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杰
敘事與情感:電影《七號房的禮物》的敘事形式和風格解析
秦 杰
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報
《七號房的禮物》上映僅6天就收回投資,32天突破千萬觀影人次,最終以高票房榮登年度票房冠軍,成為韓國影史上第三部最賣座本土影片。本文試圖從敘事及鏡頭語言著手,剖析影片如何在敘事形式及影像風格方面審視一群小人物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嬉笑與感動。
在電影的敘事分析中,敘事結構是一部電影整體的建構組織和表達方式,它體現(xiàn)了一部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對電影敘事結構的梳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電影整體模式。[1]
內(nèi)容為王的線性結構。影片以藝勝為父伸冤為線索,將故事分為三個階段:為父翻案、案件辯護、翻案成功。影片采用倒敘手法,通過藝勝等人的陳述,講述了龍九含冤入獄、組織翻案、翻案失敗、含冤而死的過程。通過不同人物的敘述,可以清楚了解到整個事件發(fā)展的過程。
時空流變的想象敘事。“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轉換,在電影中有著無窮的潛力,而這正是電影敘事的重要條件和基本特征。”[2]。影片通過人物敘述再現(xiàn)場景,使故事自由轉換,起到推動劇情發(fā)展的作用。其中回憶龍九終審一段,對于辯護律師的不作為、法庭的不公平,藝勝將自己的辯護融入到過去,來到終審現(xiàn)場抱著害怕、無措的父親進行了無罪辯護。通過這種非真實的想象敘事,影片將過去與現(xiàn)在、想象與現(xiàn)實進行了完美的融合,推動故事的發(fā)展。
“笑著開場,哭著結束”是韓式喜劇的慣用套路。影片沿襲韓國電影“搞笑+煽情”的敘事模式,以溫情為敘事重點,融入喜劇元素,使故事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為使觀眾更好的融入劇情的發(fā)展,影片在情節(jié)、動作等方面極盡搞笑之能。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在感覺人物之間隔閡消失、情感融洽時;在感覺被愛包圍,一切水落石出時,劇情急速翻轉——被迫認罪、生離死別等催淚的橋段緊接著就來了。笑著開場,哭著結束造成的“欲揚先抑”所帶來的強大心理落差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除了“欲揚先抑”帶來的催淚效果,影片中煽情元素也是必不可少。首先,親情本身就是極易煽情的題材。影片講述了智障父親與可愛女兒之間的父女親情,它一是契合了中韓兩國同源相通的傳統(tǒng)悠久的以家庭為主導的儒家文化內(nèi)涵;再是也更貼近大眾的情感需求,引起情感共鳴。其次,冤案情節(jié)的設定強化了影片的催淚效果。還有什么能比好人蒙冤入獄更牽動人心的?更何況是一個善良的智障爸爸?!昂萌擞泻脠蟆钡膫鹘y(tǒng)認知模式會讓觀眾在面對冤獄的情節(jié)設定時下意識產(chǎn)生一種沉冤得雪的心理期待。期待激發(fā)情感,加之對于主人公的同情,使觀眾的情感不斷疊加,一旦期待落空,情節(jié)悲劇的設置就會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爆發(fā)。
電影是聲畫的藝術,鏡頭語言是其基本的構成單位?!镀咛柗康亩Y物》作為一部溫情喜劇,其影像具有溫暖抒情的特點。
影片通過光影色彩的特點,傳達特定內(nèi)涵,營造溫馨氛圍,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對于色調的選擇體現(xiàn)了導演對于表達主題的把握。影片大量運用黃色,給人一種溫暖的視覺傳達,契合了影片所要表達的父女親情的敘事主題。此外,特定的顏色可以引起特定的情緒和感受,具有獨特的情感內(nèi)涵。影片中藝勝經(jīng)常會穿黃色衣服,既符合其開朗個性,也讓觀眾感受到她身上的熱情與活力。為了充分表現(xiàn)故事的感染力,影片大量運用柔光,形象的傳達了親情的溫暖與美好。如藝勝首次住進七號房里,小夜燈的黃色柔光鋪照在父女二人臉上,給人溫暖明亮之感。
鏡頭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單位,不同鏡頭的選擇和運用,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內(nèi)涵?!镀咛柗康亩Y物》是一部親情題材電影,為契合主題,影片采用慢鏡頭來展現(xiàn)溫情的敘事情懷,形成溫情舒緩的敘事風格。影片開始,藝勝走出監(jiān)獄看到黃氣球,伴隨著緩慢的音樂,固定鏡頭的疊加,讓影片帶有一種壓抑感,表現(xiàn)出藝勝對于父親的思念,奠定了影片的基調。藝勝在法庭上陳述案情時,一個慢搖鏡頭加上淡入淡出的疊加效果,營造出一種娓娓道來之感。特寫鏡頭可以表現(xiàn)人物細微的情感變化,使觀眾受到強烈的感染。影片在表達人物情感變化時,多次使用特寫鏡頭。如影片首尾處,藝勝凝視黃氣球的面部特寫,細膩的表現(xiàn)出藝勝從思念到傷感到釋懷的情緒變化。特寫的使用,讓觀眾可以更清晰的感覺到人物的情緒變化,從而體會角色的內(nèi)心情感的轉變,達到特定的抒情效果。
鏡頭畫面是抒發(fā)情感的重要因素,影片巧用重復蒙太奇刻畫人物、深化主題,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感表達。片中出現(xiàn)三次拆禮物的場景:獄友送龍九禮物;科長送禮物給七號房,龍九送禮物給女兒。三次禮物的出現(xiàn),一是契合了影片“禮物”的主題,二是不同的禮物是不同人物的情感體現(xiàn):第一次出現(xiàn)在龍九救了老大后,表達的是老大對龍九的感激,也是獄友對龍九的初步接納;第二次出現(xiàn)在龍九救了科長后,表達的是科長對龍九的感激及對父女親情的感動,是科長接納龍九的表現(xiàn)。兩次禮物展現(xiàn)的是龍九與劇中人物關系從破冰到和諧的發(fā)展,是眾人對于龍九情感的轉變。第三次禮物是龍九在行刑前送給女兒的美少女書包,這個書包也是引起整個事件發(fā)生的物件因素。龍九因為書包而陷入冤案,即使要死,也要把女兒喜歡的書包送給她,這個書包也是是父愛的具體體現(xiàn)。禮物鏡頭的重復出現(xiàn),深化了禮物所代表的內(nèi)在含義,表達出不同人物的情感傳達——感激、感動和愛。
影片在敘事與風格上相互作用,既有鏡頭語言的抒情表達,又有悲喜交加的敘事模式,加之展現(xiàn)人性光輝的情節(jié)和人物設置,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一部充滿濃郁溫情的父愛電影,催淚的同時又不乏搞笑和人性關懷,使得該影片脫穎而出,拔得頭籌。
[1]廖思琦.《北京遇上西雅圖》電影敘事學分析[J].華中人文論叢,2013,4(3):190.
[2]酈蘇元.中國早期電影的敘事模式[J].當代電影,1993(6):28-34.
秦 杰,女,山東濟南人,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影視文化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