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分析我院門診處方在進行處方點評前后的質量變化。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2年6~12月(處方點評前)門診處方1763張以及2013年1~6月(處方點評后)門診處方1771張,對兩個時期內不合格處方的類型及比例進行綜合比較。結果 處方點評后的不合格處方張數明顯少于處方點評前(P<0.05),處方點評后的總合格率為96.44%顯著高于點評前的85.65%( P<0.01)。結論 實行處方點評可有效提高門診處方的質量,從而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處方點評;門診處方;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6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0-158-02
2007年國家衛(wèi)生部推出的《處方管理辦法》[1]將處方點評納入醫(yī)院處方管理工作當中,2010 年下發(fā)了《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2]通知,2012年國家衛(wèi)生部又下發(fā)了84號令關于對處方點評的規(guī)范化措施[3-4],足見我國衛(wèi)生部對醫(yī)院處方點評工作及促進醫(yī)院合理用藥的的高度重視。我院通過在門診開展處方點評審查,分析比較點評前后兩段時間內門診處方的質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查處方點評前我院2012年6~12月(節(jié)、假日除外)門診處方1763張;另隨機抽取處方點評后2013年1~6月(節(jié)、假日除外)門診處方1771張。
1.2 研究方法
由臨床藥師與我院質檢部門共同負責進行審查,篩選出不合格的處方,分析統(tǒng)計兩個時期不合格處方的數量及類型,計算出各類型不合格處方及總不合格處方占該期總處方張數的百分比,比較分析處方點評前后我院門診處方的質量變化,總結本次處方點評中的各項有利措施,記錄抽查的點評前、后處方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歸納總結。
1.3 點評的內容
(1)處方書寫:根據處方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5],主要審查處方的前記、正文、后記三個主體部分的內容、項目是否填寫且清晰、完整;(2)處方開具:按照《處方管理辦法》[6]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審查,內容包括是否按藥品的適應證、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證及注意事項等來開具處方;(3)處方合理性:檢查處方所示服藥時間、用藥劑量、給藥方法是否正確,用藥與疾病診斷是否符,是否有藥物配伍禁忌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數據,組間率比較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點評前后處方質量比較:點評前不合格處方共253張,不合格率為14.35%(253/1763);點評后不合格處方共63張,不合格率為3.56%(63/1771),點評前后不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26.406,P=0.000),具體見表1。
3 討論
3.1 處方書寫常見問題
2007年頒布的《處方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醫(yī)生開具處方時必須要求字跡清楚、不得涂改,如需要修改,需要在修改處簽名,并且注明修改時間[6],通過本次點評審查,可以發(fā)現上述關鍵點都是容易被臨床醫(yī)生容忽略的。另外,個別醫(yī)生一張?zhí)幏介_藥超過 5種或處方單開藥剩下空白處沒劃結束符等,為了更好的解決處方書寫等問題,較好的方法是開具電子處方,能夠有效減緩審方及調劑壓力、提高處方合格率,藥劑人員也有更多時間進行合理用藥。
3.2 處方中用藥合理性
(1)服藥時間不正確,如孟魯斯特片對患有過敏疾病和哮喘的患者應在每晚服藥1次,但部分處方仍是按常規(guī)寫的早上服藥;(2)用藥超劑量或劑量不足,如非洛地平緩釋片和硝苯地平控釋片這類緩控釋類藥物,正規(guī)是1次/d,如療效不理想,只能換藥或聯合用藥,而進行劑量增加是無意義的,但部分門診處方中仍經常出現2次/d及以上的現象,又如厄貝沙坦片,其口服起始劑量是0.1g,1次/d,可根據病情增至0.3g,1次/d,其消除半衰期是10~15h,部分處方中開至2次/d,這樣就使得患者血藥濃度過高;(3)溶媒錯誤,如血必凈注射液應加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滴注,而處方中用葡萄糖做溶媒,這樣可能會因為液體pH改變或其他效應出現肉眼看不見的結晶等;(4)老人和小孩用藥需謹慎,60歲以上的老人由于肝腎功能下降,大部分用藥應減量,尤其對肝腎有明顯損害(如慶大霉素等)的藥品更須謹慎,小孩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可引起關節(jié)軟骨病變,但在本次點評中有門診處方出現給12歲以下患者靜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經藥師提示后立即改正;(5)配伍禁忌,如胰島素與還原性維生素C注射液混配后會降低胰島素效價,但仍發(fā)現有處方將兩種藥物進行混配靜滴。
