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海+呂佳
學生由于受到家庭環(huán)境、思維方式、個性特點等方面的影響,且表達方式又不準確,學習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類的錯誤。同時,數(shù)學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常常需要學生自己提出假設、修正假設,因而出現(xiàn)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布魯納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苯逃胰A應龍老師的融錯教學理念中也指出“教師需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錯誤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所以,學生的“錯”是自然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更是“有利可圖”的。
那么,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怎樣通過行之有效的智慧調控,利用錯誤中有價值的因素,促進學生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呢?下面,筆者嘗試從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四方面加以闡述。
一、利用錯誤,完善知識技能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主動地建構的。特別是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典型性錯誤時,是一個借鑒、完善知識的好時機。這時教師不應急于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要給學生留有探索的余地,讓他們在主動的交流中尋求解題的策略。
例如,教學“畫角”一課時,在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學會了畫角的初步方法,然后教師讓學生獨立嘗試畫角。但在巡視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把100°的角畫成了80°,這是畫角時很容易出現(xiàn)的一個錯誤。于是教師把這個錯誤拋給學生,讓出現(xiàn)錯誤的一位學生將畫角的過程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改進的方法。
師:在剛才這位同學畫角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他數(shù)量角器上的刻度時數(shù)錯了,所以就畫錯了。
生2:0刻度在內圈的,就要數(shù)內圈的100°,不能數(shù)到外圈去。
師:從他的錯誤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生3:0刻度在內圈的,就要數(shù)內圈的度數(shù);0刻度在外圈的,就要數(shù)外圈的度數(shù)。
生4:我覺得畫好后要再去檢查一下題目要求畫的是銳角還是鈍角,看看自己畫的角是否差不多。
生5:一條邊要對著0刻度,然后數(shù)刻度,從另一條邊找到100°,就不會出錯了。
……
上述教學中,學生畫角時出現(xiàn)的錯誤看似平常,卻是很多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既是不良學習習慣所引起的錯誤,也是畫角技能掌握不清晰、不熟練的表現(xiàn)?!霸趧偛胚@位同學畫角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提問,讓學生深究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直抵問題的本質。學生的發(fā)言不僅指向了學習習慣,而且指向了知識技能的誤區(qū)。但教師并沒有到此結束,而是繼續(xù)提問“從他的錯誤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這樣既有對畫角技能、方法的準確敘述,也有對學習習慣的善意提醒。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這樣做,不但使學生明確了畫角的方法和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二、放大錯誤,深化數(shù)學思考
鄭毓信先生有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學生的錯誤不可能單純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的練習得到糾正,而必須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由此可見,“自我否定”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品質,更是落實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放大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把學生的思維“聚焦”到錯誤上,在認知沖突和自我反省的過程中,實現(xiàn)有深度的數(shù)學思考。
例如,華應龍老師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在學生盡情猜想、動手驗證后,讓全班學生交流匯報。
生1:因為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所以面積應該是長乘以寬。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搭了一個長方形,輕輕一推就成了平行四邊形。因為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長乘以寬。
師:因為長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邊形,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長乘以寬。你們同意嗎?(同意的學生比原先多了一些)
生2:老師,你看,還可以這樣拉。(學生又將平行四邊形框架反向拉成長方形)
師:他又找到“行”的例子,證據(jù)更加明顯,同意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鄰邊相乘的請舉手。(很多學生都舉起了手)那你們再看——(師舉起平行四邊形框架,繼續(xù)慢慢拉動,直到邊與邊幾乎重合)
生3:我覺得有問題。兩條鄰邊的長度沒有變,那么鄰邊的乘積也沒變,但是框框里面的面積卻越來越少。
生4:現(xiàn)在框架里的面積幾乎為零。
