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fā)展,家庭的事務與活動日趨復雜,合理利用各類家庭資源也變得日益重要。家庭中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而人在家庭中總是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尤其是親職角色,更是個體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家庭人力資源的角度來分析、研究親職教育,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家長的教育知能,還能為親職教育的研究開辟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家庭資源 家庭人力資源管理 親職教育 成人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95-02
由七部委聯(lián)合制定的《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2011—2015年)》于2012年3月正式印發(fā)。在該“五年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了“以提升家長素質為核心”的工作指導思想,這使親職教育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親職教育是培養(yǎng)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以形成其適當職分的教育。簡單來說,親職教育是對家長實施的“怎樣為人父母”的教育,它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親職教育可以達到提高家長教育知能,提升為人父母者人力資源水平的目的。因此,從家庭人力資源的角度來分析親職教育,不僅會對親職教育產生積極影響,對親職教育未來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1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資源(Family Resource)是指存在于家庭中的各種資源的總和。家庭資源的范圍廣、種類多,具體可分為家庭內部資源與環(huán)境資源兩大類,其中家庭內部資源包括了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兩個部分,而環(huán)境資源則涵蓋了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兩個方面。
家庭資源是家庭所有成員所共享的資源,有限性是它的特征之一。同時,每個家庭的資源都是特有的,有其自身的優(yōu)劣之處。家庭資源管理的重點就在于對各類家庭資源進行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在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資源的同時避免劣勢資源的不良影響,以期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滿意度。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家庭資源的管理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家庭財務管理方面,它還涵蓋了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內容,可以說它已經擴展到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家庭人力資源管理與親職教育
現(xiàn)代社會,人作為一種重要而特殊的資源,往往被看成是“第一資源”。對于家庭而言,同樣如此。家庭首先是由許多個人組成的,家庭的一切資源都以此為基礎,這些資源或者依附于個體存在,或者依靠個體起作用。因此,在所有家庭資源中,人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財富??梢哉f,人力資源是家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家庭的人力資源得以充分的發(fā)揮,達到善用人力資源的目的,我們需要注意三個維度的問題,分別是:人力的養(yǎng)護、人力的提升以及人力的開發(fā)。
2.1 人力的養(yǎng)護
人力的養(yǎng)護是家庭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形式。唯有家庭成員的健康得到了保障,人力的提升與開發(fā)才能獲得持久的成效。人力的養(yǎng)護無外乎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遺傳、心理健康、營養(yǎng)以及醫(yī)療保健四個方面的內容。而對親職教育影響較大的是遺傳和心理健康兩個因素。
2.1.1 遺傳因素
保證人類健康需要從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質抓起。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根本就在于對遺傳因素的控制,如何傳承優(yōu)良基因、抑制劣質基因是其基本內容。具體包括:防止近親結婚、加強婚前指導、實行孕前咨詢、做好孕期圍產保健、進行孕前篩查、實行胎教、實施新生兒篩查等等。從親職教育的角度,重視遺傳因素的重要作用應表現(xiàn)為兩個層面:一是在準婚男女中進行有關優(yōu)戀、優(yōu)婚知識的宣傳,從婚姻入手把握人口素質;二是在準父母中進行關于優(yōu)孕、優(yōu)生、優(yōu)育知識的普及,從遺傳學的角度提高人口素質。
2.1.2 心理健康因素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本質上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它代表的是人們對環(huán)境以及二者間的相互適應情況。心理健康的人擁有正常的智力、平靜的情緒以及適于社會的行為,其中愉快而穩(wěn)定的情緒是重要指標。
然而,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對于為人父母者,除了面對來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壓力以外,還需要應對親職角色所帶來的種種問題,而這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一般情況下,我們僅僅關注父母內心的積極體驗,如初為父母的喜悅、父母身份帶來的責任與成就等,而極少研究家庭角色多元化給他們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然而,與積極的心理體驗相比,消極的心理影響更需要我們認真、妥善的處理。如何幫助人們平復成為父母后工作機會與晉升機會錯失的情緒波動,如何指導家長正確面對子女成年以及退休帶來的失落感等等,都是家庭人力資源養(yǎng)護為親職教育所帶來的思考。
2.2 人力的提升
