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融券開始試點了,但現(xiàn)在并沒有多少愿意出借券源的機構?!?月28日,華泰證券一家營業(yè)部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總公司要求我們積極找券源,現(xiàn)在成效不大?!?/p>
正因如此,盡管各方聲音解讀轉融券為大利空,試點當天市場卻一路飄紅。由于參與轉融券的機構力量太小,做空力量不足為懼,當天滬指上漲2.26%。
記者在調(diào)查中還了解到,為吸引更多客戶參與,部分券商悄然降低融資融券開戶條件。
過去開戶的標準是賬戶資金50萬元,開戶時間滿18個月。但目前,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已經(jīng)降低了門檻。前者的開戶條件下降到30萬元,開戶滿6個月,華泰證券下降到20萬元。
門檻高機構參與度不強
轉融券試點,一共有11家證券公司獲得資格,包括中信、光大、廣發(fā)、國泰君安、國信、海通、華泰、申銀萬國、招商證券、銀河證券和中信建投。
根據(jù)規(guī)定,在試點期間,只有機構客戶有資格出借股票,但現(xiàn)狀是沒有多少機構愿意參與。
上述華泰證券營業(yè)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擁有券源的機構客戶,集中在上市公司股東、保險、基金、券商等投資機構。上市公司方面,如果股東大規(guī)模地出借股票還需要公告,很多股東覺得麻煩不愿意做。目前出借券源的年化利率為1.8%~2%,對于上市公司來講,雖然比較客觀,但相比其他理財方式,利率還是比較低。國有股東可能還需要國資委的批準,手續(xù)比較繁瑣。
保險、基金、券商自營等擁有單獨交易席位的特殊機構投資者,暫時還不能成為出借人。
“如果轉融券能夠推廣到自然人,還有上述特殊機構投資者,轉融券市場或許才能繁榮,目前融券的來源仍然是各自的券商自營盤?!?/p>
在她看來,如果大盤形勢好轉,肯定很多機構愿意自己持有股票升值,而不是出借給別人,賺取那么點利差,出借時間太長也影響了機構的行為。
她還告訴記者,此次轉融券推出得比較倉促,剛做測試沒兩天,到現(xiàn)在都沒有找到足夠多的客戶,現(xiàn)在客戶想要融券大多還是得從券商自營盤里走。
不過,也有人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中信建投融資融券部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任何新事物初期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隨著試點展開,機構參與的力度肯定會擴大。
部分券商放寬開戶條件
與中國證金公司要求出借券源的苛刻門檻相比,部分證券公司卻放寬了客戶參與融資融券的條件。
上述華泰證券的人士告訴記者,華泰證券客戶的證券賬戶里只要20萬元現(xiàn)金或者市值,就可以參與融資融券了,而證金公司的提供標準是客戶賬戶資金50萬元,開戶時間足18個月。
據(jù)記者的調(diào)查,國泰君安的開戶條件也已經(jīng)降至30萬元,開戶時間滿6個月。
融資融券已經(jīng)推出3年了,但長期以來,由于開戶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投資者不能參與。雖然近幾年來融資融券規(guī)模有所擴大,但是與海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美國和日本信用交易規(guī)模占證券交易金額的比重為16%~20%。中國臺灣地區(qū)融資融券交易的規(guī)模占其總交易量的比例甚至更高,達到了40%。
截至2月22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規(guī)模達到1280.27億元,融券余額規(guī)模為27.09億元,融資融券的規(guī)模僅占A股流通市值的3.6%。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參與,很多券商公司降低了開戶條件。
不過,招商、中信、國信、光大等其他試點券商暫時還執(zhí)行過去規(guī)定,沒有變化。
做空力量不足為懼
試點初期,轉融券標的股票為90只,總流通市值為9.2萬億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48.86%。從標的數(shù)量看,90只股票分布在17個申萬一級行業(yè)里,金融服務、有色金屬、采掘、食品飲料和房地產(chǎn)等5個行業(yè)標的數(shù)量大于5只,其中金融服務行業(yè)最多為25只,有色金屬為13只,其余行業(yè)不足10只。
從流通市值來看,金融服務、采掘和食品飲料行業(yè),轉融券標的流通市值在行業(yè)內(nèi)的比重超過50%,其中金融服務行業(yè)最高為91.11%。市場猜測,本輪行情中,銀行股漲幅最大,做空動力會很強,進而影響整個A股市場。
2月28日,北京神農(nóng)投資投資經(jīng)理陳宇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今天市場不正常,過去一直是單邊市場,今天轉融券推出變成了雙邊市場,加大了股票供給量,市場不應該那么大漲,我認為今后市場波動性會增加?!?/p>
但是在啟明創(chuàng)投總經(jīng)理李堅看來,做空銀行股的情況不會出現(xiàn)。他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目前金融股的靜態(tài)市盈率大約在7倍左右,相對于其他行業(yè)20多倍的市盈率,估值仍處于較低水平。近期,社保、公積金、QFII等一大批長線資金進駐A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機構融券做空金融股的意愿。
中信建投融資融券部門一位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轉融券提供了一個機制,做空還是做多是市場行為,很難說對市場有多大影響。
東北證券分析師趙旭也認為,轉融券推出不會改變證券市場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也不會改變“兩融”業(yè)務的格局,但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完善了市場信用交易機制,并不意味著做空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