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壩州已建、在建和規(guī)劃設計的大量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中,受水文資料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是根據設計依據站設計洪水推求工程位置設計洪水的,即采用水文比擬法,其方法一般是經驗性地以兩者集水面積比的三分之二次方乘以設計依據站的洪峰流量,推得工程位置的設計洪峰流量。本文根據阿壩州岷江、大渡河流域各水文站實測洪水的資料,綜合分析各河段洪峰流量與流域面積關系指數,并提出適合的面積比指數。
【關鍵詞】面積比指數;洪峰流量;流域面積
1、前言
2、阿壩州流域水文站網分布及基本資料
2.1阿壩州流域自然地理概況
阿壩州境內山勢陡峭、層巒疊嶂、溝壑縱橫、谷底幽深。河谷最低為岷江在阿壩州出境處,海拔780m,最高山峰為四姑娘山,海拔6250m。州境內總屬季風氣候,冬季主要受南支西風急流控制,寒冷、少雨、多風成為冬季的氣候特色。夏季西風南支急流北躍,大陸蒙古高壓已不存在,代之而來的是印度低壓,并伴隨西南季風盛行,夏季成為州境內降水最多的季節(jié)。
阿壩州境內地貌區(qū)域分異明顯,大致以米亞羅~蘆花~知木林~鎮(zhèn)江關一線為界。以北為高山峽谷向高原面過渡的山原區(qū),以南為高山峽谷區(qū)。地表整體輪廓是一個典型的高原。平均海拔3500~4000m,由丘狀高原面和分割山頂組成,從西向東呈現出平坦高原~丘狀高原~山地的變化,在海拔3500m左右呈現一個較平坦的階梯面,構成高原面的主體。
阿壩州境內山勢南高北低,河谷地勢北西高東南低,山川呈北東至南西走向。海拔大于4500m處,大致在雪寶頂~羊拱山~加日頂~亞拉山~加則山一線以南,岷山、龍門山、邛崍山約呈北南延伸,構成涪江、嘉陵江、岷江和大渡河水系的分水嶺。北部海拔小于4500m處,以羊拱山和查針梁子為長江上游支流、黃河上游支流在阿壩州境內的分水線。
2.2水文站網分布及基本資料
新中國成立以前,阿壩州境內無一水文觀測站點。1951年8月,燃料工業(yè)部西南水力發(fā)電勘測處(今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院)水文科在汶川縣七盤溝設立阿壩州內第一個水文站,開創(chuàng)阿壩州內水文觀測先河。繼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水利廳水文分站、燃料工業(yè)部西南水力發(fā)電勘測處、黃河水利委員會蘭州水文總站,在大渡河上游、岷江上游、白河等阿壩州境內主要河流上查勘選址,先后共設立水文、水位、雨量站達59處。經不同時期建設和拆遷現仍在長期觀測的水文站有13個,具體見下表:
阿壩州水文測站情況一覽表
4、成果及使用的說明
1、本次分析通過阿壩州大渡河流域的5個站和岷江流域的5個站點多年最大流量均值與該站集水面積分析面積比指數,可以看出大渡河流域的面積比指數為0.72;岷江流域的面積比指數為0.74;全州大渡河及岷江流域的綜合面積比指數為0.73。此成果對阿壩州大渡河及岷江流域水文計算面積比指數提供了依據。
2、本次分析的面積比指數比一般情況下使用的0.67略偏大,由于上下游洪峰變化受槽蓄、區(qū)間入流等影響十分敏感,其洪峰面積比指數一般資料不易滿足,在沒有大量站點成果分析成果之前,建議設計依據站集水面積比推算站點大時仍用規(guī)范或教科書推薦的經驗數據0.67;反之設計依據站集水面積比推算站點小時建議用本次分析成果。
5、結語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阿壩州需建設的水利水電工程越來越多,對水文計算的準確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次對面積比指數的分析為阿壩州水文計算面積比指數選定提供了依據。但由于阿壩州幅員遼闊,河流眾多,而現有的水文站點又不足,特別是鎮(zhèn)江關、克柯、若爾蓋站由于流域特性、下墊面條件、資料長度等原因,其最大流量均值與該站集水面積關系與其他站點不一致,還需增加不同特性的水文站繼續(xù)搜集資料,以便進一步對阿壩州面積比指數分析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四川省、重慶市水利電力廳編印.巴蜀江河辭典,2000.
[2]阿壩州水文志.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guī)范(SL44-2006)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4]阿壩州各站水文站歷年水文整編資料.
作者簡介
宋斌(1974年),男,四川安岳人,水文工程師,主要從事水文水資源勘測統(tǒng)計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