生5:老師,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能用鄰邊相乘。
……
在探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用相鄰兩條邊的長度相乘,這是學生最初的也是最真實的想法。面對這種錯誤的想法,華老師沒有直接否定,因為華老師認識到這是許多學生的錯誤,只有讓學生在現(xiàn)實操作的過程中認識錯誤并幡然醒悟才是上策。黑格爾也說過:“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huán)節(jié)?!彼?,華老師將錯就錯,用學生兩個想當然的錯誤例子誤導大家“上當”,再通過“他又找到‘行的例子,證據(jù)更加明顯,同意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鄰邊相乘的請舉手。那你們再看——”的提問和操作,提供了適當?shù)耐獠壳榫匙兓蛩?,促進學生自我反省,讓學生慢慢發(fā)現(xiàn)“兩條邊長度沒變,乘積也就沒變,可是框架里面的面積變了”這么一個現(xiàn)象。截然相反的結論,深深刺激著學生固有的認識,促使他們更深入地思考,直至發(fā)現(xiàn)正確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三、推進錯誤,促進解決問題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所指的“解決問題”,其核心是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才能解決問題。贊可夫說過:“只有學生在對教材的理解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銜接不上的地方,他們求知的渴望才會產生和增長起來。當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學生的警覺,當他們感到還需要增加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識相互‘吻合的時候,這就是好事?!彼裕處煈獎?chuàng)造并利用這些“銜接不上的地方”或是“不相符合的地方”大做文章,讓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深度探索,正確解決問題。endprint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道練習題(如下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求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在巡視中,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方法是正確的,但有一小部分學生卻寫成了4.8×4或者6×5。于是教師先讓方法正確的學生交流自己的算式,然后提問:“老師這也有幾個算式,大家看看對嗎?”教師邊寫邊說:“4.8厘米是底,4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19.2平方厘米,正確嗎?”有個別學生輕輕說正確?!?厘米是底,5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30平方厘米,正確嗎?”說正確的學生多了幾個。
師: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0×18,那么平行四邊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19厘米,面積可以寫成20×19?
■
生1:不能這么寫,照這樣寫的話,反而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了。
生2:剛才面積是19.2平方厘米和30平方厘米的算式是錯的,面積不可能變來變去。
生3:底乘以高,這底和高應該相互垂直,才可以相乘。
……
大部分學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只知道用底乘高,所以當教師說“4.8厘米是底,4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19.2平方厘米”“6厘米是底,5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30平方厘米”,部分學生認為是對的。如果教師直接說“這是錯的,應該……”,這樣不僅將學生的原生態(tài)思維扼殺在起始階段,而且會導致學生沒有進行真正的思考。于是教師先是欲擒故縱,讓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只要用底乘高就行了,然后提供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計算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在巨大的面積反差中思考自己的做法,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并在進一步的思考、推理等思維活動中解決問題。
四、善待錯誤,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
一些學生認為錯誤意味著失敗,意味著丟人,并在錯誤的體驗中逐漸產生消極的學習體驗。現(xiàn)代數(shù)學論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堂就是素質教育課堂,許多素質是可以通過數(shù)學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的。”因此,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出錯的現(xiàn)實面前,仍然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依然對數(shù)學產生好奇心、求知欲,樹立自信心,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
例如,教學“小數(shù)四則計算”的練習課,我出示題目:“有兩摞同樣的紙,第一摞500張,厚4.7厘米;第二摞厚7.05厘米,有多少張紙?”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水平一般且不愛發(fā)言的生1也舉起來了手,于是點頭示意他發(fā)言。
生1:7.05減4.7等于2.35……(原本安靜的課堂,馬上傳來學生說“錯了、錯了”的竊竊私語聲,生1的臉一下子紅了,垂下頭不安地站在那里)
看著生1難受的表情,再看著自己寫下的板書(2.35正好是4.7的一半),我眼前一亮,關切地說:“孩子,你沒有說錯,只是沒有說完?!彼牶筇痤^看著我。
師:結合黑板上的圖想一想,2.35表示什么?
生1:第二摞紙比第一摞紙多出來的厚度。
師:非常好!善于觀察的你們,難道沒有發(fā)現(xiàn)2.35和4.7有什么關系嗎?
