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支架了,也就是冠狀動脈支架治療缺血性心臟病,每年全世界可能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患者接受這樣的治療。關于術后,尤其是一年以后該如何治療,近些年一直是學術界及心內科醫(yī)生爭論的眾矢之的。新英格蘭雜志11月16日新鮮出爐了最權威的研究!
雖然藥物洗脫支架與裸金屬支架相比,減少再狹窄率,但人們仍然擔心,治療一年后,藥物洗脫支架可能引發(fā)支架血栓。支架血栓形成并不常見,但它常與心肌梗死相伴,帶來致命威脅。此外,缺血性事件,如心肌梗塞、中風、或心血管相關致死性事件,與治療無關的冠狀動脈病變,也可能在放入支架后1年出現(xiàn)。
使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P2Y12-receptor抑制劑結合阿司匹林,對預防冠狀動脈支架血栓形成是至關重要的。這種療法是目前推薦的藥物洗脫支架植入后6到12個月的治療方法。雖然一些觀察性研究表明,在術后超過1年仍堅持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與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相關,幾個試驗顯示這樣出血的風險會增加,且不能減少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是否應該繼續(xù)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用以降低心血管支架未來血栓形成或缺血性事件發(fā)生,尚未以隨機試驗的方法確定。
DAPT研究,是多國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旨在確定在接受一個冠狀動脈支架治療后超過一年,仍然繼續(xù)雙重抗血小板治療的益處和風險。
9961名患者被隨機分配,一組在支架術后一年后繼續(xù)thienopyridine治療,另一組接受安慰劑治療。與安慰劑組相比,thienopyridine繼續(xù)治療組減少了支架血栓形成率(0.4%比1.4%;危險比0.29,95%CI:0.17~0.48,P<0.001),減少了主要不良心血管和腦血管事件(4.3%比5.9%;危險比0.71;95%CI:0.59~0.85,P<0.001)。與安慰劑組比較,thienopyridine治療的心肌梗死率較低(2.1%比4.1%;危險比0.47;P<0.001)。全因死亡率thienopyridine治療組是2.0%,安慰劑組是1.5%(風險比1.36,95%CI:1.00~1.85;P=0.05)。thienopyridine治療中度或重度出血增加(2.5%比1.6%,P=0.001)。
結論:在接受藥物洗脫支架放置一年后,繼續(xù)使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與僅阿司匹林治療相比,顯著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風險和主要不良心血管和腦血管事件,但會增加出血的危險。
這一研究的意義在于,是第一個RCT研究,向人們證實了術后堅持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的利大于弊,而RCT研究仍然是目前為止被認為最有說服力的科學實驗。
我國雖為患者大國,這樣的RCT試驗卻并不常見,更不要說包括9000余名患者在內, 基于本土數(shù)據(jù)的研究對我國的臨床應用勢必意義非凡。
(本刊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