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向來被視作車輛發(fā)生碰撞事故的最后一道被動安全壁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墒?,近期發(fā)生的幾起惡性交通事故當中,安全氣囊卻沒有充當其“安全守護者”的角色,不僅沒有彈出來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有的甚至還對事故車內人員造成了傷害。究竟安全氣囊是好是壞,利弊幾何?本期《新安全》將幫助您深入了解安全氣囊相關知識,解除人們心中的疑惑。
安全氣囊緣何頻“罷工”?
2013年5月份,由于疲勞駕駛,煙臺的謝先生駕駛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與一輛大貨車發(fā)生追尾事故??墒?,車輛的安全氣囊一個也沒有彈出,致使謝先生頭臉部大面積撞傷、劃傷。2013年7月,四川敘永縣的廖先生將自己的車輛借給朋友,其朋友在路上與一輛工程車相撞,造成廖先生的車大梁變形,保險杠脫落??绍嚨湲敃r,廖先生的車沒有彈出安全氣囊。2013年11月4日,福州的柯先生開著自己剛買不久的轎車在淮安大橋上準備超車時,因為雨天路滑,方向盤一下失去控制,引發(fā)了車禍。事故導致車輛前引擎部分嚴重變形,但是車內的兩個安全氣囊卻沒有展開。
就在人們關注頻發(fā)的安全氣囊問題之際,2013年11月6日,中國汽車質量網發(fā)布了汽車安全氣囊缺陷原因分析報告,該報告指出在該網站收到的有關汽車安全氣囊相關投訴中,關于車輛發(fā)生碰撞事故時安全氣囊未彈出的問題接近宗投訴的50%。近幾年,很多企業(yè)都曾因氣囊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對車輛進行過召回。
為何車輛撞擊時安全氣囊沒有展開?汽車安全氣囊頻頻“罷工”到底是質量問題,還是另有原因?為了解開謎團,本刊記者采訪北京朝陽區(qū)一家汽車維修店的技術工程師楊錦成。
針對頻繁出現(xiàn)的安全氣囊“罷工”事件,楊工程師指出,汽車安全氣囊在事故發(fā)生時沒有彈出涉及多種原因。從工作原理來看,如果氣囊在碰撞中未打開,排除碰撞時的力度及角度問題,這往往與碰撞傳感器的靈敏度及裝配位置有很大關系。除此之外,線路問題也是引起氣囊無法打開的重要原因,倘若連接線路設計不合理,容易出現(xiàn)斷路、短路的情況,致使系統(tǒng)無法正常工作。
在排除質量問題的情況下,也可能是因為事故發(fā)生時的狀況沒有滿足觸發(fā)安全氣囊的條件。一方面是因為安全氣囊設計之初規(guī)定了彈出的一些硬性條件;一方面,汽車本身構造的會影響觸發(fā)條件的變化,導致氣囊不工作。
氣囊彈出有條件
據楊工程師介紹,安全氣囊屬于輔助被動安全系統(tǒng),它是否彈出與車輛質量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安全氣囊能否正常工作是依據車輛發(fā)生碰撞時是否對觸發(fā)點產生了撞擊、碰觸等外力作用,并且撞擊、碰觸的力度、速度是否達到了安全氣囊設計時的指標。
據楊工程師介紹,安全氣囊彈出需要以下條件:
一、安全氣囊打開也需要車輛處在一定速度下。一般情況下,汽車安全氣囊打開的速度條件會設定為:車速30km/h以上,其中最關鍵的是碰撞發(fā)生時所產生的瞬時加速度要達到-40g(g表示重力加速度),只有車速達到此條件,安全氣囊系統(tǒng)才會做出應對反應。
二、碰撞角度可以有效傳導沖擊力。當車輛速度、撞擊時產生的加速度達到標準,碰撞物體為剛性墻壁或障礙物時,碰撞角度應當可以將一定程度的沖擊力傳達到安全氣囊觸發(fā)點,例如正面直接碰撞,此時安全氣囊才會正常彈出。
三、車輛發(fā)生碰撞時,觸發(fā)點必須被撞或者接收到一定力量的沖擊。不同品牌、檔次的車的安全氣囊,其設置的觸發(fā)點位置會有所不同。有些車輛會在保險杠位置設置觸碰點,有些則會設置在車內的防撞板、車門內側等位置,而一些高檔的車輛,甚至可以根據速度的變化,決定是否彈出安全氣囊。只有觸碰點接收到信息才能反饋危險,
觸發(fā)條件易受影響
楊工程師介紹,汽車發(fā)生碰撞時,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險杠和車身縱梁,為了緩沖碰撞時的沖擊力,車身前部大都設計了碰撞緩沖區(qū),碰撞時產生的撞擊力量被緩沖區(qū)、保險杠吸收,雖然速度、加速度都達到了設計標準,但是觸碰點沒有接收到足夠的撞擊力量,安全氣囊也不會正常彈出。同時,汽車不同部位的剛性程度不一樣,吸收撞擊力量的程度有區(qū)別,也是無法觸發(fā)安全氣囊彈出的原因。
