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釣魚島(日方稱“尖閣諸島”)的危機,或許已經把亞洲帶到了戰(zhàn)爭的邊緣。資深媒體人特里佛·莫斯(Trefor Moss)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島嶼的歸屬爭議問題將不會導致中日戰(zhàn)爭。這或許是對的。但即使中國和日本在2013年有極微小的戰(zhàn)爭可能性,也足以讓我們提前想辦法避免戰(zhàn)爭。
下面列舉了在短期內減少雙方爭議的6點計劃,這些計劃或許并不完美,也并不絕對正確,但國際事務永遠無法追求完美,也不需要完美。只要它足以降低雙方開戰(zhàn)的可能性。
牢記戰(zhàn)爭的代價
高度抽象化的戰(zhàn)爭,就是看著面前鋪開的一面地圖,畫一畫箭頭,把各種顏色的小紙片挪來挪去。戰(zhàn)略家把士兵的生命簡化為象征性的符號,剝離戰(zhàn)爭的人性因素,讓殺戮和死亡錯誤地轉化為簡單的象棋游戲。
在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之前,必須要牢記戰(zhàn)爭的代價。要設想自己就是被派往戰(zhàn)場的士兵和水手,像哲學家一樣問問你自己,你的人性在哪里?
“一顆從六百步外射來的炮彈,炸碎了我的身體。我年方二十,就在五六千臨死的人當中,死在難以言說的痛苦里?!保ㄕZ出伏爾泰的《哲學辭典》)。在把活生生的人投入戰(zhàn)爭的恐怖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樣的場景。
讓你的對手保存顏面
當發(fā)生沖突時,每一方都試圖讓對方丟臉,在本國國民和國際看客面前羞辱對方,最終使其退縮。問題是,這樣的策略似乎從未奏效。
任何一方所遭到的政治攻擊和挑釁(無論是真實發(fā)生的還是潛在的),通常都會讓內部強硬派產生激烈的反應,從而抵消各方面的傷害。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曾經對此有過一針見血的評論,這或許會讓試圖通過武力逼迫對方改變,卻從未明確公開表述自身需求的沖突雙方有所感悟。如果能大致表述己方的主要需求,私下進行一些溝通(甚至默許一些需求),領導人其實可以更好地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又不會丟臉。
古巴導彈危機就是一個絕佳的實例。當美蘇導彈交換計劃(在當時還是機密)讓美國撤掉土耳其的導彈布署之后,蘇聯(lián)就可以體面地離開古巴。在亞洲,臉面是至關重要的,中日雙方領導人一定不能用威脅對方政治立場的手段把對方和自己逼到角落里。
雙方都要尊重底限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不能開第一槍。
有些底限相當明確,比如中國軍隊登島;日本飛機發(fā)射追蹤彈;任何一方傷害另一方的非軍事人員等等。一旦跨越這些底限,不穩(wěn)定局勢必然升級。很難設想如果沒有這些初始的挑釁行為,雙方的矛盾會發(fā)展為軍事沖突。
除非中國或日本的目的就是發(fā)動一場區(qū)域戰(zhàn)爭——這當然不太可能,否則雙方必須對對方的底限極為敏感。這場圍繞島嶼的貓捉老鼠游戲已經在海上和空中延續(xù)了多時,雙方領導人必須確保對軍隊有完全的控制能力。永遠不要指望對方理解你的誤傷行動。
不要誤判自己以及對方的軍事力量
有關心理學對戰(zhàn)爭跨越盧比肯河的研究顯示,隨著戰(zhàn)爭陰影的臨近,對陣雙方似乎都對自身的能力有過高的預計,并且低估對方實力。中日兩國似乎就有這樣的傾向。
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的以下表態(tài)就令人頗為擔憂了:“如果在中國東海就釣魚臺島嶼與中國發(fā)生戰(zhàn)爭,日本防衛(wèi)部將與美國聯(lián)合作戰(zhàn),擊沉中國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同時,中國《人民日報》對日本的軍事力量,以及為尖閣列島開戰(zhàn)的決心不屑一顧。認為中國的導彈力量無比強大,這也是在把問題過分簡單化。雙方誰也無法預測戰(zhàn)爭的走勢,任何與此相抵觸的論調往好說是宣傳伎倆,往壞說就是盲目樂觀。
采取互惠策略消除緊張關系
冷戰(zhàn)時期,心理學家Charles E. Osgood提出了一種“逐步、互惠、主動地減少緊張”的策略,被稱為GRIT。
首先,需要有一方向另一方表明以下意圖:“我們準備采取消除緊張關系的舉措。我們會主動采取一些行動表達善意,并且給你一些時間給予正面回應。如果你也表示認可,我們會做出進一步的讓步和妥協(xié)。但是如果我們消除緊張關系的舉動沒有得到回應,我們將采取強硬的手段。”
有趣的是,安倍晉三首相或許已經首先傳達出善意的信號,日本特使、聯(lián)合執(zhí)政黨首山口那津男親手把安倍的信遞交給中國當局。對東京來說,這是一個冒險的舉動,因為這會引發(fā)國內強烈的反對聲音,但也顯示出走出沖突困境的明確決心。
東京和整個世界現(xiàn)在都在等著中國正面回應這個善意,做出自己的讓步。從各方面情況來看,在日本首先表達了良好的信念之后,中國領導人不大可能繼續(xù)讓緊張局勢升級,因為一個野心勃勃、充滿威脅的中國形象會招致整個亞洲的反對。
找潘基文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釣魚島問題,不像對其他問題——比如敘利亞——有更多的公開表態(tài)。中國和日本如果能邀請潘基文出面解決爭端,或者至少避免戰(zhàn)爭,無疑是明智的選擇。他們并不需要接受他的建議,甚至不需要公開承認他斡旋的成果,但是一個真正試圖避免戰(zhàn)爭的第三方的出現(xiàn),將為爭議雙方創(chuàng)造一些他們以前從未考慮過的更多選擇。
這最后一條提議并不是對聯(lián)合國這個組織的能力過分樂觀。聯(lián)合國有很多問題,但它長久以來最重要的一條宗旨,正如第二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所說,就是避免讓小爭端演化成卷入超級勢力的世界大戰(zhàn)。
(譯者: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