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爽,陳哲,胡春陽,劉妍,蒲夢瑤,邵宏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北京 100191)
微博案例教學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應用
孟文爽*,陳哲,胡春陽,劉妍,蒲夢瑤,邵宏#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北京 100191)
目的:為微博案例教學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參考。方法:建立新浪微群,上傳教學案例至微群中,將32名學生分成6組,每組學生主要討論一個教學案例,并將討論后的臨床藥學監(jiān)護計劃發(fā)表在本組案例的評論中。統(tǒng)計并分析參與的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微博發(fā)言數(shù)據(jù),問卷調查微博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接受程度。結果:學生對微博教學的接受程度良好,參與度較高,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在交流、互動、共享知識等方面,微博是一個有效的工具。結論:將微博教學引入臨床藥學課堂教學中是可行的。但是,微博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學生反映在登陸微博時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擾等,教師需要平衡微博的優(yōu)缺點以確定是否使用微博教學。
微博;案例教學;臨床藥學;教學;互動;溝通
我國臨床藥學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自1989年華西醫(yī)科大學(現(xiàn)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中心)開辦中國第一個臨床藥學本科專業(yè)以來,我國的臨床藥學教學有了很大的發(fā)展[1],但臨床藥學課堂教學授課形式較為單一,而美國藥學院培養(yǎng)臨床藥學人才所采用的多樣化教學方法值得我國借鑒[2]。國外已將微博作為教學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微博作為教學工具有溝通方便、參與度高等優(yōu)點,在高等教育中使用微博教學對于學生有很多益處[3-4]:微博案例教學可以增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并增加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2011年,F(xiàn)ox BI等[5]首次將微博用于美國藥學院的課堂教學中,結果表明,微博案例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更受學生喜愛。本文旨在探索微博案例教學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互動效果,評價其可行性,為微博案例教學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本研究對象是32名參與臨床藥學導論課程的藥學研究生,包括三年制的碩士研究生和本碩連讀六年制研究生。
在課程開始前,筆者對學生進行了一項背景調查,以確定教學對象對微博的接受程度。結果如下:大部分學生(78%)年齡在22~24歲之間;絕大多數(shù)學生(90%)平均每天上網(wǎng)時間超過2小時,其中12人(37%)平均每天上網(wǎng)時間甚至超過5小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97%)都曾使用過微博,僅1人從未使用過;在微博使用過程中,其中16人(50%)習慣以一天多次的頻率登陸微博查看信息,13人(40%)每周登陸1~2次。由此可以看出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更喜歡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高效學習[6]。
臨床藥學導論課程的課時共9周,每周2小時,以介紹臨床藥學的基本概念、模式和方法為目的,涉及藥歷記錄、患者咨詢、藥學服務等內容,重點培養(yǎng)學生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的能力;教學治療專題包括介紹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腫瘤、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腎臟系統(tǒng)疾病,該課程由4名教師講授;而微博案例教學則主要給學生提供模擬實踐藥學服務的機會,教學共進行3周(第6~8周)。
在微博案例教學開始前,教師在微博上建立名為“北大臨床藥學”的微群,并將6個案例(名稱分別為PA_C1、PA_C2、…、PA_C6)以圖片形式上傳到微群,PA_C1的案例圖片見圖1。6個案例均是在前5周的理論教學內容基礎上設置的,與教學治療專題密切相關。上傳至微群的案例內容主要關注治療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如所選擇的藥物治療方案、病情變化、治療參數(shù)及其他輔助資料,旨在考察學生對藥物治療學、藥學服務、患者教育、患者評估方面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7]。
圖1 微博教學案例PA_C1Fig1 Micro-blog teaching case PA_C1
本研究要求32名學生分別注冊微博賬號(若已注冊過賬號,可用該賬號參與本次教學),加入該微群。32名學生被分成6組(分別為T1~6),每組5~6名同學,每組負責1個案例。每個案例滿分為25分,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要求在第7周完成,并以“藥學服務計劃”和“SOAP筆記(指患者描述、客觀數(shù)據(jù)、評價及藥學服務計劃)”兩種形式提交該組學生對案例中所涉疾病的分析答案。藥學服務計劃滿分為10分,提交內容包括:“發(fā)現(xiàn)(Findings)”“治療目標(Therapeutic goal)”“建議(Recommendation)”“監(jiān)控(Monitor)”“患者教育(Patient education)”,每項2分;SOAP筆記滿分為8分,提交內容包括:“患者主觀描述(Subjective)”“客觀數(shù)據(jù)(Objective)”“評價(Assessment)”“藥學服務計劃(Plan)”,每項2分。小組成員課下對案例進行充分探討協(xié)商后以“上傳圖片”的形式提交。提交時需要使用微博中的話題功能,如T1組提交的答案以“#PA-C1#”為標簽,T2組提交的答案以“#PA-C2#”為標簽等。藥學服務計劃樣式和SOAP筆記樣式舉例分別見圖2、圖3。