在一些事故中,當小型轎車與沒有后部防護裝置的卡車發(fā)生鉆入性追尾事故、轎車與護欄碰撞發(fā)生翻車事故、車身發(fā)生側面碰撞等事故時,撞擊主要發(fā)生在車身上部和側面,車身前部并沒有直接撞擊,碰撞車身部位的剛度也很小。這些情況下,雖然車艙發(fā)生劇烈變形,造成乘員受傷或死亡,但由于碰撞部位、角度不對,氣囊觸發(fā)點沒有接到啟動信息,氣囊也未必會打開。
氣囊非萬能,也有副作用
在介紹完安全氣囊“罷工”的原因后,楊工程師特意強調,安全氣囊并非是萬能的,不能完全將車內人員的安全寄托在安全氣囊上。如果安全氣囊彈出時機不對,或者在氣囊系統(tǒng)存在問題時彈出,反而會給車內人員帶來傷害。
2013年6月17日,武女士因為避讓一名騎車人,開車撞上了中心綠島。雖然車損不算嚴重,但彈出的安全氣囊卻打在了她的肚子上,導致她流產。根據交警調查,當時武女士的車速也就在40公里左右,如果方向掌控得好,不會撞在綠島上。另一個原因就是安全氣囊打在了她的肚子上,這是導致她流產的直接原因。
同樣,也是因為安全氣囊彈出,家住溫嶺的萬女士也受到了傷害。2013年11月1日中午10點多,因行駛疏忽,萬女士的車子跟另一輛小汽車發(fā)生碰撞,車上的安全氣囊彈出,同時還噴出一陣熱氣,將萬女士的下巴、頸部燙傷。
針對安全氣囊彈出時對車內人員造成傷害,楊工程師介紹,由于安全氣囊最初的用途是在汽車出現(xiàn)事故時及時有效地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所以其充氣、彈出的速度相當之快,為了達到這個速度,安全氣囊一般依靠火藥啟爆,瞬間釋放出大量氣體,充盈氣囊。在汽車在很低車速行駛而發(fā)生碰撞事故時,乘員和駕駛員系上安全帶即可,無需要安全氣囊展開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啟動時將沖開氣囊蓋板,并且在瞬間展開充氣,其產生的速度、沖擊力很大。如果座位上的人員坐姿不對、或者是體質較弱的老人、小孩,氣囊所產生的危害不亞于車輛碰撞帶來的損傷。同時啟爆時產生的灼熱氣體也有可能會灼傷乘員和駕駛員。
武女士出現(xiàn)事故時車速較慢,安全氣囊彈以每小時數(shù)百公里的速度彈出,直接撞擊在武女士的面部、隆起的腹部,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安全氣囊通過火藥啟爆時,會有較大聲音,也會產生一定的煙塵和熱量。萬女士就是被氣囊啟爆時產生的熱量所傷。其原因可能是車輛氣囊在碰撞時受損導致熱氣外泄,也可能是氣囊本身的質量原因,這需要權威機構的鑒定。
據了解,現(xiàn)在有的車輛使用無煙式氣囊,有的開發(fā)了兩級氣囊,就是為了減少氣囊打開時的“副作用”,以更好地保護乘客安全。
正確使用才安全
安全氣囊在發(fā)生事故時會保護我們的生命,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它的缺點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楊工程師告訴記者,安全氣囊的缺點帶來的傷害并非無法避免,學會正確使用安全氣囊是關鍵。
安全氣囊必須與安全帶一起使用。啟爆的氣囊將會以每小時數(shù)百公里的速度彈出,具有強大的撞擊力,而同時駕乘人員的身體是向前沖的趨勢。對此,頭部、頸部等人體較脆弱的部位均很難承受氣囊的沖擊力。而駕乘人員系上安全帶后,可以和氣囊保持一段25至30厘米的安全距離,且不會在發(fā)生碰撞時急速前沖。這樣既能避免胸口受過強的撞擊,也可以保護頭部、頸部不受傷害。如果不系好安全帶,即使有氣囊,在碰撞時也可能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乘車時與氣囊保持合適的距離。一般來說駕駛員在駕車時不宜前傾,坐姿要緊貼座位,背椅調到能夠舒適地控制汽車為好。不要將頭部、胸部、頸部放在安全氣囊彈出處,應與氣囊彈出處保持30cm以上的距離,防止氣囊彈出時掀開汽車面板以及氣囊本身對這些脆弱部位的直接進行沖擊。同時,這樣做也可以為身體前傾留有緩沖距離,減小氣囊對身體的沖擊力,降低傷害程度。
不要在氣囊的前方、上方或近處放置物品。注意不要在氣囊的前方、上方或近處放置物品,因為在緊急時刻這些物品有可能妨礙氣囊充氣或被拋射出去,造成更大的危險。
保證胸部與方向盤保持一定距離。要保證安全氣囊真正起到安全的作用,駕乘人員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駕乘習慣, 胸部要離方向盤20至30厘米的距離,這樣才能在車輛受到撞擊的情況下?lián)碛凶銐虻木嚯x進行緩沖,降低方向盤對駕駛員的傷害。
