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成績優(yōu)秀者進行行為事件訪談,這些優(yōu)秀者是電視大學2011年春季和秋季入學的遠程學員。分析學員遠程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所需的能力,建立5維度模型,形成里克特五點調查問卷,對200名電視大學遠程學員進行調查,用SPSS19.0和Lisrel8.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探索性因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最終建立5維度15項能力結構模型。其中有4項非常重要的能力,7項很重要的能力和4項一般重要能力。以期為深入開展遠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提供建議,提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遠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 遠程學習者 能力模型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171-02
1 問題的提出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傳授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重要課程,計算機基礎知識是遠程網絡學習者學習其它知識的必要手段?!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是電視大學的重要課程之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特點是應用范圍廣,應用率高,內容多。電視大學遠程教育整合了很多資源,如電大在線平臺的IP課件,電大在線平臺的直播課堂,隨書發(fā)放的CAI課件光盤,電大在線平臺的文本資料,BBS討論,班級QQ群討論,學習小組。遠程學習者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需要哪些資源?如何發(fā)展這些能力和資源是我在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過程中不斷探索的問題。
2 理論回顧
2.1 相關概念
能力是一個人在行為上能夠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樣的個體心理特征。很常用的能力定義是影響活動效率和效果的相對穩(wěn)定的個體特征。包括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個體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能力是不同的;但在某個階段,個體能力具有跨時間和跨情境的穩(wěn)定性;不同個體的能力能夠相互區(qū)分。
心理學家從20世紀初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情境,建立了探討能力的各種結構模型。后來能力研究的理念和方法被教育學家引入教育領域。廣泛研究學生的各種能力,并提出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有效措施和途徑。
遠程學習者是指不需要到學校集中上課,利用各種資源,隨時隨地學習,自己自主把握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的人。遠程學習的特點是靈活、方便。但是缺點是缺乏交流和監(jiān)督。
2.2 國內外學者對遠程學習者能力的相關研究
很多研究表明,遠程學習者需要具備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交互學習技巧,更多的成功學習經驗和更高水平的自主學習能力(Boyd,Drick,2004;Kerr et al 2006;Dabbagh,2007;S.HongI.Jung,2010)。Coggins(1988),Dillc和Bugbcc(1993)指出:學習意愿,以前的教育經歷,自控和恰當?shù)膶W習策略,這些因素對成功有積極的影響。態(tài)度、動機和常規(guī)參與的自我約束機制,良好的網絡溝通禮儀和風格,維持、組織和回顧所積累文檔的系統(tǒng)方法,接入機會和常規(guī)使用,這些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在線課程成功與否的因素(Linda Harasin,2002)。Williams(2003)和Dabbagh(2007)也指出人際和溝通技巧是成功在線學習者的重要特征。在一些經驗的研究中,時間管理和學習技巧比自律或動機起更大的作用。
我國學者方仁英(2004)提出了遠程學習者四維能力模型:一維是元認知能力,是指學習者自己的觀察、體驗、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二維是合作能力;三維是遷移能力,是指將知識、技能跨時間和跨情境運用的能力;四維是信息能力,主要指信息的獲取、評價和處理能力。陳麗(2001)提出遠程成功學習者要具備自我責任意識、認知能力、組織管理方法和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很多電視大學教師提出網絡環(huán)境、教師、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是影響遠程學習的重要因素(米文麗,2008;劉玲,2007;肖俊洪,2011)。
上述研究多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缺乏理論框架和實證的支持。自從McCle lland(1973)提出勝任力模型和他創(chuàng)立的蘭德公司開發(fā)的勝任力詞典之后,關于成功者勝任力模型在我國很多行業(yè)都有相關的實證研究和廣泛的應用,但在遠程學習者能力方面利用行為事件訪談進行實證研究的還不多見。文章在行為事件訪談的基礎上,形成問卷進行調查,對獲取的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建立遠程學習者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能力模型。
3 遠程學習者行為事件訪談