圖2 藥學服務計劃樣式舉例Fig2 Examples of the patterns for pharmaceutical care plan
圖3 SOAP筆記樣式舉例Fig3 Examples of the patterns for SOAP notes
第二部分要求在第8周課上完成,各組學生針對本組案例在課上作案例報告,分值7分,要求報告者在5分鐘內對案例中的患者評估、藥學服務計劃、用藥咨詢內容作簡短的報告,教師從以下三個方面評價報告:藥物治療學知識(對疾病的分析,用藥指導)2分、技能(患者評估,患者教育)4分、研究態(tài)度1分。教師在每組案例報告后進行總結,再次強調知識點,并展示小組成員的微博發(fā)言。
同時,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使用各種設備(電腦、智能手機、ipad等)在微博案例下發(fā)表評論,參與其他組別的案例討論。發(fā)言形式分三種:“標準評論”、“對評論的回復”、“@評論”(對指定對象提問)。“標準評論”是學生與案例間的互動,即學生直接在案例下方進行評論;“對評論的回復”是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即學生在他人的發(fā)言內容下進行的回復;“@評論”是學生與指定對象(可能是學生或教師)間的互動,即“@微博ID”,對指定對象進行發(fā)言或提問。
教師需在案例教學開始的第1次課上向學生強調:微群內的信息不得轉發(fā)到個人微博中;注重參與者之間的隱私保護;所有參與者須遵守操作時間,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
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于微博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傾向性和對微博案例教學優(yōu)缺點的評價。
Halic O等[8]曾設計了一份用以評價學生對于傳統(tǒng)課堂講授和博客討論的傾向性的問卷調查,并驗證了其有效性。筆者在參考Halic O等[8]和其他研究結果[5,9]的基礎上,設計了一份匿名的調查問卷,學生自愿參加調查,本調查不影響學生的課程得分。第一部分共設計了8個問題,用以評價學生對微博案例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傾向性,這8個問題分屬于以下類型:觀點表達(題1)、信息共享(題2)、增強互動(題3~5)、課堂教學效果(題6~7)、課外教學效果(題8)。根據(jù)李克特(Likert-type Scale)五點量表,每個問題設置了五個選項,分別是:強烈反對、反對、中立、同意、非常同意;要求學生在這五點中進行勾選。對微博案例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傾向性得分的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Mann-Whitney U檢驗[10],采用PASW 18.0軟件完成。第二部分是2個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對微博案例教學的優(yōu)缺點進行作答,旨在了解學生對微博案例教學的看法,為今后優(yōu)化微博案例教學提供參考,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參與者及小組的微博發(fā)言量;規(guī)定期限內(1周)每天的微博發(fā)言量;不同類型(“標準評論”“對評論的回復”“@評論”)的發(fā)言量;組內和組間微博發(fā)言量;問卷調查中的學生反饋。
除以小組為單位提交的微博發(fā)言外,32名學生和1名指導教師在1周的規(guī)定期限內共有128條微博發(fā)言,經(jīng)篩查無不符合規(guī)定的發(fā)言。規(guī)定期限內的微博發(fā)言情況詳見圖4。
圖4 規(guī)定期限內的微博發(fā)言情況Fig4 The situation of speeches on micro-blog within prescribed time limit
由圖4可知,回復的高峰期在第6天,共53條發(fā)言,而第1天和第7天均無發(fā)言?!癅評論”的數(shù)量最少,僅7條,只占到全部發(fā)言量的5%,并且這些“@評論”多針對指導教師;“標準評論”的數(shù)量最多,共72條,占全部發(fā)言量的56%,與“對評論的回復”比例為:1.5∶1,說明多數(shù)“標準評論”得到了回復,互動效果良好。
教師和學生的發(fā)言情況統(tǒng)計詳見圖5。
圖5 教師和學生的發(fā)言情況統(tǒng)計Fig5 The situation of speeches from teacher and students
由圖5可見,指導教師發(fā)言數(shù)量較少,占總發(fā)言量的“14%”,且發(fā)言較集中,分別在第2天和第5天有發(fā)言,從回復的內容來看多是對學生指定提問的回答。
學生在各組案例的發(fā)言情況統(tǒng)計詳見圖6。
圖6 學生在各組案例的發(fā)言情況統(tǒng)計Fig6 The situation of speeches by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由圖6可見,各組案例中本組成員的發(fā)言量均明顯低于非本組成員。
本研究中的所有教學對象,即32名藥學研究生均參與了此項調查,調查結果詳見表1(表中剔除了部分無效數(shù)據(jù),因此部分題目的選擇總人數(shù)<32)、表2。調查問卷第一部分結果表明,在“容易表達自己的觀點”“容易和班級同學共享信息”“容易與同學溝通討論”“容易和老師溝通討論”“能提高案例分析時的注意力”和“容易從案例討論中獲得藥物治療學知識”等方面,微博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具有明顯優(yōu)勢;而在“容易從同學發(fā)言中學到知識”和“有利于提高課堂注意力”方面?zhèn)鹘y(tǒng)教學相對于微博案例教學更有優(yōu)勢。調查問卷第二部分中,也有不少學生列舉了微博案例教學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包括增強信息共享、加強溝通等,缺點包括容易分散注意力、獲取信息有限等。