人力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具有無限潛能。當其他資源隨使用逐漸消耗的時候,人卻可以在不斷的學習與教育中,豐富自己的經驗與閱歷,通過不斷的積累與更新,實現(xiàn)自我的提升,進而表現(xiàn)為一種持續(xù)的增值狀態(tài)。
在家庭中,我們同樣要通過對父母的教育與指導來實現(xiàn)其人力的提升。具體來說,父母存在兩個人力提升的階段:一個是子女未成年時期,父母學習與探索的階段;另一個是子女成年時期,父母反思與回顧的階段。
2.2.1 學習與探索階段
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相對較為年輕,由于他們大多數(shù)人欠缺親職經歷,因此,對教育子女的技能與方法,都僅僅停留在摸索、學習的層面。處于該時期的未成年子女對父母的依賴程度雖然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弱,但總體來說,他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父母的幫助與指導仍有較高需求,父母的影響力仍廣泛存在。因此,該階段是親職教育的強化期,同樣也是親職人力提升的重要階段。
本階段親職角色的人力提升重點要放在:幫助父母樹立教養(yǎng)子女的正確觀念;為父母講授不同時期子女的教養(yǎng)重點;協(xié)助父母構建與調整親子關系;向父母提供子女階段性問題的解決之道;提高父母應對子女人生危機的處理能力;加強父母對子女過渡期的指導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此階段的子女教育中普遍存在母職參與度高,父職參與意識較為薄弱的現(xiàn)象。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父職在限定、指導子女發(fā)展方面具有廣泛的責任,父親與孩子之間如何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親子間如何開展有效的互動等都是為人父者終身學習的內容。因此,我們在進一步提升母親把握現(xiàn)實、認識現(xiàn)實的能力同時,還要積極為父親創(chuàng)造和提供各種學習和訓練的機會。
2.2.2 反思與回顧階段
當子女進入到成年以后,父母的親職角色就面臨著新的轉變。一方面隨子女獨立意識的日益增強,他們對父母給予幫助與指導的期待逐漸降低;另一方面,隨著父母逐漸步入中老年行列,精力不濟,導致了此階段父母親職角色的日趨淡化。因此,我們可以說該階段是親職教育的淡化期。然而,我們需要看到成年子女的父母身上所蘊含的財富,即在多年教育實踐中獲得的最樸素的教育觀念與思想?;谶@些特點,此階段親職角色應作出相應調整,親職人力提升重點應轉變?yōu)椋簬椭改赶硎芗闯傻挠H子關系;協(xié)助父母總結、回顧教養(yǎng)子女過程中的得與失;指導他們利用自身的教育經驗影響其成年子女的教育觀念與實踐等等。
2.3 人力的開發(fā)
人力開發(fā)是以人力資源為中心,培養(yǎng)、發(fā)掘人力資源的能力,提升人的價值。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個體潛能挖掘的問題。家庭人力資源的開發(fā)隨個體成長周期不同,每個階段的目標與任務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對親職教育來說,我們重點談論的是成年子女的父母在人力開發(fā)方面的問題。
對成年子女的父母進行人力開發(fā),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高祖輩隔代教育的水平與質量。隔代教育在現(xiàn)職年輕父母中,尤其是“80后獨生子女”一代的現(xiàn)職父母中,是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首先,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與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得在職場打拼的現(xiàn)職父母無暇兼顧子女的教養(yǎng);其次,“獨一代”現(xiàn)職父母由于自身的生活經歷,使他們欠缺相關經驗,從而表現(xiàn)在養(yǎng)兒育女上的不知所措;再次,年輕一代父母育兒觀念的變化,使他們不愿只為兒女而活;最后,祖輩雙方老人共同擁有一個孫輩的情況逐漸增多,祖輩基于對自己血脈延續(xù)的重視,使得他們主動承擔起了教養(yǎng)孫輩的責任。誠然,隔代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隔代教育在短時間之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祖輩家長的余熱、提高隔代教育的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3 家庭人力資源管理對親職教育的啟示
我們要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提倡親職教育并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大力組織全民性的親職教育活動,努力營造出熱烈的親職學習氛圍。一方面,我們要在準夫妻、準父母親職教育中進一步加強優(yōu)戀、優(yōu)婚、優(yōu)孕、優(yōu)生、優(yōu)育知識的普及,同時還要在現(xiàn)職父母中逐步強化緩壓能力的指導,協(xié)助家長克服親職角色所帶來的消極體驗,增加家長親職角色的滿足感;另一方面,我們要根據(jù)不同階段的父母在教育上的獨特需求向他們提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親職教育培訓與學習,在重視母職教育能力提高的同時積極培養(yǎng)與鼓勵父職的參與,從而提升家庭親職角色的人力資源水平。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進一步強調人力資源的家庭內部開發(fā),正確引導祖輩家長對隔代教育的認識,鼓勵他們不斷接觸和學習新知識、新事物,使他們能在教育孫輩的過程中使用正確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進而改善和提高隔代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詹棟梁.親職教育理論探討[M].臺北:華欣文化事業(yè)中心,1983.
[2]魏秀珍.經營家庭的利器—— 談家庭資源管理[J].臺北:家庭生活教育,2001.
[3]高淑清,黃琴雅.當前家庭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J].臺北:師大書苑,2007.
[4]黃遒毓,柯澍馨,唐先梅.家庭管理[D].臺北:臺灣空大,1996.
[5]邱素沁.家政概論[J].臺中:復興,1990.
[6]張亮,俆安琪.父親參與研究:態(tài)度、貢獻與效用[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7]羅斯·派克.父親的角色[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0.
[8]李歐,樊金娥.母親教育在家庭人力資源開發(fā)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