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華
教學是一門藝術。第斯多惠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p>
曾聽過黃麗娟老師執(zhí)教“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下課鈴聲雖然響起了,但學生喜悅興奮的面龐,讓人知道他們意猶未盡。黃老師用數學的理性之美和教學的情感之美感染、激勵著學生,讓我為之感嘆:新課程、新理念,讓課堂如此美麗!我想留住這份美麗和精彩,故擷取其中幾個精彩的教學片斷,與大家回味、共享。
精彩一:從科學世界回歸生活世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師:星期天,小紅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可她卻看不懂商標上的價格,想請小朋友們幫她認一認這些價格,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課件出示某超市部分商品的價格標簽:1.55元,29.80元,0.4元……學生邊看邊自信地說著:1元5角5分,二十九元八角,4角……)
師:小數的用處很多,大家有沒有發(fā)現?我們身邊、周圍存在著很多小數,能把你課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告訴大家嗎?
生1:商場中打折的衣服上面標有5.25折。
生2:我們家的電話費單上有小數。
師:能讀一讀嗎?同時說說表示什么意思。
生3:十五點五五元,表示電話費是15元5角5分。
生4:注射器的針筒上有小數,如0.5毫升、1.5毫升等,它表示藥水的多少。
生5:住房面積中也有小數。
……
【賞析: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是世界各國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因為學生面對的不是科學世界,而是生活世界,他們每天在與大自然和他人的接觸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小數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所以,黃老師沒有把學生看做是容器向其灌輸,沒有將學生看作是白紙任意涂抹,而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認讀商標價格的生活情境。同時,整堂課黃老師自始至終都不忘引導學生去尋找身邊的小數,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身邊”。】
精彩二: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者
(師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用小數來表示價錢后,讓學生找身邊的小數)
師:請大家在我們的桌上或文具盒里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地方有小數的存在,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
生1:鉛筆芯上有小數。
師:你能讀一讀嗎?
生1:零點五。
師:0.5后面有沒有什么單位?
生1:沒有。
師:0.5這個小數其實表示的是鉛筆芯的粗細,也就是0.5毫米。當然,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可不止毫米。想一想,我們還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由此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1分米或幾分米若用米作單位該如何表示?在學生同桌互說厘米數和米數的互相表示時,師提問:“有沒有哪個同學說的厘米數超過了100?”于是又順暢地過渡到了量身高環(huán)節(jié),并巧妙地引入動物的身高、重量等教學資源)
……
【賞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兩種不同的課程觀,前者把教材當作圣經,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后者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又深化教材,即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傳授者、執(zhí)行者,也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開發(fā)者。黃老師以教材提供的素材為基礎,將整個教學恰當、合理地設計成了一個連貫的“情境鏈”,并從中生成教學所需的問題?!?/p>
精彩三:由舊知到新知,學習是學生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師:請大家比劃一下,1米大概有多長?1分米呢?(學生比劃)
師: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幾分米?(課件演示)
生1:1分米。
師:它占1米的幾分之幾?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
生2:1/10米。
師:1分米還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即0.1米。你知道0.1米中的“1”表示什么嗎?
生3:1分米。
師:3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表示呢?
……
師:1厘米占1米的幾分之幾?用分數表示是多少?1分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那1厘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
生4:0.1米。
生5:0.01米。
師:兩種答案,哪個對呢?為什么有同學用0.01米表示?
生6:因為0.1米表示1分米,1厘米不可能也用0.1來表示。
師:同桌互相輕輕地說,一個說厘米數,一個說米數,都用小數表示。
……
【賞析: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而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認知結構的重組。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假如讓我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教師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這是數學教學的“金科玉律”,說明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上述教學中,黃老師并沒有將小數的意義強加給學生,而是找準了新知的“生長點”——分數,在復習1分米、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的基礎上,引出用小數表示的方法,并讓學生觀察0.1米中的1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智慧的大腦去體驗和感悟小數的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等。因為學習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生成、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由“生長點”所生成的新知便順利地被學生內化了?!?/p>
精彩四:寓教育于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情境中猜謎,對動物身高的數據改寫后)
師:剛才大家看到了這么多可愛美麗的小動物,現在你想說些什么?
生:人類應該非常友好的對待動物、保護動物。
……
師:對,因為它們也和我們一樣有權利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
……
【賞析:課程、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也要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在這個豐盈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取了基本的數學知識、方法,而且得到了心智的啟迪,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了教師的關注。黃老師充分利用教學素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功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并從關愛動物中懂得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做一個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人。】
思考:
1.在這節(jié)課中,黃老師設計了非常到位的問題,但學生提問的機會不多,未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如能讓學生多提出問題,這節(jié)課將再添一個精彩亮點。
2.上課伊始是黃老師揭示課題,若能讓學生提出問題,就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
3.課件出示長頸鹿的身高為6米9厘米,黃老師先讓學生用米作單位,用小數表示時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即6.09米和6.90米,然后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個小數表示的長度,判斷誰對誰錯。這里若能讓學生自己去爭一爭、辨一辨,就更能提高學生的反思、交流、評價意識。
(責編 杜 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