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城市中的生活型道路的綠化工作和起到類型的道路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方式,在生活型道路中包括:城市中的各個街道、游賞性的步道和生活工作型三種不同的形式,因此在進行綠化的過程中采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本文針對城市生活型道路的綠化景觀的設計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在設計的過程中保證景觀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等方面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設計方法
在城市的綠化工作中,對于道路的綠化發(fā)展較為迅速,綠化和修路同時進行。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城市道路中主要包括交通型的道路和生活型的道路,其中生活型的道路主要是供人們在生活和出行過程中進行使用,為人們提供生活交通的便利。和城市中的主干道相比,生活型的道路在使用功能、尺寸和路面寬度等方面以及使用中的交通流量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對道路兩邊的綠化景觀進行設計時,也和主干道的設計方法不同。對生活型道路的綠化措施進行研究對于城市道路的整體綠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的條件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1生活型道路綠化景觀的具體類型
在城市中,生活型道路和其他使用的高速路以及其他的交通道路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在對其進行綠化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道路的路面寬度、和人流量等因素。在城市中,通常將生活型道路的綠化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包括城市街道綠化、游賞步道綠化和生活工作道路綠化。
1.1城市街道綠化
在城市中的街道主要分布在城市中的各個支干道,在道路中通過的車輛數(shù)量較少,路面的整體寬度較窄,主要分布在城市中的一些年代較久的街區(qū)和新城區(qū)的支干道中。在道路的使用過程中通常為人行和小型車輛的行駛。在對這一類的道路進行綠化的過程中主要對道路兩旁的綠地、樹木以及花壇等進行綠化,從而使得城市街道在整體上得到美化。在城市的生活型街道中主要以街道中的花臺的綠化為主要的綠化形式。在城市街道系統(tǒng)中進行植物的綠化需要遵守一街一景的原則,保證景觀設置的合理性和視覺效果,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在城市的街道中,并沒有對機動車輛做出明確的限制,在進行機動車道的設置時期寬度較窄,在大部分的道路中并沒有將車道和人行道進行明確的區(qū)分,在少數(shù)的街道中采用的是機動車和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分隔線上種植行道樹的形式。在進行城市街道綠化的過程中,將花壇和道路兩旁的樹木種植進行有效結合,實現(xiàn)空間內的連接面中的各種景觀相適應的綠化效果。
1.2游賞步道綠化
在進行游賞步道的綠化時,要充分考慮其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多的特點,尤其是在進行一些商業(yè)步行街和沿江路以及公園中的道路步道的綠化時要充分考慮供行人游賞所用的道路的綠化,從而為市民的正常行走提供有力的條件,同時也對與城市整體的道路綠化進行了充分的細化。城市中的步行街是公共空間中的重要休閑空間,在對這些道路兩旁的植物進行綠化的過程中不僅要能夠滿足公眾空間的綠化要求,還要設置相應的市民休閑空間,進行花壇、雕像的布置和相應的游樂場地的設置。在進行步行街街道綠化的過程中,可以設置和街道整體相呼應的雕塑,為了在道路中增加自然景觀的設置效果,可以針對道路景觀中的雕塑的外在形式和使用功能進行設計,在和當?shù)氐奈幕厣嘟Y合的基礎上使得道路具有自然、有趣的特點,從而使得游賞型步道更加具有特色。
1.3生活工作道路綠化