本文應用McClelland(1980)的行為事件訪談步驟。首先選定電視大學2011年春季和秋季入學的學員,計算機應用基礎成績在班級前3名,并且在學習這門課之前能夠簡單運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績優(yōu)者共計27人,通過網絡進行行為事件訪談,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問題:說出什么事情促使你進入電視大學遠程網絡學習;說出什么事情促使你在《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上取得好成績;一位遠程學習者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學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遠程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學習者的個人特質、學習方法和其它環(huán)境特征;你認為遠程網絡大學與傳統(tǒng)大學的區(qū)別是什么。
通過訪談并形成5維度能力模型,共計15個項目。根據(jù)每一維度的英文,將每個項目進行了命名:mc1、mc2、mc3屬于元認知維度,lm4、lm5、lm6屬于學習動機維度,lb7、lb8屬于學習行為維度,si9、si10、si11、si12屬于學習者自我身份認同維度,ms13、ms14、ms15屬于管理技巧維度。
4 實證檢驗分析
在上述能力模型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問卷,采用里克特五點量表。在2012年5月到6月對電視大學奧鵬遠程學員進行網絡問卷調研。共發(fā)出電子版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53份。
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運用spss19.0進行了KMO和Barlett球形度檢驗,表明取樣量足夠。適合做驗證性因子分析。刪項后的Cronbach’s Alpha值比沒刪項目前的都要小。說明不需要刪除任何一個項目。五因子解釋的總方差累計貢獻率達到83.34%??梢猿槿∫蜃舆M行因子分析。
根據(jù)維度與各項目的因子關系,對5維度模型進行修改。并重新進行Cronbach’s Alpha信度檢驗和刪項后的Cronbach’s Alpha信度檢驗。最終確立了5維度模型,共15個能力項目。并根據(jù)各維度英文字母縮寫,將15個能力項目編號為:lb1-lb5,lm6-lm 8,ms9-ms 11,mc12-mc 13,is14-is15。
運用Lisrel8.70對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如圖1。擬合指標x2/df=2.43,GFI=0.97,AGFI=0.99,NFI=0.91,IFI=0.93,CFI=0.93,RMR=0.052,RMSEA=0,p=0。達到標準要求。(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各維度對于項目的影響均達到0.6以上。說明各個項目能夠很好地測度各維度。各個維度之間,除了學習策略與人際技巧相關性在0.6以下,其余都在0.6以上。
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把能力分為4項非常重要(因子載荷在0.8以上)的能力:與老師和同學形成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網絡,能夠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與老師和同學建立合作關系提升學習成績,能夠計劃好期末復習時間。7項很重要(因子載荷在0.8~0.6之間)的能力:能夠很好地調整自我,激勵自己不斷完成任務,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認識自我并掌握恰當?shù)膶W習方法,能夠運用以前的知識和經驗解決現(xiàn)有問題,管理自己集中精力學習,管理可以獲得的資源:包括時間、信息、電視大學在線教學平臺的計算機基礎知識。4項一般重要(因子載荷在0.6以下)的能力:通過各種學習交流活動獲取計算機基礎知識,有取得好成績的動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好成績,喜歡學習。
5 結語
通過對遠程學習者能力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對遠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成績優(yōu)秀者進行訪談,提出5維度能力模型,并形成問卷進行調研、經過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從理論上對遠程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學員的能力進行了5維度的劃分,并提出了4項非常重要的能力,7項很重要的能力和4項一般重要的能力;實證檢驗了遠程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學習者能力指標體系;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確立了這個指標評價模型后,對于遠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學習者和指導教師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以期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針對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這些能力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Seongyoun Hong,Insung Jung,The distance learner competencies:a three-phased empirical approach[J].Education Tech Rescarch Dec,2011,59:21-42.
[2]徐飛.電視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改革模式的探討[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2,14(2):65-66.
[3]桑新民,李淑霞,孟紅娟.遠程學習者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整體思考[J].開放學習,2007(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