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益 黃永厚
溫柔敦厚,詩教也。在這詩教的熏陶下,中國人的性格顯得文雅、溫厚,非到萬不得已,很少劍拔弩張。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因壓迫忒甚,忍無可忍。所謂“怒發(fā)沖冠”,所謂“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便是。
中國人的溫文爾雅,在近世歷次運動中漸漸消失。我第一次揮舞拳頭向師長怒吼,是“三反五反”時,在老師帶領(lǐng)下,向著被打成“老虎”的校長高唱打虎歌。即便有人帶領(lǐng),也很緊張、畏縮,總覺得做錯了什么事一般。
及至“文革”,溫文爾雅成了“不革命”乃至“反革命”的代詞。腰系皮帶,手執(zhí)棍棒,叫囂罵詈,拳打腳踢,成了所謂“革命派”的標準造型。就是歌詞,也是“滾滾滾,滾他媽的蛋;罷罷罷,罷他娘的官”。
“文革”,是被稱為“政治大革命”的。政治淪落至此,什么運籌帷幄,什么折沖樽俎,都化為街頭幫會般的訌斗,誰的嗓門大,誰的拳頭硬,誰就掌握話語權(quán)。
“文革”已經(jīng)過去三十多年了。人們盼望實行民主政治。以中國論,民主政治的初階,我想,先是要學(xué)會有話好好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主就是協(xié)商。協(xié)商就要講道理,就要善于說服,也要善于妥協(xié),求同存異,達成共識。既不可倚仗權(quán)勢動輒剝奪他人說話的權(quán)利,也不可一言不合,嘯聚街頭,恃眾要挾。從辛亥年始,迄今一百余年,中國人追求民主政治不可謂不久遠,但始終不曾做到的是:有話要好好說,有話能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