生2:2.35是4.7的一半。
生3:第二摞紙比第一摞紙多一半,就是多250張,所以第二摞紙有750張。
生4:題目中說是一模一樣的紙,2.35是4.7的一半,紙的厚度多了一半,那么紙就多了一半。(其他學生恍然大悟)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生答“好”)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找到了如此聰明的辦法。你們說,這種辦法同學們是怎樣得到的?(大家把目光聚集到了生1身上,隨即由衷地響起了掌聲,生1臉上露出了笑容)
……
學生出錯是常有的事,我們糾正錯誤,讓學生獲得清晰的認識,這無可厚非,但有些時候,我們忽視了出錯學生的心理感受。如果我們能努力挖掘錯誤中的閃光因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那么學生就能獲得正確的認知,培養(yǎng)了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薄昂⒆?,你沒有說錯,只是沒有說完?!彪m是只言片語,卻為生1點燃了一盞學習的心燈,從他感動的神情和喜悅的眼神中可見一斑。這樣帶給學生的是對學習積極性的呵護與信賴,是成功的啟示與引路,是對熱愛數(shù)學的肯定與饋贈。
作為與新課改同行的教師,我們應該具備民主平等的教育品質、睿智從容的教育藝術,在課堂教學出現(xiàn)錯誤時,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學生錯誤中的“價值點”,隨機應變地沉著處理,激活學生沉睡的潛能。
(責編 杜 華)endprint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道練習題(如下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求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在巡視中,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方法是正確的,但有一小部分學生卻寫成了4.8×4或者6×5。于是教師先讓方法正確的學生交流自己的算式,然后提問:“老師這也有幾個算式,大家看看對嗎?”教師邊寫邊說:“4.8厘米是底,4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19.2平方厘米,正確嗎?”有個別學生輕輕說正確?!?厘米是底,5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30平方厘米,正確嗎?”說正確的學生多了幾個。
師: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0×18,那么平行四邊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19厘米,面積可以寫成20×19?
■
生1:不能這么寫,照這樣寫的話,反而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了。
生2:剛才面積是19.2平方厘米和30平方厘米的算式是錯的,面積不可能變來變去。
生3:底乘以高,這底和高應該相互垂直,才可以相乘。
……
大部分學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只知道用底乘高,所以當教師說“4.8厘米是底,4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19.2平方厘米”“6厘米是底,5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30平方厘米”,部分學生認為是對的。如果教師直接說“這是錯的,應該……”,這樣不僅將學生的原生態(tài)思維扼殺在起始階段,而且會導致學生沒有進行真正的思考。于是教師先是欲擒故縱,讓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只要用底乘高就行了,然后提供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計算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在巨大的面積反差中思考自己的做法,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并在進一步的思考、推理等思維活動中解決問題。
四、善待錯誤,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
一些學生認為錯誤意味著失敗,意味著丟人,并在錯誤的體驗中逐漸產生消極的學習體驗。現(xiàn)代數(shù)學論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堂就是素質教育課堂,許多素質是可以通過數(shù)學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的?!币虼耍處熞ㄟ^自己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出錯的現(xiàn)實面前,仍然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依然對數(shù)學產生好奇心、求知欲,樹立自信心,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
例如,教學“小數(shù)四則計算”的練習課,我出示題目:“有兩摞同樣的紙,第一摞500張,厚4.7厘米;第二摞厚7.05厘米,有多少張紙?”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水平一般且不愛發(fā)言的生1也舉起來了手,于是點頭示意他發(fā)言。
生1:7.05減4.7等于2.35……(原本安靜的課堂,馬上傳來學生說“錯了、錯了”的竊竊私語聲,生1的臉一下子紅了,垂下頭不安地站在那里)
看著生1難受的表情,再看著自己寫下的板書(2.35正好是4.7的一半),我眼前一亮,關切地說:“孩子,你沒有說錯,只是沒有說完?!彼牶筇痤^看著我。
師:結合黑板上的圖想一想,2.35表示什么?
生1:第二摞紙比第一摞紙多出來的厚度。
師:非常好!善于觀察的你們,難道沒有發(fā)現(xiàn)2.35和4.7有什么關系嗎?
生2:2.35是4.7的一半。
生3:第二摞紙比第一摞紙多一半,就是多250張,所以第二摞紙有750張。
生4:題目中說是一模一樣的紙,2.35是4.7的一半,紙的厚度多了一半,那么紙就多了一半。(其他學生恍然大悟)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生答“好”)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找到了如此聰明的辦法。你們說,這種辦法同學們是怎樣得到的?(大家把目光聚集到了生1身上,隨即由衷地響起了掌聲,生1臉上露出了笑容)
……
學生出錯是常有的事,我們糾正錯誤,讓學生獲得清晰的認識,這無可厚非,但有些時候,我們忽視了出錯學生的心理感受。如果我們能努力挖掘錯誤中的閃光因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那么學生就能獲得正確的認知,培養(yǎng)了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薄昂⒆?,你沒有說錯,只是沒有說完。”雖是只言片語,卻為生1點燃了一盞學習的心燈,從他感動的神情和喜悅的眼神中可見一斑。這樣帶給學生的是對學習積極性的呵護與信賴,是成功的啟示與引路,是對熱愛數(shù)學的肯定與饋贈。
作為與新課改同行的教師,我們應該具備民主平等的教育品質、睿智從容的教育藝術,在課堂教學出現(xiàn)錯誤時,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學生錯誤中的“價值點”,隨機應變地沉著處理,激活學生沉睡的潛能。
(責編 杜 華)endprint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道練習題(如下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求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在巡視中,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方法是正確的,但有一小部分學生卻寫成了4.8×4或者6×5。于是教師先讓方法正確的學生交流自己的算式,然后提問:“老師這也有幾個算式,大家看看對嗎?”教師邊寫邊說:“4.8厘米是底,4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19.2平方厘米,正確嗎?”有個別學生輕輕說正確?!?厘米是底,5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30平方厘米,正確嗎?”說正確的學生多了幾個。
師: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0×18,那么平行四邊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19厘米,面積可以寫成20×19?
