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無粘接預應力混凝土技術,有助于改進建筑結構的使用性能。隨著無粘接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在建筑領域中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其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將主要圍繞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施工技術展開論述。
關鍵詞: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施工技術;施工難點;措施;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5-00219-01
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施工技術具有結構截面小、重輕、剛度大、抗裂度高、節(jié)約材料等優(yōu)點。下面,將對無粘接預應力鋼筋施工技術、施工難點和解決措施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無粘接預應力鋼筋施工技術
(一)錨固端施工。錨固端施工主要是將擠壓錨具直接埋設在現(xiàn)澆的混凝土構件中,應該在工廠里錨固擠壓錨具以及預應力筋,在施工現(xiàn)場安裝錨固端時,應該保證施工現(xiàn)場安裝的承壓板的平面位置要超過梁柱的中心線,從而充分地保證錨固的長度達到要求,并且應該成排分層排列承壓板,有效地避免承壓板與擠壓錨分離開來,應該盡量避免承壓板的安裝出現(xiàn)重疊,如果間距過小,無法擺放開,則需要保證前后間距大于50cm進行擺放,盡量控制承壓板的邊緣與混凝土構建的距離大約30cm,避免后期出現(xiàn)錨固段混凝土拉裂的情況,對預應力效果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混凝土出現(xiàn)拉裂透氣、漏水等,嚴重影響預應力的壽命;在施工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錨固端拉裂的問題,則需要采取建筑結構膠植筋以及打鋼板夾的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如果混凝土拉裂現(xiàn)象比較嚴重,則應該鑿掉梁頭混凝土,然后再重新支設模板澆筑梁頭,并且需要在新舊混凝土的連接部位涂刷界面劑。
(二)張拉端施工。對于混凝土板端的承壓板,應該進行單只設置,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要求設置彈簧筋,在焊接承壓板和彈簧,要保證其緊密結合在一起,對于梁端承壓板,應該設置整板,如果承壓板不具備整板的條件,可以進行組合設置,但是需要保證設置的嚴整性,并且需要在承壓板后面設置鋼筋,進行焊接固定,最終需要將承壓板邊緣與混凝土構架邊緣之間的距離控制在30mm以下,各個組合的承壓板之間進行焊接,有效地避免將單板設置在梁柱板的外側;充分地保證承壓板前面的預應力筋有多于30cm的直線段,需要與承壓板垂直,以免被承壓板切斷,而且所使用的預應力筋滑絲率應該低于同截面的3%,如果超過3%,則需要使用連接器進行處理,并且保證在拉張的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空間決定穴模深度和截面大小,避免混凝土在張拉的過程中被撐破,而且在封錨時,需要保證混凝土有足夠的厚度,同時需要具備防火的要求。
(三)錨具性能試驗。應該保證施工中所用的錨具附有出廠的合格證書,進入施工現(xiàn)場之后,應該對錨具進行分批檢查,每批為1000套,嚴格按照有關的規(guī)定確定檢查頻率,從每批擠壓錨以及夾片錨中各自抽取總量的10%并且不能少于10套,對其外觀、尺寸進行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一套錨具有裂縫或者是不符合規(guī)定,則需要采用雙倍數(shù)量的錨具重新檢查,如果存在不合格的現(xiàn)象,則需要逐個進行檢查。另外,需要從兩種錨具中,各自抽取幾套錨具組裝成預應力組裝件,然后進行靜載錨固性能試驗,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不合格現(xiàn)象,則判定這批產品不合格。
(四)混凝土澆筑。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應該保證混凝土的強度符合要求和標準,保證澆筑后的混凝土振搗密實,特別是需要重視預應力筋端部以及鋼筋的密集部位的混凝土的振搗效果,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混凝土的振搗效果,比如適當?shù)販p少混凝土粗骨料粒徑或者是采用較小直徑的振動棒等。在混凝土振搗的過程中,禁止使用振搗器直接撞擊預應力鋼筋,這樣容易造成混凝土移位,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應該隨時做混凝土試塊,試塊數(shù)量應該比普通的混凝土多兩組,從而合理地確定張拉時間。
(五)張拉端張拉。只有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規(guī)定的設計要求或者是達到標準值的75%,才能進行張拉。在進行張拉時,應該按照事先搭設好的張拉臺架,將預應力筋的塑料外皮切斷,并且裝置錨杯,然后將三片夾片塞入到錨具里,此時可以進行張拉。在張拉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張拉應力控制,采取增長值校核的方式,將實際增長值與計算增長值之間的偏差控制在±5%~10%的范圍內,如果不符合這一規(guī)定的范圍,則需要暫停張拉,進行有效的調整,然后再繼續(xù)進行張拉;如果張拉后產生的數(shù)據(jù)存在誤差,則可以使用千斤頂,重新進行張拉,判斷其是否到達了規(guī)定的要求應力,如果因為鋼筋的外皮出現(xiàn)破損,造成漏漿,有效地增大了混凝土與預應力筋之間的摩擦力,則需要反復進行多次張拉,并且持續(xù)一段時間,從而消除,摩擦力過大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果張拉的設備標準不確定,并對張拉效果產生影響時,則需要對其進行重新標定,可以采取一次張拉至控制拉應力。
二、施工難點及解決措施
(一)鋼筋沖突。為了有效地避免在施工過程中預應力筋與普通鋼筋在鋪設時出現(xiàn)摩擦,則應該充分地利用計算機進行科學設計,制造出鋼筋的空間關系模型,并且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綁扎方案,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向施工人員詳細地介紹預應力筋的具體擺放位置、間距以及各個矢高點的準確位置。同時,需要保證每根預應力筋呈現(xiàn)直線,確保其綁扎牢固,并且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該對預應力筋的各個矢高點進行復檢。
(二)錨固系統(tǒng)。乙型錨固系統(tǒng)主要分為張拉端和固定端兩種錨固形式,錨固系統(tǒng)是由夾片、錨杯、承壓板以及螺旋筋等部件構成,并且需要的零配件比較少,在鋪放預應力筋之前,不需要進行組裝,同時,容易對該項工藝的預應力筋的下料的長度進行有效控制,因此,在鋪設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將承壓板固定在模板上,并且需要在外模上鉆眼,讓預應力筋在此穿出,外露的部分需要充分地滿足張拉的要求和標準。
三、總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無粘接預應力筋施工時,判定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間的誤差是否滿足規(guī)定的范圍,施工的后期則需要加強對混凝土結構是否存在裂縫現(xiàn)象的關注。重視混凝土的澆筑和拉張環(huán)節(jié),充分地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充分地體現(xiàn)工程施工周期短、經濟效益顯著的優(yōu)點。
參考文獻:
【1】譚福財,王繼中.大跨度無粘結預應力砼板施工技術[J].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22):190-191
【2】徐政軍,王賀華.高層建筑無粘結后張法預應力鋼筋施工[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2.11(33):167-168
【3】蔣志堅,唐軍浩.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施工的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3.10(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