避免高溫與靜電。安全氣囊裝置的部件應妥善保管,避免將氣囊在85度以上的高溫環(huán)境下長期放置,例如汽車在長途行駛時車內部件溫度升高、冬季空調加熱系統(tǒng)長時間打開,都容易導致氣囊系統(tǒng)因溫度、靜電產生而失靈或者誤判。一旦氣囊因接觸高溫出現(xiàn)萎縮、裂縫、漏洞,或者其感應、控制系統(tǒng)被高溫、靜電擾亂,會導致安全氣囊無法正常彈出或者無故彈出,傷及車內人員生命。
不要擅自改變安全氣囊系統(tǒng)及周邊布置。不能擅自改動系統(tǒng)的線路和組件,不要隨意更改保險桿和車輛前部結構,以保證安全氣囊系統(tǒng)能正常運行。在車內安裝CD、收音機等附件時,要遵守廠家的規(guī)定,以免線路變導致安全氣囊無法正常使用。
觸發(fā)后安全氣囊需更換。氣囊在碰撞引爆后,就不再具有保護能力,每個氣囊只能使用一次。氣囊是一次性產品,在引爆后須回維修廠家重新更 換一個新的氣囊。因車型不同,安全氣囊的價格也不相同。重新安裝一套新氣囊的同時括感應系統(tǒng)和電腦控制器也應該隨之更換。
氣囊保養(yǎng)好,安全多加分
除了正確使用安全氣囊,平時對氣囊的細心養(yǎng)護也十分重要,正確、合理的檢修、養(yǎng)護能夠保證安全氣囊可以迅速、有效地工作,在危機關頭保護車內人員的生命安全。
配備了安全氣囊的車輛在儀表盤上裝有安全氣囊指示燈,在正常情況下,點火開關轉到ACC位置或者ON位置時,警告燈會亮大約四至五秒鐘進行自檢,然后熄滅。如果安全氣囊系統(tǒng)存在故障,無法正常工作,警告燈會一直亮起。此時,應該應立即進行維修,以免出現(xiàn)氣囊失靈或誤彈,對車內人員造成傷害。
除了以上的日常檢查,還要在使用期內定期檢查安全氣囊的各項指標。車輛在正常使用周期內安全氣囊基本不會發(fā)生故障,每行駛一至兩萬公里后需要到4S店檢查安全氣囊及其附屬部件。同時,安全氣囊也有“保質期”,一般來說安全氣囊都可保持8~10年的有效期,如果安全氣囊時間長達5年以上,級應該每個季度都要對車輛安全氣囊系統(tǒng)進行徹底檢測,有條件的話應在使用期限到期之前及時更換氣囊。
在保養(yǎng)與日常駕駛過程中也要注意,中安全氣囊所在的部位不應該受到過度的敲打與撞擊,更不應該用水去直接沖洗氣囊位置,要保證安全氣囊的干燥,以防氣囊受潮,在發(fā)生事故時無法及時彈出。
后記:有利有弊在人為
雖然人們對安全氣囊的討論還在繼續(xù),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由于安全氣囊的存在,交通事故當中車內人員的存活率會被提高10%。
雖然安全氣囊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們的生命安全,但是我們也不能將所有的安全寄托給設定好的程序與機械。當我們駕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更要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駕駛習慣,在源頭杜絕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安全氣囊新應用
氣囊式安全帶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已研發(fā)出一種帶氣囊的汽車后座安全帶。這種新式安全帶的獨特之處是,將保護生命安全的兩大汽車裝置:氣囊與安全的特點帶集于一身。氣囊內置于安全中從帶扣到乘客肩膀的位置。一旦發(fā)生碰撞,汽車就會發(fā)出信號釋放氣囊。這種內置氣囊的安全帶比普通安全帶更寬,有助于分散使用者在撞車時胸部所受到的沖擊力,還能支撐頭部和頸部,減少使用者受傷的可能性。與從方向盤或儀表盤內釋放的前座氣囊相比,這種安全帶內置氣囊的充氣過程較“溫和”,更有利保護兒童和老年人安全。
手機安全氣囊
將移動傳感技術植入智能手機,當手機摔落時能夠探測到,在摔落在地面之前啟動迷你氣囊,來保護手機的屏幕與外殼。這項手機安全系統(tǒng)是亞馬遜公司最新的專利。該系統(tǒng)內置一個陀螺儀、相機和其它傳感器用于探測當手機設備進入空中摔落狀態(tài),在手機摔落至地面之前,手機安全系統(tǒng)能夠探測到這種損壞危險性。如果這種危害性超出了臨界值,手機安全系統(tǒng)將啟動,通過釋放氣囊減少可能出現(xiàn)的損害,或者通過噴射氣流來改變手機跌落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