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曦
摘要:新課程改革實施已經(jīng)多年,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語文課堂因為多媒體的輔助運用而更加生動,過去那種乏味的語文教學模式被徹底改變。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實施教學,能創(chuàng)設活躍的語文課堂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潛力被激發(fā)出來,使學習效率不斷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整合應用
興趣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最好辦法。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要想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科學地探尋語文教學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最佳結合點,使之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幫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另外,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人文性決定了它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拓展教學內(nèi)容,這也是新課改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一、以信息技術促進接受性學習
隨著新課程的廣泛開展,語文教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多地是讓學生進行接受性學習,將大部分學習精力集中在知識點的記憶上,很少去探究語文知識。因此,這種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是必須改變的。因而,通過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來改變語文課堂教學的枯燥性、被動性,讓學生主動進行接受性學習,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是值得提倡的。運用多媒體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學生原有的知識概念為支點來接受新知識,通過影像、聲音、圖片為學生再現(xiàn)語文知識結構,讓他們在接受性學習中做到理性思考。學生在多媒體學習中領悟語文知識,在不斷地反省、總結理解接受性學習方法的意義。例如,在教學《飛向月球》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利用課文知識來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但是該課的知識點較多,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接受性學習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知識構建的主體,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xiàn)人類對月球的探索經(jīng)歷,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順序,主動跟隨教師的思想去了解以月球為主的宇宙奧秘。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通過多媒體教學設計,以文字、圖像、影像等內(nèi)容形成知識鏈接,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運用多媒體來學習科學知識。
二、以信息技術促進探究性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多媒體技術手段實施探究性學習,就是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要具有開放性。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主題知識探究,關鍵是要利用淺顯的、符合生活實際的、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去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探究。小學語文每個單元之間的課文有一定關聯(lián)性,每單位的重點內(nèi)容有共通的地方。所以,教師要從整個語文單元的高度來連結知識點,實現(xiàn)單元訓練目標。與此同時,以多媒體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語文探究學習空間,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做好探究活動準備,給學生提供鮮活的語文學習資源。將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整合語文學習資源,以畫面影像的方式強化理解,發(fā)散語文思維。
例如,以《草船借箭》為例。教師在這堂課上所要關注的就是語文教學的探究性特點、學生學習特點以及課堂評價特點?!度龂萘x》具有濃厚的文學性和軍事故事性,而《草船借箭》作為其中的經(jīng)典故事,極具吸引力。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這段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關于《草船借箭》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激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欲望。讓學生按照課前的預習來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如“諸葛亮神機妙算在哪里?”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并根據(jù)課文來探究諸葛亮為什么能“識人心”“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等等。并以課文為中心,讓學生交流討論,并進行發(fā)言。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始終要注重學生的探究體驗過程,讓他們感受探究學習的魅力,并注意探究性學習中的評價方法的運用。
三、以信息技術促進合作性學習
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合作教學的重難點就是對合作學習時機的準備把握。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時,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對課堂教學狀況有科學的估計。根據(jù)教學情況來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用靈活多變的小組合作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交際能力。師生合作體驗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參與在小組中進行互動討論,觀察學生的互動合作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評價自己的合作學習效果。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中,合作教學的設計需要教師真正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體會語文知識的妙處。
例如,在教學《燈光》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去深入了解那個年代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激勵學生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和平生活。教師在新課導入時,應先帶領學生一起閱讀課文,使學生感受課文的深刻含義。在閱讀之后,抓住文中“多好啊”這條線索,引導學生思考這個感人故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讓他們相互之間開展合作交流學習。在講完革命先烈的故事以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音樂,并結合今天的幸福生活,讓學生思考——他們今后應該如何珍惜當前的生活。組織他們小組交流討論學習心得,提升語文課堂的人文性,把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四、結語
盡管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諸多裨益,但是教師還是切忌盲目使用,不要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師要理性看待多媒體教學,根據(jù)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技術為教學服務,以科學的認識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式,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岳黎云,《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2.陳曉林,《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學刊》
3.王東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輔助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4.吳修光,《合作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