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天鵝的故事》 對話 體驗 品讀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A-0055-01
《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作者用飽蘸深情的筆觸描述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故事,表現(xiàn)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讀過以后,給讀者留下的是感動、震撼,以及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敬畏和對生命意義的思索。課文第五自然段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特寫鏡頭——老天鵝破冰,精煉的三句話條理清晰,層層遞進。首先具體描述老天鵝第一次破冰的情景,接著介紹破冰的結果,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破冰場面。文中,“騰空而起”“石頭似的”“第二次,第三次”等詞句無不準確、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只為生存而勇敢、果斷、不畏犧牲的老天鵝形象。那么,如何讓學生深入淺出地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呢?
一、對話,讓課堂更和諧
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筆者摒棄了教師講授的傳統(tǒng)教學,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哪些地方讓你讀出了這只老天鵝的勇敢和頑強,畫一畫有關詞語或句子,也可以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想。學生品讀文本、相互交流,找到了關鍵句:“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可是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筆者順勢追問:這句話的哪些詞寫出了這只老天鵝的勇敢呢?學生扣住了“騰空而起”“石頭似的”“重重地撲打”幾個重點詞句暢所欲言:“‘石頭似的’,是運用打比方的手法說明老天鵝的身體很堅硬”;“老天鵝飛得很高,所以沖下來的時候力量大,才能‘重重地’撲打”;“只有破冰才能找到吃的,所以老天鵝必須奮力一搏”。整個教學過程筆者并沒有牽著學生的思維走,而是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在對話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二、體驗,讓課堂更高效
體驗能讓情感直抵兒童內(nèi)心,從而實現(xiàn)主體與外部世界的溝通,實現(xiàn)文本知識向情感能力的轉化。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中,筆者遇到了幾個難點,面對“騰空而起”一詞,學生一時語塞,只能說出其意思是飛得高。筆者再問:從這個詞你們還讀出了什么呢?學生沉默。筆者靈機一動,轉變了教學方法,邊聲情并茂地讀詞語,邊用雙手做出迅速往上的動作,學生立刻從筆者的手勢中獲得了啟發(fā),主動參與切身體驗,得出感悟:這只老天鵝不僅飛得高,還飛得快呢;勇敢的老天鵝,一瞬間便飛上了高空;這只老天鵝真聰明??!因為只有飛得既高又快,落下的沖力才大呀。
文中還有一處——“重重地撲打”,為了讓學生能設身處地體驗老天鵝破冰時劇烈的疼痛,筆者設計一個表演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握緊拳頭,把桌面當成湖面,重重地撲打下去。結果,一陣“咚咚咚”的聲響之后,有的學生疼得齜牙咧嘴,有的立刻直甩手,筆者順勢追問:能說說你此刻的感受嗎?學生答:“一陣陣鉆心的疼??!我的手都紅了!”“我們用的是拳頭,而老天鵝用的是柔軟的胸脯去撞擊冰面,肯定會受傷的!”“勇敢的老天鵝,明知危險重重仍然決定破冰,真是一位令人贊嘆的‘勇士’??!”無需枯燥的說教,這樣生動鮮活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深刻地感悟文本,一個機智勇敢的老天鵝,一個絕不向命運低頭的勇士便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三、品讀,讓課堂更精彩
文本浸潤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源泉,教師指導學生在文章動情處品讀,感受作者傳遞的情感并與文本充分地對話,是領悟文章精華的關鍵。老天鵝一次次的騰空而起讓人動容,那一幕幕悲壯的畫面讓人震撼,文中的省略號又是情景交融的無聲描述。
師:此時此刻老天鵝已經(jīng)把自己的身體當做了破冰的工具,多么勇敢的鳥兒啊!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引讀,出示: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
師:你會讀這句話嗎?(生踴躍舉手)
生1: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重讀“第二次,第三次”,聲音逐漸高昂,語速放慢)
生2:老師,我也來試試!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突出“第二次,第三次”,聲音鏗鏘有力,但故意輕讀)
師:在座的小評委,說說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3:我聽出他們的讀法不太一樣,但是都讓我感覺到了這只老天鵝的勇敢頑強。
師:說得有道理!透過文字,腦海中像放電影似的浮現(xiàn)出畫面了嗎?
生4:聽了他們的朗讀,我仿佛看見這只老天鵝此時已經(jīng)受傷了,片片羽毛散落在湖面上。
生5:是啊,它柔軟的身體一定疼痛無比,但是它卻咬牙堅持,一次次毫不猶豫地向冰面撲去。
生6:一個小小的省略號,讓我感受到這只老天鵝面對困難不屈服,不放棄,有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
師:孩子,我為你鼓掌!這個(手指向省略號)符號包含著生動的情感。還有——
眾生:第四次,第五次。
師:甚至是——
眾生:第六次,第七次。
師:來,帶著我們的理解,帶著我們的敬佩,再次齊讀!
通過教師的引導,抓住文章的動情處,學生在讀中感悟,升華情感,使語文課堂綻放光彩。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