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愛紅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骨外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48例斷指再植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措施分析
段愛紅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骨外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目的 探討斷指再植患者圍術期護理措施。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斷指再植患者48例圍術期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結果 48例斷指再植患者,再植成活46例,失敗2例。其中失敗2例(絞壓傷1例、壓砸傷1例)。結論 斷指再植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通過心理疏導、情志護理,病室環(huán)境控制,再植指體局部護理,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與積極術后功能鍛煉,成功率95.8 %,提高了再植指體成活率。
斷指再植術;圍手術期;護理
斷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應的離斷肢體,通過骨科與顯微外科手術重建其血液循環(huán)使肢(指)體獲得再生的手術。由于手指屬于末梢循環(huán),血管細、血管壁薄,吻合難度大,技術要求高,術后易受各種刺激致血管痙攣出現(xiàn)并發(fā)癥[1]。所以,精心護理是提高斷指再植成活率的關鍵。
1.1 一般資料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斷指再植患者48例,76處斷指,其中切割傷12例,電鋸傷5例,壓砸傷28例,撕脫傷3例;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齡15~63歲,平均年齡31.27歲。
1.2 護理措施
1.2.1 術前評估
評估指體離斷程度、時間,了解創(chuàng)面是否整齊、創(chuàng)面污染程度;評估離斷指體處理與存放是否恰當。
1.2.2 妥善保存斷指
將斷指以干燥冷藏保存[2]。方法:斷指用無菌紗布或干凈布包裹3~5層,裝入塑料袋內,袋口扎緊,防止冰水進入,再將塑料袋袋口向上放入冰瓶,溫度保持在2~4 ℃。勿將斷指浸泡在任何液體(如酒精、生理鹽水、抗生素藥水等),否則時間過久可致組織水腫及壞死,斷指失去再植存活可能,降低再植指體的成活率。
1.2.3 疼痛評估
疼痛使局部血管痙攣,影響血液循環(huán),應及時、準確評估疼痛部位、性質、持續(xù)時間及NRS評分,遵醫(yī)囑靜脈用藥,跟蹤評價、記錄,達到最佳止痛效果,為手術創(chuàng)造必備條件。
1.2.4 心理疏導
患者均為外傷、急診入院,且年輕力壯,發(fā)病突然,求治心切。指體的疼痛、出血、殘缺,過分擔心預后和功能恢復,恐懼感與焦慮感劇增,及時與患者溝通,有效心理疏導,據(jù)病情、年齡、接受程度配合醫(yī)師講解手術必要性、手術方法及術中配合,消除焦慮、恐懼心理,為手術成功創(chuàng)造良好心理條件。
1.2.5 情志護理
資深專家親自手術,為患者增加信心、信任感;護理人員周到服務、耐心解釋、親切安撫,介紹我科成功手術案例[3],鼓勵患者,樹立信心,積極主動配合醫(yī)師,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和護理。
1.2.6 病室環(huán)境
安置在離護士站近的病房,便于及時觀察病情,處理突發(fā)情況;單間入住,利于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內安靜、整潔、舒適、安全,室溫保持在,22~26 ℃,濕度保持在50 %~60 %,房間內定時通風,紫外線消毒2次/日,減少陪護,謝絕探視。嚴禁吸煙、喝酒,禁止使用蚊香、空氣清新劑等。
1.2.7 術后體位護理
術后絕對臥床休息7~14 d,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臟水平5~10 cm,不宜過高或過低,過高可影響動脈血供應,過低可使靜脈回流受阻。
1.2.8 持續(xù)燈烤
術后患指持續(xù)鵝頸燈燈烤40~60 W,一般需7~10 d,燈烤距離為33~50 cm,使患指處于溫暖環(huán)境,改善微循環(huán),防止血管痙攣,利于斷指成活。密切注意的是:出現(xiàn)動脈危象時降低燈烤距離;靜脈危象時,調高燈烤距離或關閉。
1.2.9 患指觀察
