生[1],具有病程漫長、病情纏綿、復發(fā)率高等特點[2],屬中醫(yī)婦科“不孕癥”、“痛經(jīng)”、“癥瘕”等范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金哲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醫(yī),國家第五批名老中醫(yī),從醫(yī)3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中醫(yī)婦科臨床經(jīng)驗。金師采用中藥內外結合的方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屢見功效,筆者有幸?guī)煆慕饚煂W習,現(xiàn)將其治療該病的經(jīng)驗介紹如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多由經(jīng)行產后,胞門未閉,風寒濕熱之邪或蟲毒乘虛內侵,與沖任氣血相互搏結,蘊積于胞宮,反復進退,耗傷氣血。故一般認為該病病機主要是濕、熱、瘀三者互結。濕為陰邪,易襲陰位,盆腔位于下焦,最易遭受濕邪侵襲而致病。濕郁日久則化熱,若熱邪入里,煎熬于血,耗傷津液,使血液濃濁稠黏,循行不暢又可致瘀,或濕濁之邪困遏氣機,致氣血運行不暢,濕與血結而成濕瘀為患。
金師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認識則更多從人體正氣強弱的內因角度出發(fā),《內經(jīng)》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認為該病多由于素體不足,脾胃虛弱,或平素憂思郁結,飲食不節(jié),損及后天之本,脾虛運化失司則水濕內停,脾虛氣血運行無力則血行遲滯,發(fā)為血瘀,濕瘀相合而為患,加之人工流產術、診刮術或不良性生活史等外因加重病情,最終使該病纏綿難愈。如果治療不當,過分強調邪實的一面,祛邪過度反傷正氣,進而加重正虛之候,再加上濕邪久困必復傷脾,則更加重脾虛濕阻、瘀血內停之癥,互為因果,病久愈虛。故金師認為,本病病機以脾虛為本,濕瘀互結為標,屬虛實夾雜之證。
金師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治療上主要采用健脾利濕、化瘀通絡止痛之法,給予中藥口服的同時配合中藥足浴,兩者緊密結合以扶正祛邪。金師的口服中藥多選用黨參、白術、茯苓、薏苡仁、瞿麥、當歸、赤芍、元胡、路路通等。黨參、白術、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濕,恢復脾之運化功能,則濕邪盡去?!侗静菪戮帯酚涊d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宾柠溂訌娎疂B濕之功,同時瞿麥還有活血作用,與當歸、赤芍、元胡、路路通等共奏活血通絡止痛之效?!侗静菥V目》記載元胡“專治一身上下諸痛”。金師常以此為基礎方,隨癥加減。如患者合并盆腔包塊則加入生牡蠣、連翹、夏枯草等軟堅散結之品;如患者腹痛明顯則加入蒲黃、烏藥等活血理氣止痛之品;如患者合并低熱則加入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之品;如患者合并腰痛則加入懷牛膝、桑寄生、杜仲等補肝腎、強筋骨之品;如患者合并陽虛癥狀則加入少量桂枝以加強助陽利水之功。
人體足部是三條陽經(jīng)(膀胱經(jīng)、胃經(jīng)、膽經(jīng))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的起始點,各器官均在足部有其反射區(qū),中藥足浴可以刺激足部的經(jīng)絡、穴位和反射區(qū),使藥物通過局部皮膚的滲透與吸收,有效改善盆腔內血液循環(huán)及淋巴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促進炎癥消散。金師常選用蒼術、丹參、雞血藤、川牛膝等作為足浴中藥,借蒼術健脾利濕之功、丹參活血解毒之效,配合雞血藤、川牛膝養(yǎng)血化瘀,加強口服中藥健脾利濕、活血通絡止痛之作用。
蔡某,女,25歲,未婚。初診日期:2012年3月12日。主訴:小腹脹痛伴腰酸反復發(fā)作半年。現(xiàn)病史:患者曾有3次人工流產手術史,半年前第3次人流術后出現(xiàn)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骶部酸痛,口服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疼痛緩解,后未規(guī)律服藥。近半年小腹脹痛反復發(fā)作,伴腰酸,帶下量多,質稀,色淡黃,時感乏力,飲食、二便與睡眠均正常。月經(jīng)周期及經(jīng)期基本正常,經(jīng)量中等,經(jīng)色暗紅,偶有血塊,無痛經(jīng),LMP:2012年2月25日。舌暗淡有齒痕,苔薄黃,脈弦滑。婦科檢查:外陰正常,陰道通暢,內見中等量分泌物,色淡黃,宮頸光滑,宮體前位,常大,活動可,雙附件增厚,觸痛(+)。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顯示:正常;婦科B超顯示:子宮附件未見異常。診斷: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辨證:脾虛濕阻,瘀血內停。治法:健脾利濕,化瘀通絡止痛。處方:①口服中藥方:薏苡仁30g,白術10g,蒼術10g,紅藤20g,敗醬草20g,丹皮15g,香附10g,制元胡10g,川楝子10g,瞿麥10g,路路通10g,懷牛膝10g,續(xù)斷10g。7劑,每日1劑,水煎口服。囑禁食辛辣。②足浴中藥方:蒼術30g,丹參30g,雞血藤20g,川牛膝15g。3劑,隔日1劑,水煎足浴,40℃,20min。
二診(3月19日):用藥后小腹脹痛、腰酸、乏力均較前好轉,帶下量多,質稀,色白,二便調,舌暗,苔薄白,脈弦滑。婦科檢查:雙附件稍厚,觸痛明顯減輕。處置:口服中藥上方減去清熱解毒之功較強的紅藤、敗醬草,加入具有健脾作用的黨參10g,并加入活血止痛之蒲黃10g、五靈脂10g,7劑。足浴中藥繼用上方。
三診(4月1日):小腹脹痛及腰酸基本消失,3月26日月經(jīng)來潮,5天凈,量中等,色深紅,無血塊,痛經(jīng)(-)。婦科檢查:雙附件觸痛(-)。處置:繼續(xù)給予3月19日中藥口服,7劑。根據(jù)患者要求未予中藥足浴。
停藥后隨訪3個月未再復發(fā)。
按語:首診方以薏苡仁為君藥,健脾利濕;白術、蒼術加強健脾利濕之效,為臣藥;紅藤、敗醬草清熱利濕,丹皮、香附、制元胡、川楝子、瞿麥、路路通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共為佐藥;同時加入懷牛膝、續(xù)斷補肝腎、強筋骨,以療腰痛。全方諸藥配伍,共奏健脾利濕,解毒化瘀,通絡止痛之功。二診時患者濕熱之象明顯減輕,故去掉清熱解毒力量較強的紅藤、敗醬草,此時患者帶下量多、質稀、色白,脾虛之象突出,故加入具有健脾作用的黨參,同時又增蒲黃、五靈脂,活血止痛,以掃蕩瘀滯腹痛之余邪。方證相對,藥到病除,經(jīng)過20余日的系統(tǒng)治療,諸癥痊愈,未再復發(fā)。
[1]張玉珍.新編中醫(yī)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380-381.
[2]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46-252.
邢天伶(1968-),女,主任醫(yī)師,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婦科專業(yè)。
林曉華(1979-),女,醫(yī)學博士,主治醫(yī)師,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婦科專業(yè)。E-mail:linxiaohua1999@sina.com。
R271.1
A
1007-8517(2014)11-0162-02
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