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樂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以高校教學為服務重點的聲像服務工作研究
劉樂樂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當前高校圖書館聲像服務工作面臨困境,應在服務方向上做出調整——轉向為教學工作服務。文章分析高校圖書館聲像服務工作現(xiàn)存主要問題,并從硬件設備配備、服務主動性、學科化服務、資源數字化、數據庫建設、規(guī)范網絡服務系統(tǒng)、完善采訪細則和專業(yè)技術團隊支持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高校圖書館;聲像服務;服務模式
聲像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的快速發(fā)展,高校圖書館聲像服務工作滯后。為改進圖書館的聲像服務工作,應在服務方向上做出調整——以教學為服務側重點,這樣既可以促進教學,又可以使圖書館的聲像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一)聲像資料
聲像資料又稱非書資料或視聽資料,是指把原始圖像信息或聲音記錄下來,并借助現(xiàn)代化儀器或設備進行視聽的載體,是一種動態(tài)視聽資料,包括錄像帶、錄音帶、幻燈片、唱片、電影片、激光唱片、激光視盤、磁盤等[1]。其區(qū)別于普通文獻資料,一是能夠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圖像傳遞信息,具有視覺和聽覺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二是具有可復制性,成本低,讀者可以自由、快速傳送和接收信息,不受時間和空間等條件限制,從而快速獲得最新信息資源。
(二)聲像服務在國內外圖書館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0世紀40年代,國外發(fā)達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最先開展聲像服務,60年代起高校圖書館相繼提供聲像服務,有些國家還成立了聲像圖書館。加拿大魁北克省公共圖書館新館配有800臺計算機以便于播放CD和DVD,并單獨設立視聽圖書館、音樂和有聲檔案室。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分館均設有獨立視聽放映室[2]。
我國圖書館聲像服務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末,國家、省、部委、市一級的文獻情報機構和少數大學圖書館開設聲像服務,到90年代逐步發(fā)展為聲像資源外借及提供聲像資源視聽室的服務模式。到了網絡化技術快速發(fā)展的21世紀,視聽服務逐漸轉變?yōu)槁曄褓Y源視聽室和聲像網絡化服務。在30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不同圖書館對聲像服務工作冠以多媒體服務或音像服務等名稱[3]。
(一)服務模式發(fā)生轉變
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主要有兩種服務模式:一種是開設視聽閱覽室,室內配置電視機、放像機、DVD機等視聽設備,讀者可以使用VCD、CD、DVD等光盤介質資源,并配置專業(yè)、舒適、優(yōu)雅的視聽環(huán)境。如南京大學思源圖書館的影視鑒賞視聽室、浙江大學圖書館的視聽閱覽室等。第二種是將各種聲像資源以數字化流媒體形式存儲在服務器中,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瀏覽,即聲像網絡化服務。隨著數字化圖書館的普及,聲像網絡化服務憑借資源豐富、更新快、使用便利等優(yōu)勢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聲像服務模式的主流。
(二)社交網站視聽服務的沖擊
各大網站紛紛推出在線視聽服務,使新的音像資料一經面世,用戶即可視聽或下載。而圖書館處理聲像資料通常要經過薦購、采訪、入庫編目、數字化制作、網站發(fā)布等流程[4],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加之資金有限,圖書館提供的VOD視頻畫面效果與社交網站視頻相比存在差距,用戶視聽熱情降低,使高校圖書館聲像服務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此外,無線網絡在高校發(fā)展迅速,在宿舍、教室以及校園的公共場所可以隨時通過無線WIFI上網。這種環(huán)境下,利用電腦、智能手機、PDA等便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獲取網絡聲像資源,使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度逐漸降低,導致圖書館聲像資源及硬件設備利用率低下。
(三)采購資金匱乏,采訪細則不完善
資金匱乏制約聲像資源的更新和購入。有的高校不能定期更新聲像資料,只能集中購買一批;有的高校不定期購買低價格、沒有視聽價值的低品質聲像資源,與本校學科關聯(lián)性不大,利用價值小。