術后嚴密觀察末梢循環(huán)q1h,包括:指體的色澤、指體溫度、指腹張力、毛細血管回流情況,警惕血管危象發(fā)生。夜間血管危象發(fā)生率高,是由于迷走神經興奮,小血管處于收縮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痙攣所致[3,4],因此夜班護士加強責任心、重點護理、密切觀察病情尤其重要。
1.2.9.1 指體顏色
正常指體指腹色澤紅潤或與健側一致。如指體顏色變白且指腹張力降低,表示斷指血管痙攣或栓塞;如指體由紅潤轉為暗紫色且指腹張力變大,說明靜脈回流障礙。
1.2.9.2 指體溫度
術后皮溫低,一般在3 h內恢復,斷指再植后局部皮膚的溫度為33~35 ℃,與健指溫度基本相同或低于1~2 ℃,測量時要定位、定時、定壓、定序。如過低則表示指體血運障礙,及時處理。
1.2.9.3 指腹張力
術后均出現(xiàn)輕微腫脹,但皮紋存在。如張力過大、腫脹明顯、皮紋消失且指體的顏色發(fā)紫,表明靜脈回流障礙,如指腹張力低、腫脹減輕且指體的顏色蒼白,說明動脈血供障礙。
1.2.9.4 毛細血管回流測定
是臨床鑒別血管痙攣和栓塞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用手指或棉簽按壓指皮或指甲,1~2 s內毛細血管迅速充盈,血管栓塞時,毛細血管回流受阻,指體呈蒼白色。
1.2.10 傷口觀察
術后嚴密觀察局部敷料滲出情況,無特殊情況下不必換藥,若有少量持續(xù)滲出,示凝血功能差,應減少抗凝藥物劑量,禁止使用止血藥物;如大量出血,表明血管吻合口破裂,及時告知醫(yī)師,立即行手術探查。
1.2.11 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
及時、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是保證術后用藥的關鍵?!叭埂彼幬飸脮r要嚴遵醫(yī)囑,劑量準確,現(xiàn)配先用,以防影響藥效,執(zhí)行時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及無菌操作。
1.2.11.1 抗感染藥物
預防感染主要措施是嚴格無菌操作、徹底清創(chuàng),術前術中應用廣譜抗生素,保持恒定血藥濃度,嚴格按照藥物半衰期給藥。經常做滲出液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以提示有效抗生素應用。
1.2.11.2 抗血栓形成藥物
術后根據(jù)損傷情況及患者體質,遵醫(yī)囑0.9 %氯化鈉注射液360 mL+低分子肝素鈉12500 u 24 h內以15 mL/h輸液泵持續(xù)泵入,口服腸溶阿斯匹林及潘生丁各25 mg tid,一般5~7 d,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觀察局部滲出、有無鼻衄、黑便及全身出血情況,出現(xiàn)黑便及女性月經量過多時及時報告醫(yī)師,調整用藥。
1.2.11.3 抗血管痙攣藥物
遵醫(yī)囑肌內注射罌粟堿30 mg q8h,654~210 mg靜脈滴注,及時記錄,觀察用藥效果。
1.2.12 功能鍛煉
制定功能鍛煉計劃,鼓勵患者以早期、主動、循序漸進活動為原則:術后2周對關節(jié)做輕微被動活動;3周開始有意識的抓、握、捏及夾、屈曲、對掌、對指活動,每日3~5次,每次10~20 min。幅度由小到大,次數(shù)由少到多,逐漸增加強度。在訓練過程中,觀察指體的功能恢復情況,及時修訂康復計劃。一般3個月后恢復正常生活與勞動,重返社會。
48例斷指再植手術患者,通過精心護理,46例再植指體的色澤紅潤,皮溫與健指等同,毛細血管充盈迅速,指腹飽滿且富有彈性,成活率達95.8 %,無1例切口感染,10例3個月后轉入康復科繼續(xù)治療,指體功能完全恢復。
48例斷指再植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通過術前評估、心理疏導,情志護理,病室環(huán)境控制,再植手指局部護理,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與積極術后功能鍛煉,提高了再植指體成活率。
[1] 司麗萍,李建華.斷肢再植病人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0,4 (23):42-43.
[2] 范啟申.現(xiàn)代手外科顯微手術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 63-64.
[3] 白娟.術前、術中、術后心理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 15(4):839-840.
[4] 王梅.斷指術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8):363.
R473.6
:B
:1671-8194(2014)04-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