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A-0074-01
新課程標準指出:“當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促使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并運用祖國的語言和文字實現(xiàn)交流與溝通,同時借助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不斷促進自身思想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以及自身的成長。”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和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學生可借助廣泛的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也為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學生如果掌握了良好的閱讀方法,則可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實現(xiàn)讀者與作者情感的交流與融合,并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且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引起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與重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小學語文作為語文整體學習的基礎階段,其閱讀能力直接關系到日后的學習,教師應關注并重視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的激發(fā),將興趣作為其閱讀的內在驅動力,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地進行閱讀練習,提高閱讀的效率與質量,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石榴》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如用多媒體等播放有關石榴的圖片或影像視頻,實現(xiàn)課堂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從視、聽、色、聲等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教師也可通過設置角色朗讀,或啟發(fā)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語言,在審美體驗中加深對文章的思考。學生在這樣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更易于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與熱情。
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古語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語文教師應關注學生正確閱讀方法的傳授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提醒學生不只用眼睛看,還應用心、手、嘴去記、去讀,尤其是一些經(jīng)典作品的閱讀,更需要用心體會和探索。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掌握初讀、品讀、默讀及朗讀等多種閱讀方法,準確掌握文章主旨,實現(xiàn)對文章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少年閏土》和《小英雄雨來》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通過比較閱讀,了解了兩篇文章的體裁都是小說,前者反映的是少年閏土的聰明能干,而后者則反映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優(yōu)秀品質等。
三、將閱讀教學延伸至課外生活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知識應來源于生活,并最終為生活服務。當前素質教育要求語文閱讀教學要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更好地接受與理解教材內容。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其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現(xiàn),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語言類、童話類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或對話朗讀,也可讓學生編排課本劇,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練習;另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間、課外活動,比如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在參與豐富多彩的閱讀練習的同時,享受閱讀的快樂與樂趣,并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并作用于其語文素質的提高。教師應不斷開創(chuàng)新型閱讀教學策略,靈活多變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的熱情,并通過閱讀訓練獲取更多的課內課外知識,增長閱歷與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