聲像資料采訪細則不完善。目前,我國圖書館還沒有制定系統(tǒng)、完善的視聽資料采訪細則。聲像資料采購缺少計劃性,采購行為具有盲目性、隨意性,很難做到與本校教學和學科相關或互補。而國外及其他地區(qū)圖書館則制定嚴格的聲像資料采訪政策,如澳大利亞亞利桑那州圖書館制定了詳細的聲像資料采訪制度和發(fā)展規(guī)劃。
(四)未以高校教學為服務重點
聲像資料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下,高校師生對于聲像服務的需求愈加強烈。但是,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存在服務理念的誤區(qū),僅將聲像服務停留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影視欣賞、語言學習等層面,沒有把教學作為服務核心,導致聲像服務被邊緣化,聲像資源和硬件閑置。
(一)配備多媒體硬件設備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聲像服務若想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作用,前提是配置一定的多媒體硬件設備。以東北農業(yè)大學為例,2014年該校多媒體教室配置情況見表1。
東北農業(yè)大學自設錄播室2間,分為校自動錄播室(79個座位)、省自動錄播室(96個座位);語音室22間,其中4間外語教學專用,4間學生自習專用,14間除專業(yè)課使用外,其余時間對學生開放;機房18間,其中基礎教學占用6間,專業(yè)教學占用9間,電氣學院專用1間,藝術學院專用2間。國際教室是專為留學生設立的教室。
表1 2014年東北農業(yè)大學多媒體教室配置情況
表2 2013—2014年東北農業(yè)大學具備聲像教學條件的教室情況
通過表1和表2發(fā)現(xiàn):(1)該校重視教學和聲像服務的有機結合。在硬件配置上,2013年配備67間具備聲像教學條件的多媒體教室,2014年增至117間,可提供聲像教學的教室從28.9%上升到41.5%。(2)多媒體授課涵蓋的學科廣泛,包括外語教學、基礎學科教學(文學、數學、思政等)、專業(yè)學科教學(電氣自動化、農業(yè)機械化等)、藝術等。
(二)深入院系開展主動服務
首先,圖書館聲像部工作人員針對本校重點學科、特色學科進行調研,與學科教師共同研究挑選適合配置聲像資源的課程,并參考教材和課程大綱,收集制作聲像教學課件,統(tǒng)一放置在圖書館網頁的在線視聽欄目中進行推廣。聲像教學課件隨著課程的變化,或為吸納更新、更前沿、更具熱點的學科知識進行調整。其次,對各學科授課教師提供主動服務,把本?,F(xiàn)有的聲像資料目錄索引向教師進行介紹和說明,使其對本學科聲像資料情況有所了解,從而充分利用于課堂教學。同時收集和采納教師對聲像教學資料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做出調整和改正。
(三)為學科化發(fā)展服務
學科化服務是圖書館發(fā)展的趨勢,是為高校師生提供個性化、專業(yè)化和深層次的知識服務。聲像服務只有開展學科化服務,才能了解各學科的發(fā)展狀況,制定出符合本校本科教育和科研特點的聲像服務,以及符合本校學科特點的聲像資源采購準則,使圖書館的聲像服務真正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并建立學科化服務管理平臺,以提供學科化知識管理、學科資源利用與導引、信息咨詢等服務。
(四)重視聲像資料的數字化處理
深圳大學圖書館把館藏聲像資料和本校各專業(yè)課程教材制作或轉換成電腦可識別的數字化聲像資料,存儲在局域網服務器上,構成一個數字化聲像資料圖書館,實現(xiàn)網上聲像服務,用戶可以實時視聽閱覽,既可輔助教師教學,也可幫助學生在線自學。東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把圖書附帶光盤轉換成數字化聲像資料,儲存在校園網上,用戶可以隨時通過網絡進行查找和利用。
(五)加強聲像資源數據庫建設
為充分利用網絡化聲像資源,需對數量龐大的聲像資源進行結構化技術處理,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組織。結合高校自身定位和學科特點,建立具有不同專業(yè)特點的聲像資源數據庫。
1.構建專家學者學術報告和講座視頻庫。專家學者的學術報告和講座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將其錄制成聲像資料并構建專家學術講座視頻庫,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學習專業(yè)知識,也能促進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圖書館應指派專人和各學院建立長期聯(lián)系,一是收集各學院相關資源,二是了解講座和學術報告會具體信息,以便及時錄制。此外,也要重視收集畢業(yè)生的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成果,形成資料庫,為在校學生提供借鑒和參考。
2.構建核心學科特色視頻數據庫。構建核心學科特色視頻數據庫將是數字化圖書館發(fā)展趨勢下聲像服務的工作重點。選派兼具學科背景和數字化處理能力的技術人員,通過咨詢專家學者、開展學術研討、發(fā)放調查問卷、同行借鑒等方法,完成核心學科特色視頻數據庫的采集、篩選、技術處理等工作,建設具有本校學科特色的視頻數據庫。全國230多家高校圖書館已建立多媒體特色視頻數據庫,如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多媒體資源服務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音樂特色數據庫”、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的“館藏中國解放前音樂期刊全文庫”等[5]。
