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西關(guān)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
桂枝湯合參麥散加味治療心律失常25例臨床體會
李柱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西關(guān)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
目的觀察桂枝湯合參麥散加味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方法用桂枝湯合參麥散加味治療心律失常25例,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心電圖的變化情況。結(jié)果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4.00%。結(jié)論桂枝湯合參麥散加味治療心律失常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yīng)用。
心律失常;桂枝湯;參麥散;臨床體會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激動的頻率和/或節(jié)律發(fā)生異常,激動起源于異位,激動傳導的順序或速度發(fā)生異常,因而引起不正常的心臟節(jié)律。臨床上出現(xiàn)的心律失常,常見于各種心臟病患者,也可發(fā)生于心臟正常者,或由其他原因如情緒激動、吸煙、飲酒過度等引起[1]。作者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桂枝湯合參麥散加味治療心律失常25例,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5例,年齡20~30歲2例,30~40歲4例,41~50歲8例,51~60歲9例,61~70歲以上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氣短、胸悶、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疲乏等癥狀。心電圖檢查:竇性心動過緩9例,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律不齊6例,早搏10例。
1.2 治療方法 中醫(yī)診斷:心悸,屬陽氣虛弱型。用桂枝湯合參麥散加味治療,以達溫陽益氣,養(yǎng)心安神之功效。藥用桂枝20g,炒白芍、黨參各15g,麥冬10g,五味子10g,炙黃芪20g ,生姜5g,大棗10枚,白術(shù)10g,丹參15g,龍骨、牡蠣、珍珠母各15g,當歸10g,酸棗仁15g,甘草5g。每日1劑,每劑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溫服,2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自擬) 顯效:治療2個療程,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心電圖示頻率、節(jié)律正常及P-R間期較治療前縮短。有效:治療3個療程,自覺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示頻率、節(jié)律及R-R間期較治療前略有改善。無效:治療3個療程,自覺癥狀無減輕,心電圖檢查與治療前無變化。
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4例??傆行?21/25)84.00%。
患者,女,37歲。2011年7月18日初診。患者自訴1月前出現(xiàn)乏力,自覺田間勞累所致,但休息后癥狀無緩解。于勞作后逐漸出現(xiàn)心慌、氣短、頭暈等癥。在當?shù)匦l(wèi)生院給予能量、復方丹參(均為靜脈點滴)等治療后無效,遂來我院。診時精神疲倦,面色蒼白,四肢不溫,心慌,胸悶氣短,活動后較明顯,上腹部不適,頭暈,舌淡胖苔白、尖有瘀點,脈沉虛弱。體查:P43次/min,R16次/ min,BP100/60mmHg,心音低鈍,心率43次/ min,律齊,余(—)。心電圖示:①竇性心動過緩。②交界區(qū)逸博性心律伴等率性房室脫節(jié)。此為陽氣虛弱,不能溫養(yǎng)心脈所致。治以補養(yǎng)心氣,溫通心陽。方用桂枝20g ,炒白芍、黨參各15g,麥冬10g,五味子10g,炙黃芪20g ,生姜5g,大棗10枚,白術(shù)10g,丹參15g,龍骨、牡蠣、珍珠母各15g,當歸10g,酸棗仁15g,甘草5g。阿托品0.3mg,麻黃堿15mg,強的松10mg,1日3次。服用2個療程后,患者自覺心慌、氣短減,但過勞后癥狀又會加重,且失眠多夢,食欲增,舌淡稍胖、苔白,脈沉緩。體查:P56次/ min,R16次/ min,BP100/70mmHg,心音較前有力,心率56次/ min,律齊。前方加龍骨至30g(先煎),磁石30g(先煎),珍珠母至30g。停服西藥,服用2個療程。3診患者精神好轉(zhuǎn),面色略顯紅潤,手足已無冰冷感,心慌、氣短不明顯,頭暈減輕,睡眠大有好轉(zhuǎn),舌淡苔白,脈沉緩而有力。查:P64次/ min,R17次/ min,BP110/70mmHg,心音有力,心率64次/ min,律齊。心電圖示:大致正常心電圖。前方減去龍骨、牡蠣、珍珠母,加當歸至15g,減酸棗仁至10g,服用3個療程。半年后隨訪精神、氣色佳,因經(jīng)濟受限停藥。囑避免勞累,心電圖復查提示:正常心電圖。
心律失常在祖國醫(yī)學多屬于“驚悸”、“怔忡”等證的范疇,一般以虛證較多見?!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臨床以氣血不足,心陽虛,心陰虛常見,本文所述心律失常偏重于心陽虛?!秱骼碚摗ぜ隆吩唬骸捌錃馓撜撸申枤鈨?nèi)弱,心下空虛,正氣內(nèi)動而悸也?!睂е卤静〉牟∫虿C,多由于年老體弱,久病體虛,以及勞累過度,損傷心陽,心失溫養(yǎng),故心悸不安。胸陽不足,故胸悶氣短。心陽虛衰,血液運行遲緩,肢體失于溫煦,故形寒肢冷,面色蒼白。心陽不足,鼓動無力,故舌質(zhì)淡白,脈象沉緩或虛弱。故溫通益氣,補心安神為治療心律失常中心陽虛的治療總則。
桂枝湯為仲景治療太陽中風證的主方,除具有發(fā)汗解肌,調(diào)和營衛(wèi)的功效外,還有溫通血脈,補中健脾的作用。不僅用于風寒證,而且也用于內(nèi)傷雜證?,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桂枝湯證的產(chǎn)生,與細菌、病毒感染及副交感神經(jīng)功能偏亢有關(guān)。本文所述桂枝湯,正是取其溫通血脈,補中健脾的作用。方中桂枝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白芍養(yǎng)陰斂營,生姜溫中散寒,大棗補益脾胃,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參麥散益氣養(yǎng)陰。在此基礎(chǔ)上加黃芪、白術(shù)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丹參、當歸活血通經(jīng),龍骨、牡蠣、酸棗仁重鎮(zhèn)安神,潛陽益陰。諸藥合用,溫通心脈,養(yǎng)心安神,補益心氣,在心律失常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
[1]梁廣和. 桂枝湯合方辨證治療心律失常60例[J].四川中醫(yī),2003,21(6):37.
R541.7
A
1007-8517(2014)11-0125-01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