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在教學界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欠發(fā)達地區(qū),網絡學習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非成功學習者的人數(shù)眾多,本文試圖弄清影響他們網絡學習的因素,為改善欠發(fā)達地區(qū)網絡學習現(xiàn)狀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欠發(fā)達地區(qū) 非成功大學英語學習者 網絡學習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30-02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取得了迅猛發(fā)展,技術革新極大地改變了教學環(huán)境、拓展了教學空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通過計算機網絡來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教育部2002年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2004年試行、2007年正式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開展與不斷深化,一種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全新教學模式在我國經歷了討論—實驗—總結—再實驗—再總結的過程,在教學界已成為一種教學效果較佳的教學模式。國內許多研究者對利用教育技術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做過相應研究[1~5],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大多是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某一門具體課程的研究或對某一模式的原則性思考,對于如何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推廣網絡教學模式,以及非成功大學英語學習者如何利用網絡改善其學習現(xiàn)狀的研究卻甚少。調查發(fā)現(xiàn):關于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推廣網絡學習模式有其特殊困難,學習者(尤其是非成功學習者)并沒有充分利用好先進的信息技術。
1 研究方法
1.1 調查背景和目的
自2004年貴州師范大學進入教育部大學英語教改第一批試點高校以來,師生受益匪淺。但由于生源基礎(如:2007級至2011級貴州考生的英語高考成績不及格率分別為:52.60%,42.10%,53.13%,44.55%和54.95%)等諸多原因,非成功大學英語學習者的人數(shù)仍然眾多,他們利用計算機網絡來改善學習現(xiàn)狀的情況并不樂觀。調查顯示:有84.04%的學生每周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不足5小時,31.50%的學生幾乎從來不學,73.23%的學生無法保證每周至少兩個小時的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文秋芳指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每周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應不少于5小時,學習才有顯著效果[6]。顯然,每周5小時的課外學習時間還不足以解決眾多非成功學習者面臨的諸多問題。筆者從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已逾十年,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結果都不是很理想:基礎差,學習方式單一,自覺性不強。雖然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了無數(shù)的便利,但他們并沒有真正利用好那些優(yōu)勢來改善自己的學習現(xiàn)狀。本文旨在探索影響欠發(fā)達地區(qū)非成功大學英語學習者網絡學習的因素。
1.2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來自歷史與政治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和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的130名學生,其英語高考成績均在20~89分之間。發(fā)出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27份。
1.3 調查方法
(1)從招生管理部門獲取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確定調查范圍,向非成功學習者發(fā)放問卷,將收集的信息輸入電腦進行分析整理。
(2)查看學生網絡學習記錄。
(3)和學生面談。
2 調查結果
關于非成功大學英語學習者無法保證常規(guī)的網絡學習的原因,研究對象反映的情況眾多,但可大致可歸納為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個方面。
2.1 客觀原因
2.1.1 硬件設施不足
該校有70%以上的學生來自經濟欠發(fā)達的貴州各地,有電腦并可隨時上網的學生并不多。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反映電腦少,沒地方上網是學生無法保證常規(guī)的網絡學習的一條重要原因。目前該校有三個校區(qū):寶山校區(qū)、白云校區(qū)和花溪校區(qū)?;ㄏ^(qū)屬新建校區(qū),設施尚不完善,所以關于硬件設施的問題,本次調查并沒有對花溪校區(qū)作統(tǒng)計。另兩個校區(qū)共有5間網絡自主學習教室,大約有250臺電腦供兩個年級的學生于周一至周五晚上7點至9點免費使用。以2010級和2011級使用該平臺的學生人數(shù)來看,大約平均26名學生用一臺電腦。
2.1.2 網絡原因
