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lexivity”-——“反身性”理論,是索羅斯創(chuàng)立并在金融市場上成功應用的極具個人特色的重要投資理論。
索羅斯認為,在證券市場上,不是目前的預期與將來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來的事件由目前的預期所塑造。
市場參與者的認知缺陷與生俱來,而有缺陷的認知與事件的實際進程之間存在一種雙向聯(lián)系,這種雙向聯(lián)系導致兩者之間缺乏對應,這種雙向聯(lián)系就是“反身性”。
市場總是錯的,但是失真在兩個方向上都起作用,不僅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存在著偏向,同時他們的偏向也影響著交易活動的進程,這有可能造成市場精確地預期未來發(fā)展的假象,但事實并非如此。
金融市場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在判斷安全的風險水平時沒有普遍有效的標準,投資者在每一種情境中都要根據(jù)它本身的價值和自己的生存本能來判斷,抽象的興趣必須和實際的技能結合起來。
股票市場上不存在經(jīng)濟學家所謂的價格均衡,因為現(xiàn)實當中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并非獨立給定而是受到市場參與者有缺陷的認知以及主流偏好的影響,現(xiàn)實的均衡根本不具有得以實現(xiàn)的絲毫可能。
正如卡爾·波普爾所證明的那樣,完備知識的不可企及是科學方法的首要原理,任何結論都必須看作暫時的和可以改善的,否則自然科學或者社會科學就無法取得進步。
參與者的思維介入了因果作用的過程,不可能再簡單地將后者視為獨立于事實并且可以同事實取得一致的客觀的事件序列。
參與者所面對的情境受到其本身的決策活動的影響,他們的思維構成了這類情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一事實引入了不確定的因素,使市場參與者對于事實進行陳述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遭遇挑戰(zhàn)。參與者的思維和情境之間缺乏對應,因此參與者的偏向是固有的,公正不偏是不可實現(xiàn)的。
因此,參與者的偏向不僅表現(xiàn)為結果和期望之間的差距,同時也表現(xiàn)于事件的實際結果之中。歷史的進程是開放的,歷史的主要驅動力是參與者的偏向。在證券市場中,下一個事件不可能是前一個事件的簡單重復。
在股票市場上,市場的估價總是失真的,而且這種失真具有左右股票潛在價值的力量。
索羅斯對于股票市場有兩條基本的主張:
1.市場總是表現(xiàn)出某種偏向;
2.市場能夠影響它預期的事件。
這兩個主張結合起來就解釋了為什么市場似乎經(jīng)常能夠正確地預期未來的事件。
假定存在著一個影響股價變化的“基本趨勢”,那么,股票價格的運動就可以擬想成為“基本趨勢”和“主流偏向”的合成。
所謂主流偏向是指市場參與者中,除去相互抵消的觀點之后剩下來的那些事實。主流偏向經(jīng)常在股票價格上具有最突出的表現(xiàn)。市場事件的序列只能解釋為歷史性的變化過程,其中沒有一個變量——股票價格、基本趨勢、主流偏向——可以保持不變。三個變量先是在一個方向上,接著又在另一個方向上彼此加強,繁榮與蕭條交替,就是一個最簡單而又最熟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