3.3 總結及展望
我院通過對門診處方實行處方點評半年后,發(fā)現門診處方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因此,在此特將我院本次點評中所總結的經驗予以大家分享,旨在為臨床合理用藥作出建議:(1)必須建立健全的處方點評審核制度,并在醫(yī)、藥、患三方面廣泛開展;(2)藥劑科每天篩選出不合格的處方,每日將不合格處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找出經常性的問題并反饋給臨床醫(yī)師,提示其修改,從而提高處方質量;(3)門診藥師應該加強對醫(yī)生處方的全面審核,并對不符合規(guī)定、不合格的處方進行登記、統(tǒng)計及研究分析;(4)門診藥房人員在平時工作中應有“嚴把處方關”[7]的意識,并且應該嚴格執(zhí)行臨床處方“四查十對”[8-9]的審核制度;(5)發(fā)現處方問題,藥師應及時與醫(yī)師進行溝通、探討,確定擬出合理的用藥方案,確定是把準確的藥品發(fā)放給患者;(6)處方質量與科室獎金掛鉤:每月有臨床藥師(專人)對門診各科室處方進行隨機抽查及評價,統(tǒng)計、分析不合格處方,寫出處方點評報告,將每月的點評結果在院內進行公布,較為典型的不合格處方應與相關醫(yī)生進行及時溝通,意見反饋后若無異議,則交由醫(yī)務處質量管理科統(tǒng)一扣除各科醫(yī)務質量考評分(與科室獎金掛鉤)[10]。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我院通過實行上述各項措施為主的處方點評工作后,門診處方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可以說處方點評制度是卓有成效的,能對臨床醫(yī)師的不合理用藥進行有效主動干預,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水平,促進我院醫(yī)療質量的不斷提升,但在實施處方點評制度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實際問題,而且還要適應新的藥物法規(guī)、制度,因此,處方點評制度還需要在以后的不斷實施過程中逐步改進和完善,以使其均有更高科學性及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吳曉玲,謝奕丹.醫(yī)院處方點評模式的研究[J].醫(yī)藥導報,2010,29 (1):1-4.
[2] 周新,劉瑞凝,李宏杰.門診處方點評實踐及用藥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1):87-89.
[3] 李茜,尤海生,孫青,等.某三級甲等教學醫(yī)院門診處方點評及用藥分析[J].中國藥師,2013,16(2):275-277.
[4] 沈榮生.臨床藥師參與處方點評工作的持續(xù)質量改進[J].醫(yī)藥導報,2013,32(1):116-118.
[5] 劉艷杰,李琳,吳燁青.上海市徐匯區(qū)醫(yī)療機構處方點評工作現狀調查[J].上海預防醫(yī)學,2013,25(2):87-88.
[6] 朱少惠,梁永洪,梁秀梅,等.處方點評意見反饋制度對促進合理用藥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5):157-159.
[7] 李麗,梁忠明,莫敏施.處方點評對我院門診處方質量的促進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9):180-182.
[8] 林平,吳雪,趙懷全,等.點評人員對處方點評結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藥房,2012,23(45):4313-4314.
[9] 趙懷全,林平.關于處方點評中不合理處方判定標準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藥物警戒,2012,9(6):367-369.
[10] 黃毅嵐,葉云,肖順林.我院門診抗菌藥物專項整治處方點評模式的建立與應用[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2,35(6):622-624.
(收稿日期: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