表1 學生對微博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態(tài)度的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student’s attitude to micro-blog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表2 學生對微博案例教學的評價Tab2 Evaluation of micro-blog teaching by students
在本研究中,前3天的發(fā)言量很少,第1天沒有發(fā)言,從第4天開始發(fā)言量激增,可能的原因是:前3天小組成員在私下分析討論案例,在對案例剖析清楚并形成小組及個人觀點后才進入微博進行討論,這時發(fā)言量增加。
“@評論”的數(shù)量最少,可能的原因是學生可以在想要回復的內容下直接點擊回復,指向性比較明顯,而只有希望得到教師回復的才會“@教師”。研究表明,網(wǎng)絡學習者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傾向于與較熟悉的個體進行討論[11],學生與教師相處多在課堂上,熟悉程度可能不如同學之間??紤]到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大大促進學生與學習資源及學生間的互動質量[12],今后可以適當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多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以增加被學生指定提問的機會。
非本組成員對本組案例的發(fā)言明顯多于本組成員,可能的原因在于:本組成員的發(fā)言在私下小組討論時完成,以小組為單位提交藥學服務計劃和SOAP筆記這兩種形式各算作1次本組發(fā)言,本組成員課下討論中組員的發(fā)言情況在這里未體現(xiàn)。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微博案例教學具備其獨有的優(yōu)勢:首先,更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微博案例教學能夠讓學生在集中的時間內交流,并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多數(shù)學生的年齡在22~24歲,他們是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他們更喜歡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高效學習[6]。在我國,有46%的大學生是微博用戶[13],微博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微博來進行教學更加便利,也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最后,學生表示微博案例教學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參與討論學習,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有研究表明,利用手機進行教學已成為趨勢[14],本研究也表明,利用微博進行臨床藥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雖然微博案例教學在很多方面被學生所青睞,但也有其不足。首先,有10名(31%)同學提到相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來說,微博案例教學需要登陸才能使用,由于自己上網(wǎng)時間很少,不方便查看信息。筆者相信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參與者能夠通過微博手機客戶端隨時查看或發(fā)布信息,該情況能夠得到有效改善。其次,有5名(15%)學生提到,微博案例教學容易分散注意力,由于缺乏監(jiān)督,學生在參與時易被微博中各種五花八門的信息所吸引,影響學習效率。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可以建議學生另注冊一個微博賬號,該賬號僅用于案例學習交流,不對其他無關內容進行關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最后,由于信息量過大,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從中提取有效的藥物治療學知識。筆者認為,微博案例教學是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不能取代傳統(tǒng)教學在學生獲取藥物治療學知識、提高藥學服務能力方面的作用。
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僅調查了一所學校的藥學研究生一門課程的學習結果;其次,參與者在填寫問卷時存在主觀因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最后,本研究僅以案例教學進行分析,其他類型教學是否適合使用微博尚需進一步研究。
國內微博尚未應用于臨床醫(yī)學、藥學教學中,本研究首次將微博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結合起來,對其在臨床藥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并驗證其可行性。在臨床藥學導論課程中,學生對微博案例教學接受的程度良好,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在交流、互動、共享知識等方面,微博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因此,將微博案例教學引入臨床藥學課堂教學中是可行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微博案例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微博的優(yōu)勢,改進方式方法,完善其不足之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 謝曉慧,邵宏,海沙爾江,等.中國臨床藥學學院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展望[J].藥品評價,2010,7(22):2.