■
生1:不能這么寫,照這樣寫的話,反而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了。
生2:剛才面積是19.2平方厘米和30平方厘米的算式是錯的,面積不可能變來變去。
生3:底乘以高,這底和高應該相互垂直,才可以相乘。
……
大部分學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只知道用底乘高,所以當教師說“4.8厘米是底,4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19.2平方厘米”“6厘米是底,5厘米是高,那么底乘高等于30平方厘米”,部分學生認為是對的。如果教師直接說“這是錯的,應該……”,這樣不僅將學生的原生態(tài)思維扼殺在起始階段,而且會導致學生沒有進行真正的思考。于是教師先是欲擒故縱,讓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只要用底乘高就行了,然后提供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計算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在巨大的面積反差中思考自己的做法,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并在進一步的思考、推理等思維活動中解決問題。
四、善待錯誤,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
一些學生認為錯誤意味著失敗,意味著丟人,并在錯誤的體驗中逐漸產生消極的學習體驗?,F(xiàn)代數(shù)學論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堂就是素質教育課堂,許多素質是可以通過數(shù)學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的?!币虼耍處熞ㄟ^自己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出錯的現(xiàn)實面前,仍然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依然對數(shù)學產生好奇心、求知欲,樹立自信心,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
例如,教學“小數(shù)四則計算”的練習課,我出示題目:“有兩摞同樣的紙,第一摞500張,厚4.7厘米;第二摞厚7.05厘米,有多少張紙?”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水平一般且不愛發(fā)言的生1也舉起來了手,于是點頭示意他發(fā)言。
生1:7.05減4.7等于2.35……(原本安靜的課堂,馬上傳來學生說“錯了、錯了”的竊竊私語聲,生1的臉一下子紅了,垂下頭不安地站在那里)
看著生1難受的表情,再看著自己寫下的板書(2.35正好是4.7的一半),我眼前一亮,關切地說:“孩子,你沒有說錯,只是沒有說完?!彼牶筇痤^看著我。
師:結合黑板上的圖想一想,2.35表示什么?
生1:第二摞紙比第一摞紙多出來的厚度。
師:非常好!善于觀察的你們,難道沒有發(fā)現(xiàn)2.35和4.7有什么關系嗎?
生2:2.35是4.7的一半。
生3:第二摞紙比第一摞紙多一半,就是多250張,所以第二摞紙有750張。
生4:題目中說是一模一樣的紙,2.35是4.7的一半,紙的厚度多了一半,那么紙就多了一半。(其他學生恍然大悟)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生答“好”)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找到了如此聰明的辦法。你們說,這種辦法同學們是怎樣得到的?(大家把目光聚集到了生1身上,隨即由衷地響起了掌聲,生1臉上露出了笑容)
……
學生出錯是常有的事,我們糾正錯誤,讓學生獲得清晰的認識,這無可厚非,但有些時候,我們忽視了出錯學生的心理感受。如果我們能努力挖掘錯誤中的閃光因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那么學生就能獲得正確的認知,培養(yǎng)了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薄昂⒆?,你沒有說錯,只是沒有說完?!彪m是只言片語,卻為生1點燃了一盞學習的心燈,從他感動的神情和喜悅的眼神中可見一斑。這樣帶給學生的是對學習積極性的呵護與信賴,是成功的啟示與引路,是對熱愛數(shù)學的肯定與饋贈。
作為與新課改同行的教師,我們應該具備民主平等的教育品質、睿智從容的教育藝術,在課堂教學出現(xiàn)錯誤時,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學生錯誤中的“價值點”,隨機應變地沉著處理,激活學生沉睡的潛能。
(責編 杜 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