3.開設網上報告廳。東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從《網上報告廳》中精選出中國文化篇、藝術與文藝鑒賞、紅學鑒賞、中國古代文化鑒賞、西方文化鑒賞、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文化、文學創(chuàng)作與鑒賞、古典詩詞欣賞、工商企業(yè)管理、大家風范、藝術之美、哲學之辯、社會之博、生命之道、生活之悟、文化之燦等40多門人文選修課,并于2006年4月開播。這種內容經典、形式新穎的選修課受到學生普遍歡迎。
《網上報告廳》分類列表包括:本校視頻(學術講座、精品課、校園風采等)、學術報告視頻(理工系列、經管系列、文史系列等),涵蓋全校主要學科的前沿學術視頻聲像資料。學生只要進入圖書館網頁,便可根據個人需求自由選擇相關課程作為人文選修課,并進行自主學習。
(六)建立規(guī)范的聲像資料網絡服務系統(tǒng)
1.根據不同用戶設置登陸模式和使用權限。采用多級用戶管理,設置不同的登陸模式和使用權限:學生可以查閱、下載但不能修改;教師備課后的電子教案可直接存放在圖書館服務器上,供學生查找。學生還可通過圖書館聲像服務查找歷屆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聲像資料。
2.拓展檢索查詢服務。早期聲像資料是線性結構,屬于非結構化類型,不利于讀者進行檢索、查詢及利用,因此需要進行數字化處理,使之優(yōu)化成便于利用的結構化類型聲像資源??砂凑諏W科類別、主題、作者等分類方式,以系統(tǒng)、科學、統(tǒng)一的標準對聲像資源進行整理加工。在頁面結構設計上,提供資源檢索服務,把聲像資源題名、學科名稱作為主要檢索點,使讀者能夠快速、準確找到所需聲像資料。除提供簡單的檢索查詢外,還應開發(fā)在檢索利用過程中的關聯(lián)數據,增設信息反饋、使用評價、人機互動等功能,與其他圖書館聲像數據庫進行跨庫檢索,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七)制定完善的聲像資料采訪細則
聲像資源的積累不是目的,關鍵是要挖掘資源的潛在價值。一是聲像資源應緊密結合本校專業(yè)設置及學科發(fā)展方向;二是采集到的聲像資料以最快速度發(fā)布,避免失去時效;三是對本校重點學科、特色學科,以及建筑、繪畫、動物解剖等學科的聲像資源進行重點采集;四是借助系統(tǒng)開發(fā)商和數據庫提供商的技術優(yōu)勢,研發(fā)出更適合用戶利用移動設備播放的聲像視聽服務技術,使用戶隨時獲取教學聲像視頻。
(八)配備具有學科背景的專業(yè)技術團隊
聲像服務以高校教學為服務重點,要求聲像部門工作人員既掌握聲像服務涉及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也要了解各院系學科知識、發(fā)展動向以及未來需求的學科背景。只有配備具有學科背景的專業(yè)技術團隊,才能提供高水準服務。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聲像服務部館員既是本館學科服務的學科組成員,也為其他學科進行聲像服務和多媒體資源建設,使圖書館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圍繞學科教學開展聲像服務。
綜上所述,以高校教學為重點的聲像服務工作,是高校圖書館聲像服務的新模式,既可促進本科教學,又使圖書館學科服務水平有所提高。聲像服務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將視聽欣賞區(qū)、學習中心、多媒體研討室、集體放像區(qū)、各種知識共享空間視頻點播系統(tǒng)(VOD)等服務功能集于一體,從而使資源得以整合并被最大化利用,使校園教育突破空間距離的限制,向開放式教育模式轉化,開啟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模式,并提供一站式協(xié)同學習(教學、研究)環(huán)境,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特點。
[1]王陽.網絡時代公共圖書館聲像資料的建設[J].劇影月報,2006(1).
[2]王兵.簡論美國、加拿大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03(5).
[3]張翠蓮.淺析圖書館音像資料管理、服務方式的轉變[J].科技信息,2011(2).
[4]許繼新.為學科和教學服務的視聽工作探討——以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3(13).
[5]李伶.深化高校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3(1).
G255.73
A
1672-3805(2014)06-0074-04
2014-09-30
黑龍江省教育廳、黑龍江省高校圖工委課題“高校圖書館聲像資源外借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2013-B-010)
劉樂樂(1978-),女,東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