網絡不通暢、網速慢和外網無法訪問學習平臺也是學生反映比較集中的一項?;趯W校網絡安全考慮,只有校園網可以訪問學習平臺。值得一提的是:網絡學習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硬件設施不夠的情況下,訪問學習平臺的方式和時間再受限制的話,學生遲早會喪失對網絡學習的興趣,這顯然違背了網絡教學的初衷。校方應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網絡管理人員維護校園網安全的作用,考慮允許外網訪問學習平臺。另外,網絡教學的普遍現(xiàn)狀是:懂英語的不擅長計算機網絡,懂計算機網絡的又不擅長英語。因此,組建既懂英語又懂計算機網絡的專業(yè)管理團隊來維持軟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行是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網絡在教育領域作用的重要途徑。
2.1.3 平臺提供的學習內容單一、趣味性不濃
該校使用的是新視野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有學生認為,《新視野大學英語》網絡版、光盤版和紙質版幾乎都是圍繞教材內容的翻版,課外內容拓展不夠,即使不參加網絡學習,影響也不是很大。
2.1.4 開設的課程繁多,沒時間上網
不可否認,很多學生都不可能像重視自己的專業(yè)課那樣來重視英語課。調查顯示:有40.16%的學生認為如果學校不規(guī)定英語是必修課,就不選這門課,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每周有30多節(jié)課,有的甚至有40節(jié)課,平均下來,每天也要上六到八節(jié)課。從這種“密集型”的排課來看,學生的確是不大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分配到大學英語的學習上了。
2.1.5 過多的活動占用網絡學習的時間
從筆者的親身經歷來看,只要有活動,某些學院就會給學生批假,(有時一次就會有一二十人請假)。從實際的調查反饋也是如此:“活動多,沒時間參加網絡學習。”這種“活動第一,學習第二”的做法,在客觀上占用了學生網絡學習時間,并縱容了某些學生的懶惰。
2.2 主觀原因
2.2.1 基礎差,對英語不感興趣
2007級至2011級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的平均不及格率達到了49.47%;被調查的學生中,有45.67%的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學習平臺無論有多么好,都必須要有學生感興趣,才可能發(fā)揮作用。該校非成功學習者對英語不感興趣的人數(shù)眾多。對于這個群體的首要任務是結合實際為他們補基礎,而不是機械地完成為所有學生統(tǒng)一制定的教學任務。只有在學有所獲的前提下,學生才可能對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并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
2.2.2 缺乏計算機和網絡基礎知識,不喜歡網絡學習的方式
有些學生不是很熟悉計算機和網絡基礎知識,容易對網絡學習產生恐慌和抵觸。參與網絡教學活動,懂得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了解網絡的一般常識是必備條件。根據(jù)相關研究:網絡高手容易在網絡教學中發(fā)現(xiàn)樂趣,因而更容易取得學習上的進步;相反,對計算機不甚精通的學習者往往容易遭受挫折,很難在網絡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才干。貧困地區(qū)或家境不好的學習者由于經濟條件所限,往往在這方面處于劣勢,我們必須要根據(jù)學習者的情況相應地調整教學活動。對計算機和網絡的強烈興趣往往可以彌補學習者對學科知識較低的熱情。
2.2.3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有些學生雖然具備計算機和網絡基礎知識,但他們仍然沒有真正利用網絡來改善其學習現(xiàn)狀。通過與學生面談和查看網絡學習記錄,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上網時間記錄很長,但并沒有真正意義的學習。他們在網上主要是做一些和學習無太大關系的(如玩網絡游戲等)事情。
2.2.4 缺乏學習動力
有很多學生學英語就是為了考試拿學分,并不是出于內在的某種需求。鑒于學生基礎相對較差的實際,學校組織的考試往往又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很多學生實際上不需付出太大努力就可以拿到學分畢業(yè),所以他們的學習十分被動。但問卷中的一項調查結果卻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問卷中設計了這樣一問題:“如果能夠獲得額外的學分、獎學金或其它獎勵,你會努力把英語學得更好嗎?”僅有4.72%的學生回答是“不會”。由此可見,在某種恰當?shù)耐庠诖碳は?,大部分學生是有愿望把英語學好的。雖然網絡學習有其眾多優(yōu)點,但學生接觸的是沒有人情味的、冷冰冰的機器,教育者應注意適時給予學生恰當?shù)娜宋年P懷,并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3 結語
網絡學習模式打破了時空限制,彌補了傳統(tǒng)學習的很多不足。但在欠發(fā)達地區(qū),由于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網絡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非成功大學英語學習者的人數(shù)眾多,影響他們網絡學習的因素又比較復雜,他們的網絡學習現(xiàn)狀很不樂觀。只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因地制宜,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先進技術才可能在教育中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堅林,史光孝.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模式的再思考—— 以DDL為例[J].外語教學,2009(6).
[2]豐玉芳,蔡玲.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11):28-31.
[3]傅玲芳,楊堅定.基于網絡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0):36-38.
[4]李軍嬌.新形勢下基于網絡的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9(11):143-144.
[5]王勝,韓銀燕.基于多媒體網絡的口譯教學模式的構建[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15-116.
[6]文秋芳.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