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聾子英語、啞巴英語”已成為高職院校英語學習者的共性問題,解決的途徑,唯有改變英語視聽說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本門課程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之目的。
關(guān)鍵詞:英語視聽說 教學模式 一體化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a)-0048-01
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當中,我們通常都會提到,通過相關(guān)英語課程的開設,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由這幾項能力的排序我們就不難看出,聽與說首當其沖。眾所周知,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而交流又以口頭表達最為直接,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能夠聽懂他人所表達的意思,還要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去回答,做到你有來言,我有去語。而在學生當中“聾子英語,啞巴英語”卻非常普遍,由此可見,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已成當務之急。
1 當前高職院??谡Z與聽力課程開設的弊端
老師們常說,學生們也知曉,聽說不分家,聽說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英語口語與聽力課,但模式大同小異,聽力老師竭盡所能,教同學聽各種題材的資料;口語老師也是使盡渾身解數(shù),各種情景對話滿堂灌輸,學生最大的收獲是記下枯燥的句子,學生只看對話不見情景,那樣就無法看到英語國家的人們說出這些話來是何表情,無法聽到是何語調(diào)。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老師口干舌燥。這就是傳統(tǒng)的口語與聽力的教學模式。
聽說本是一體,為何授課要“各自為政”。聽說是一家,那么,為什么口語與聽力課程要分設,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老師任教??谡Z情景對話和聽力教學材料的情景主題大都是一致的,學生在兩門課程中學習同樣的情景,積極性會明顯降低,也不利于教師的統(tǒng)一的教學設計。如何做到聽說一家,那么在形式上最起碼要做到聽力與口語教學并為一個教學科目,課時量疊加,由同一老師任教?,F(xiàn)在的視聽說教材內(nèi)容是很全面的如21世紀,真正做到了視,聽,說兼顧,但迫于課時要求,這樣的教材只能作為“純聽力材料”,只做“視聽”部分,“說”無暇顧及。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本類似這樣的教材,視聽說兼顧,這樣一方面利于教師的教學設計,語音、口語重在模仿,老師可以做聽力練習時叫其模仿,練出地道純正的英語;而學生跟讀模仿的同時,顯然練習了聽力,如聽不懂,談何跟讀模仿呢,所以另一方面學生聽力的學習效果也會有明顯提高的。
2 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改革
2.1 當前高職院校校英語視聽說課程開設的誤區(qū)
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開設的目的本在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通過三者的有機結(jié)合,以直觀影像和情景內(nèi)容開展針對性較強的的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為畢業(yè)后從事涉外工作,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雖然將課程的名稱命名為英語視聽說,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完全忽略了視與說部分,成了單純的英語聽力課。所采用的仍然是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模式,學生的任務就是聽錄音,做練習,然后由老師來公布答案,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枯燥乏味,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2 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
英語視聽說課程是一門特殊的英語技能綜合課程。其特殊性體現(xiàn)在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即“視、聽、說”有機結(jié)合;旨在培養(yǎng)“聽說領(lǐng)先,重在應用”的高職英語專業(yè)人才。其特點在于教學資源的直觀性和教學媒體的多樣化,即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借助視聽媒體,融視、聽、說于一體,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要采取實踐性教學,即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能動性。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鍛煉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平臺。實踐性教學的內(nèi)容主要指的是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視聽訓練以及就所視聽材料展開的如課堂討論、電影臺詞跟讀模仿、英文歌曲學習、角色扮演、對話表演等口頭訓練,要求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真正英語語言環(huán)境,以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語交際和敘述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就社會生活話題進行交談和連貫表達的能力。
2.3 英語視聽說教學材料的選取及使用要靈活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英語視聽說課程,都應用整套的現(xiàn)有教材,如致用英語,新視野,21世紀都有相關(guān)的視聽說系列教材,然后根據(jù)學期的課時量以及教材的內(nèi)容,確定出相應的教學進度。這樣的教材內(nèi)容千篇一律,聽對話及短文選擇正確答案、填空、判斷正誤、回答問題等。長此以往,學生對這種聽力材料毫無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無從談起,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毫無意義的。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重視的是英語的讀、寫、譯而非聽、說,再加上受傳統(tǒng)英語口語及聽力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我們的學生對英語視聽說課程產(chǎn)生興趣,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不拘泥于教材,在英語視聽說的課堂上引入英文原聲歌曲及電影。但是要明確課堂教學仍要以成體系的教材為主,英文歌曲及影視材料只是作為輔助,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在選材上,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的英語水平,不能過難,應當循序漸進。
另外,在教學材料的使用上,要靈活掌握,教材上的內(nèi)容應以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為核心,可進行合理刪減。對于英文影視材料,切不可只作放松娛樂而已。播放之前要充分準備,要進行相關(guān)知識的講解,諸如電影背景,主題,文化常識,習語俚語等。根據(jù)影片的情節(jié)特點,在欣賞的過程中,既可以通片播放,但遇到相關(guān)知識點要暫停下來進行講解,也可以選取與教材主題或情景相對應的影視片斷進行賞析學習,分段方映。
3 結(jié)論
如何使高職院校的英語學習者不再受“聾啞”這一頑疾所困擾,唯有對英語視聽說課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切實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及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徐震.英語口語聽力教學中引入歌曲和影視因素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16):556-557.
[2]劉蘭英,溫林妹.英語視聽說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