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居峰 邵安龍 王利民 畢丹
(海軍秦皇島民族路干休所,066001)
心理干預對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影響
馬居峰 邵安龍 王利民 畢丹
(海軍秦皇島民族路干休所,066001)
惡性腫瘤已成為目前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最嚴重疾病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健康。對老年惡性腫瘤患者根據(jù)不同的心理特征,運用科學的方法,全程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良好的治療目的,提高生命生活質量,取得了滿意效果。
心理干預;惡性腫瘤患者;影響
惡性腫瘤已成為目前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最嚴重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死亡率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健康期望值的提高和對疾病的認識,以及醫(yī)療技術和檢查設備的發(fā)展,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率得到明顯提高,病死率明顯下降,生存質量和健康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1]。對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生命生活質量尤為重要。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所2008-01—2013-12老年惡性腫瘤患者26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人,女性5人;肝癌3例,肺癌11例,胃癌7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1例,腦癌3例;年齡76~87歲;病程2個月~20年。
1.2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特點 老年患者病種多、病情復雜、身體差、自理能力弱、依賴性強,一經(jīng)確診惡性腫瘤,由于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感覺自己在世的日子不會太長,許多想做的事來不及做,對日常行為、生活自理信心不足,擔心給家庭增加經(jīng)濟、人力等方面的負擔,害怕家人嫌棄、拖累子女,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自卑抑郁、孤獨絕望、消極厭世等心理負擔,其心理活動一般分為五個階段,即否認期、憤怒期、協(xié)議期、抑郁期和接受期。
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家庭環(huán)境、心理變化、個人需求以及病程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心理干預[2]。
2.1 確診初期的心理干預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一旦獲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癥以后,表現(xiàn)為恐懼、悲傷、失望,生存欲望降低,拒絕治療。這時心理疏導是至關重要的,在掌握全面情況的基礎上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tài)及性格特征進行客觀評價,分析患者出現(xiàn)心理問題、情緒變化的原因,根據(jù)患者各自不同職業(yè)、心理需求、社會文化背景,制定科學的心理干預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實施。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對患者不合乎情理的行為及語言給予諒解,真誠關懷、體貼并尊重患者,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和真實心理狀態(tài),當患者萌發(fā)希望以后要鼓勵其進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動,增加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治療過程的心理干預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多種疾病并存、病情復雜,治療困難多、難度大、效果差,患者對自身健康信心不足,要加強語言交流,多關心、體貼患者,給予生活上的照顧,以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及良好的醫(yī)療技術實施各項工作,給患者滿足感、安全感及被尊重感。當患者在進行手術、放療或化療前,要向患者宣傳進行這種治療的必要性和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治療。針對治療過程出現(xiàn)的疼痛、惡心、嘔吐、失眠、焦慮、恐懼、好發(fā)脾氣、沮喪等反應,要采取認真負責與熱情尊重的態(tài)度,向患者說明治療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設法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恰當?shù)亟忉屘弁礄C制顯示出對患者的理解,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消除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治療,促使疾病早日康復。
2.3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干預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知道死亡已是無法挽救的事實,此時患者已有思想準備,情緒平和、鎮(zhèn)定,精神及肉體極度疲勞、衰弱,常處于嗜睡狀態(tài),情感減退,對外界反應淡漠,表現(xiàn)出失眠、暗自流淚、不思飲食等,要主動與患者聊天,轉移患者的思維和給予其感性的支持,創(chuàng)造條件給患者最大安慰和支持,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和表達的意見要求,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養(yǎng)成,盡可能滿足要求,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婉轉地講解生與死的客觀規(guī)律,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正確認識生老病死自然規(guī)律,從而幫助患者從死亡恐懼中解脫出來,不應過多打擾,不勉強交談,適度陪伴和支持、尊重信仰,保證臨終前的生活質量,協(xié)調和指導家屬參與臨終護理[3]。
通過對26例老年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全程的健康教育為主的心理干預,患者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認識惡性腫瘤可控可治,不同程度地消除心理障礙,正確理解、正確面對疾病,情緒逐漸穩(wěn)定,并學會自我調節(jié)不良情緒,樹立戰(zhàn)勝惡性腫瘤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提高了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命生活質量,收到比較滿意效果。
心理問題是所有患者都存在的共性問題,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已成為醫(yī)界的共識。開展心理干預不僅能有效地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響,而且能夠擺脫藥物所無法醫(yī)治的痛苦,得到全身心的康復[4]。
惡性腫瘤患者多數(shù)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雜心理,而不良的心理和生活態(tài)度對身體健康和機體免疫功能會產生負面影響,許多患者缺乏對惡性腫瘤的正確認識,把惡性腫瘤和死亡等同起來,故一旦確診惡性腫瘤,就會出現(xiàn)恐懼、緊張、抑郁或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這些不良心理反應會影響治療效果[5]。現(xiàn)在日益進步的醫(yī)療水平告訴我們惡性腫瘤不等于死亡,重視并做好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干預,可讓患者的悲觀情緒得以緩和,逐步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的心理,取得患者在治療上的配合,提高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利于疾病的好轉和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1]靳秀梅.癌癥病人心理護理[J].中國保健,2013,21(4):51-52.
[2]李軍玲,馬居峰.老年人的心理及護理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9):318-319.
[3]汪小蘭.淺談腫瘤患者的臨終心理護理[J].中國保健,2012,20(5):81-82.
[4]楊俊.淺談腦梗塞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6(6):228.
[5]薩仁格日勒.直腸癌放療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臨床醫(yī)學學刊,2009,18(12):38-39.
2014-04-04)
1005-619X(2014)08-0755-02
10.13517/j.cnki.ccm.2014.0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