對生活工作道路進行的綠化主要是指在各個居住區(qū)內和企業(yè)以及事業(yè)區(qū)域內使用的道路,在這些環(huán)境中,居民的聚集程度較高,在使用中的道路類型主要分為居住區(qū)和辦公區(qū)的道路綠化。在居民區(qū)中的道路主要是對各個住宅之間進行連接的道路,主要為游園式,寬度為兩米左右,供行人和小型車輛使用。在布置綠化道時要在道路之外的一米左右,為之后大型的消防車和急救車的使用提供便利。在綠化中緊靠路邊進行植物的栽種,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突出道路景觀的特點。在行道樹的設計過程中擺脫以往的固定行列的設計模式,采用生態(tài)和變化的方式對樹種進行選擇和合理配置。
2生活型道路綠化景觀的設計要求和設計方法
2.1精致美觀
生活型道路主要是供人們生活使用的道路,因此在對路邊的景觀進行設計時,就要求其能夠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建設出觀賞型的道路就不能夠將植被和色彩進行大面積的使用,如果色塊過長,就不能夠保證整體的景觀效果,降低了觀賞性。同時設置時也要做到精美和細致,對景觀的細部進行嚴格設計,實現(xiàn)整體景觀的精美的要求。
2.2實用性
生活型道路景觀的設計要能夠滿足實用性的要求,在夏季為人們的出行提供陰涼,同時在冬季也要能夠滿足陽光的照射條件。因此就要對樹形進行充分的考慮,將不同季節(jié)生長的樹木進行搭配,保證其整體的空間效果。
2.3合理選擇植物
在生活型道路的綠化過程中,要保證植物的選擇能夠和道路的整體環(huán)境適合,綜合使用多種樹種,提高綠化效果,保證整體的美觀性。在底層灌木植物的選擇中不僅要保證其色彩和尺寸的合理性,還要保證其能夠為產生芳香的氣味,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
在進行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的設計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對于行道樹的種植,種植的樹木要能夠保證人行和車輛的行走能夠滿足安全性的使用要求。在綠化設計中將行道樹和花壇植物進行充分結合,滿足道路的使用功能。由于生活型道路的路面較窄因此就要將植物進行單排種植,根據樹冠的最大面積確定株距。種植的樹種的枝干的直徑最小為5cm以上,樹木的第一個分支點要超過行人的高度,保證道路的正常通行,對于車輛和行人共同使用的道路中,要滿足其同行的安全需要。
其次是在進行道路的色彩搭配的設計時要使其能夠滿足視覺效果。在生活型道路的設置中,要保證其色彩設置能夠具有一定的特點,將色帶的寬度設置為固定距離,在每隔一段距離就進行重復設置,色彩的設置受到路面的寬度和整體效果的影響,因此就要保證色塊設置的合理性,采用多樣化的圖案設置,增強其觀賞效果。
再次,利用景觀小品進行設計,能夠增強道路的文化效果和舒適性,在游賞步道中設置景觀,例如噴泉、雕塑等,使景觀增添情趣。在步道中設置噴水池和樹陣不僅能夠有效的節(jié)省空間,同時也能夠為行人的通過提供便利,同時也能夠使景觀更加生動。在步道中設置雕塑是對城市的文化和歷史的良好反應,在道路綠化中進行使用不僅能夠對景觀起到裝飾作用,同時也將更多的文化元素加入到了生活環(huán)境中。
最后,在進行設計時要保證植物的設計效果具有節(jié)奏感,為道路中的行人和車輛提供導向作用,這就需要對植物的種類選擇進行考慮,利用不同的植物體現(xiàn)出節(jié)奏感,在植物中增加球狀植物和柱狀植物,集合道路的彎曲程度,體現(xiàn)出景觀中的節(jié)奏感。
3結束語
對城市道路景觀進行的綠化是將人工藝術和自然環(huán)境進行充分結合的有力方式,其在設計的過程中體體現(xiàn)出的藝術美和意境是對城市文化的充分體現(xiàn),同時也是對于綠化景觀的融合和進一步地升華。生活型道路是城市道路中的重要部分,其對于城市中的人們有著十分重要的連接作用。在進行城市生活道路的建設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能夠充分發(fā)揮道路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加強對于生活化道路的綠化建設能夠有力推進城市整體環(huán)境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實現(xiàn)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有著十分積極地意義。
參考文獻:
[1]袁照杰.道路景觀綠化設計的探討[J].山西建筑.2009(2).
[2]李翔.城市道路景觀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7).
[3]徐文輝、范義榮.杭州市城市街道綠化的研究[J].中國園林.2007(9).
[4]何平、彭重華.城市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9.
[5]陳光堯,盧建元,駱偉峰.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