[2] 王天晟,聶小燕,謝曉慧,等.美國藥學服務課程群設計對我國培養(yǎng)臨床藥學人才的啟示[J].中國藥學雜志,2012,47(9):739.
[3] Gabriela G,Carmen H.Microbloging multimedia-based Teaching methods best practices with Cirip.eu[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2):2151.
[4] Martin E,Conrad L,Matthias R,et al.Microblogs in Higher Education-A chance to facilitate informal and process orie-Nted learning?[J].Computers&Education,2010,55(1):92.
[5] Fox BI,Varadarajan R.Use of Twitter to Encourage Interaction in a Multi-campus Pharmacy Management Course[J].Am J Pharm Educ,2011,75(5):88.
[6] Chumley-Jones HS,Dobbie A,Alford CL.Web-based learning:sound educational method orhype?A review of the evaluation literature[J].Acad Med,2002,77(10):86.
[7] Tiansheng W,F(xiàn)ei W,Luwen S.The use of microblog-based case studies in a pharmacotherapy introduction class in China[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3,9(13):120.
[8] Halic O,Lee D.To blog or not to blog:Student perceptions of blog effectiveness for learning in a college-level course[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0,13(4):206.
[9] Hyo-Jeong S,Thomas A.Brush.Student perceptions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socialpr-esence and satisfaction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Relationships and critical factors[J].UK:Computers&Education,2008,51(1):318.
[10] Ken B.Bussiness Statistics:Contemporary Decision Mak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297.
[11] 翟菁.網(wǎng)絡學習交互行為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1-144.
[12] 肖俊洪.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下師生交互活動研究:教師角色多重性對學習的積極影響[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06,3(1):33.
[13] Miles PC.China turns to Tweeting:Exploring the problematic use of Tweeting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2012,3(2):91.
[14] Ding X,Ma R.Survey on the usage intention to terminal mobile library services based on smart mobile phon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J].Lib Constr,2012,4(1):46.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Teaching in Clinical Pharmacy Teaching
MENG Wen-shuang,CHEN Zhe,HU Chun-yang,LIU Yan,PU Meng-yao,SHAO Hong
(Dept.of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and Clinical Pharmacy,College of Pharmacy,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Beijing 100191,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teaching in clinical pharmacy teaching.METHODS:The groups were created on Sina micro-blog,and teaching cases were uploaded to micro-blog groups.32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6groups,and each group discussed a case.Each group was required to share pharmaceutical care plan on an online discussion.The data of micro-blog speeche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and the effects of micro-blog teaching and students’acceptance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s.RESULTS:Micro-blog teaching is well accepted by the students in the study,and the students can engage in discussion;most of students consider that micro-blog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communicate,interact and share knowledge.CONCLUSIONS:It is feasible to introduce micro-blog teaching into clinical pharmacy teaching.There are some deficiency in micro-blog teaching,such as the students will often be disturbed by other information when visit micro-blog.Teachers should balanc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icro-blog to decide whether use it or not.
Micro-blog;Teaching case;Clinical pharmacy;Teaching;Interaction;Communicate
R95;G642
A
1001-0408(2014)16-1530-04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4.16.32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臨床藥學與藥物遺傳學。電話:010-82801701。E-mail:honeywhen@126.com
#通信作者:副教授。研究方向:臨床藥學與藥物遺傳學。電話:010-82805020。E-mail:h_shao@163.com
2013-08-29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