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軍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也是語文高考的重頭戲。有人認為現(xiàn)在已是話題作文時代了,已淡化審題要求,放寬了文體限制,也就無需講究審題過程了。其實,話題作文審題難度降低并不意味著不審題。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袖手于前,方能疾書于后”,隨著考題對話題限制的加強,審題在話題作文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重要。審題的過程,就是確立文章體裁、題材、中心和寫作的過程。這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否則將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后果不堪設想。作文審題,永遠是佳作產生的基礎,舍此,猶如無源之水,決不可能匯成大江長河,尤其是高考的時候,考生容易搶時間,臨場心里又十分緊張,所以冷靜審題顯得特別重要。
一、審準話題,定好思路
話題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語指明寫作范圍,啟發(fā)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種命題形式。其本質是鼓勵創(chuàng)新,是讓學生在同一個“話題”下,陳述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的觀點,或聯(lián)想到的經歷、體驗。這是一種既開放,又有所限制的命題方式。題干中的信息更多一些,必須仔細琢磨,不能曲解或隨意漏掉信息,所以,審準話題都是至關重要的,否則會導致偏題離題。
1.審題意 題意往往表達為詞義或語義。首先要明確作為題目的詞語的意思,尤其是核心詞語的意義,然后再去考慮文章的內容。同一題目,同一材料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思路放開,主題、題材才有選擇的余地。
2.審范圍 看題目的說明部分對文章的取材范圍和表述范圍有什么特別要求,并對有關的要求逐一落實。審清話題范圍,應放得開,收得攏,選擇話題范圍內自己觀察最多、了解最深、感觸最大的事物,要善于“化小為大”,也要善于“以小見大”。不要因為話題限制了范圍就束手束腳,要想到題目規(guī)定的范圍內也有廣闊的天地。
3.審關系 題目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應該分析其間或并列、或偏正、或因果、或遞進等等的關系,以便確定文章的重點內容和邏輯關系。
4.審寫法 有些作文題對寫法有特定的要求或提示,如“聯(lián)系實際”、“展開聯(lián)想”、“編寫故事”或許不是硬性規(guī)定,但逐一落實比較穩(wěn)妥。
5.審“禁忌” 話題作文的提示語往往對寫作內容有所揭示,或者規(guī)定了作文的內容,或者指明了作文的方向,或者給定了作文的寫作范圍。只要認真審閱就可以弄清命題者的出題意圖,就能夠避免走彎路。
6.審體裁 話題作文雖然“文體不限”,但絕不是不要文體,學生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進行寫作。如善于表達個人生活體驗的,不妨選擇記敘文;善于想象、聯(lián)想的、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可去寫散文(或寓言、童話);善于對現(xiàn)實生活發(fā)表看法的,擅長于剖析事理、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可去寫議論文;擅長于構思情節(jié)、刻畫人物的可去寫小說。但千萬別寫成“四不象”的體裁。寫作始終要堅持一個這樣的原則:要寫什么,就要像什么。除要求中學生掌握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外,還可寫應用文,如書信、新聞、特寫、報告等;寫文學作品,如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寫雜文、寓言故事、童話等等都可以。
二、審活話題,激發(fā)思路
如果說,審準話題,定準思路是寫好話題作文的基礎的話,那么審活話題,激發(fā)思路就應該是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二步了。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如求同思維,作文深刻;求異思維,作文新穎;創(chuàng)新思維,作文獨特。
1.求同思維,審切入點
古語曰:“文似看山不喜平”,話題作文亦然。因此,審題時,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習慣,學會多角度看問題,一分為二看問題,找出盡可能多的切入點,這樣就不至于一開始就“卡殼”,就可以寫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精品。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是千古良訓嗎?但是,這種做法在現(xiàn)代社會,往往使人到處碰壁。如果我們改變一下傳統(tǒng)思維不就是“良藥甜口更利于病”、“忠言順耳更利于行”呢?
2.求異思維,審活立意
話題作文期望的是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火花的噴發(fā),涌現(xiàn)富于想象和創(chuàng)意的佳作。這是命題者的愿望,也是命題者的理想。但是創(chuàng)新不是不要現(xiàn)實。有個同學以為作文可以大膽想象和聯(lián)想,一放開想象就進入虛幻的世界,創(chuàng)新便超越現(xiàn)實。也有個別同學幾乎是“批發(fā)”出大量虛擬未來世界的生活,或想象網(wǎng)絡世界的神妙莫測,或摹寫太空星球大戰(zhàn)的恐怖等。這都是不良的傾向。因此,我們寫文章最好能揭示深刻的哲理,或給人一定的啟迪。
3.創(chuàng)新思維,審活內容
魯迅先生說,第一次用鮮花比喻女人的人是才子,第二次用鮮花比喻女人的是庸才,第三次再用的便是蠢才了。因此,話題作文在審題時要創(chuàng)新,才能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精品。
三、審精話題,優(yōu)化思路
1.變換角度,巧設立意
如請以“豬八戒照鏡子”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從話題中的“豬八戒”這個角度看,它自己長得丑,卻責怪鏡子,足見它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據(jù)此可立意為:要正確看待自己的短處。
從話題中的“鏡子”這個角度看,盡管豬八戒把它打碎了,但它依然映照出豬八戒的丑陋,并不因被打碎而作絲毫改變,據(jù)此可立意為:人應有像鏡子那樣不怕強暴,堅持真理的精神。
從話題中的“豬八戒”和“鏡子”二者合一的這個角度看,豬八戒打碎鏡子,可以看成邪惡暴力向真理挑戰(zhàn);鏡子碎了,它依然映照出豬八戒的丑陋,可以看成真理是戰(zhàn)勝不了的。所以,其立意可為:邪惡和暴力是戰(zhàn)勝不了真理的。
總之,只要圍繞話題,從不同角度思考,就會有不同認識,有一個新角度,就會有一個扣得住話題的新立意。
2.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無論給出的話題是多么的寬泛,我們都要善于縮緊“包圍圈”,選擇一個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個人、一樣物品、一種感受、一點看法等等,集中筆力加以突破,打“殲滅戰(zhàn)”,把所選擇話題的角度寫細寫深寫透,做到“以小見大”。
作文審題一般考生難以駕馭好,從2004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水的靈動、山的沉穩(wěn)”來看,考生可以選擇材料的兩方面,也可以只選擇一個方面來寫,一些考生將題目復雜化,將兩者形成關系,比如形成透過現(xiàn)象看問題,以不變應萬變這樣一些關系,強調辨證思維,走向一個哲學層面,這樣考生就難以駕馭,出現(xiàn)審題不清、偏題情況。
四、審巧話題,創(chuàng)新思路
一般話題作文由材料、提示、話題、要求四個部分組成。習慣上考生往往是這樣的審讀順序:材料——話題——提示——要求。這種“先看材料、后看話題”的順序,實際上是“材料作文”的審題順序的慣性使然,審題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話題作文的審讀順序是:話題——材料——提示——要求?!跋瓤丛掝}、后看材料”,這是因為“話題作文”審題立意的中心是“話題”,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語。許多考生審題出現(xiàn)偏差,就是這個原因。
作文最忌雷同,寫作要創(chuàng)新求異,高考作文更應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因此我們審題要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賦話題以新意,鼓勵學生表現(xiàn)思想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引導學生把話題分解開來,挖掘其字面義之下的深刻內涵,化話題為新的理念,賦予話題以靈動的意象,引導學生通過類比、聯(lián)想、想象,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以新穎的立意,生動的形式取勝。
要出精品,就要在審題時多留個心眼,下足功夫審好話題。這是話題作文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