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這句話說明了做筆記的重要性。做筆記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文章思路,加深文章理解,提高思考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古往今來,凡善于讀書者,總喜歡在書上勾勾畫畫記記,使讀書效益大為提高??稍谛W階段,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做筆記的能力一直沒有引起老師們足夠的重視。于是每每都會聽到初中老師抱怨說,現在的初一新生連做筆記的意識都沒有,只是傻傻地聽,小學老師不知道都是怎么教的?我心里總覺得不是個滋味。的確,在小學階段,以前我們忽略了教給學生做筆記的方法,也沒有強調學生應該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才導致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效率低下。
關鍵詞:爛筆頭;高效;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3-0-01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好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我簡單介紹我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不動筆墨不讀書
魯迅先生曾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做讀書筆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和記憶課文的內容,記錄學生的思維痕跡,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豐富知識、積累資料,便于復習,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我們在課內課外積極倡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養(yǎng)成讀書學文做筆記的好習慣。
(1)在預習課文中做筆記提高自學能力
進入中高年級,預習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學習能力,我認為預習是運用語文能力自主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途徑??陕匚野l(fā)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預習,還只是停留在讀讀課文,認認生字新詞,標標自然段上。于是我要求學生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自主閱讀,可以把自己的讀書體會及查閱的資料要點標注到書上,筆記與內容挨門對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文及知識有更透徹的理解。也可以把自己不懂或者想知道的問題批注到書的空白處,以便在課堂上質疑討論。學生通過這樣有效地預習,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能讀通課文,簡單了解課文內容,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資料,為學習新課打下基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品評感悟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并能提出自己關于內容、文體中不懂的問題。例如我在教學《趙州橋》一文時,學生通過預習搜集到得資料,在書中第二自然段旁批注了:趙州橋從建造時到現在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zhàn)亂和多次地震。以此來說明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在檢查預習時,學生通過預習,梳理了自己不懂的問題:“為什么伯父說四周黑洞洞的,這里的‘四周黑洞洞’怎么理解?”“在寫救助黃包車車夫時,作者在描寫伯父神態(tài)時,為什么用了兩個‘清清楚楚’呢?”學生通過在預習時做筆記,既提高了自主讀書的能力,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2)在課堂教學中做筆記提高思考能力
課改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無論是在備課時,還是在課堂上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在近幾年的課堂上,我們慢慢發(fā)現課堂成了班里少數學生展示的舞臺,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配角。這部分學生習慣于裝認真,裝思考,實則思想游離于課堂之外;習慣于只聽別人怎么說,怎么想,而不能積極參與到問題地思考中去。如何讓課堂上的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我想最高效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在聽課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記筆記就要求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各方面協(xié)同活動,這樣就有助于集中注意,專心聽好課。因為如果不專心,往往就會跟不上課堂教學的節(jié)拍。而且做筆記的過程也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不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課堂筆記是思維結果的重要載體。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我設計一個主問題: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然后留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的時間,學生就可以在書上找出相關語句,在旁邊批準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集體交流。雖然只是多了一個做筆記批準的環(huán)節(jié),可是做與不做效果卻大不相同,做筆記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問題,注意力集中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在課外閱讀中做筆記提高閱讀能力
學生大都喜歡讀課外書,可往往是囫圇吞棗,讀了后面忘前面。一本書讀完后,知道故事的梗概。時間一久,連故事的內容也想不起來了。所以我提倡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邊讀邊記,這里的“做筆記”,是指在讀的過程中,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邊簡單寫寫自己的感受。等整本書讀完后,瀏覽自己的筆記內容,寫寫讀書感受。這樣的讀書學生才會有所收獲,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二、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中除了傾聽教師的講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把教師的講解梳理成自己的筆記,而做筆記的過程,也是學生識記理解的過程,同時也便于日后復習。研究表明,對于同一時段學習材料,做筆記的同學比不做筆記的同學成績提高兩倍,充分說明了做筆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說明了做筆記能提高學習效率,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
(1)課堂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筆記除了批注自己讀書的感悟體會外,還應該記錄老師教授課文的過程中出示的和課文學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簡介、補充資料等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便于日后復習回顧。此外還應該記錄老師的精彩板書內容,因為板書是一篇課文內容的高度濃縮,可以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同時,遷移學習寫作方法。對于老師所講的重要地方同學們的精彩回答;也可結合自己聽課時的體會和感悟記下來。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時,在理解晏子反駁楚王齊國人多的句子時,我出示了《晏子春秋》中的原句“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mèi)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zhǒng)而在,何為無人?!焙驼n文相關語句對比閱讀。學生通過比較閱讀,理解了課文“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實質包含三個成語,也準確理解了三個成語的意思。然后我要求學生把三個成語寫到相應句子的旁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積累豐富的語言。
(2)課外筆記提高寫作能力
課外讀書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他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課外筆記摘抄好詞佳句,寫讀書感悟。閱讀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從中汲取了文中的精華,從而掌握了更多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寫作能力大大提高。
結束語
語文學習要有良好的習慣,而讓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好習慣,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因為學生在做筆記的過程中,手、腦、眼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所作的筆記印象較深,所謂“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這個道理,近人孫得謙說:“自一經手抄,當時意既專注,可使過目不忘,較之泛泛瀏覽迥乎不同,吾是以抄讀之為而益宏多也?!辈浑y看出,讓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