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政治這門學科在中考、高中中的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而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才能調(diào)動中學生對政治這門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呢?這得取決于中學政治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想方設法使中學生對政治課從厭學變?yōu)闃穼W,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掌握知識。筆者認為,教師應從課堂教學方法方面入手,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抓好導入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往往取決于一堂課的起始和導入環(huán)節(jié)。它猶如社戲中的一套開場鑼鼓,又像長劇的序幕和交響樂的序曲,其作用絕不可小視。要使學生能迅速地進入課堂角色并具有積極而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教師不能拘泥于某種方式,而必須想方設法用多種方式導入。
例如,筆者在教學“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時,以講述一則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開場:很久以前,有一個小伙子戀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當小伙子向她求婚時,姑娘卻堅持提出要其掏出母親的心去迎娶。小伙子無奈,回家掏出了母親的心。當他捧著母親滾燙的心向姑娘奔去時,不小心摔倒了。此時,那顆心開口了:“孩子……你摔壞了沒有?”講到這里,學生們聽得入神了,有的學生眼里閃動著晶瑩的淚花。筆者稍作停頓后又啟發(fā)道:“同學們,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那樣的無私、那樣的純真。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應怎樣去對待自己的祖國母親呢?”這樣的導入,不僅渲染了課堂的氣氛,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學中,特別是在某些重要原理的教學上,通過設疑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爭辯,能激發(fā)學生、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索未知的領(lǐng)域,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在誘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所提的問題要有思維價值,使學生經(jīng)過困惑、焦慮、爭論、思索,最終能解決。教師對那些能“拋卻常解另辟新徑”的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要加以表揚和鼓勵,這樣,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雖苦猶樂”,從而提高興趣、增強信心。
例如,在教學“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理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筆者有意提出了一個“桌子與桌子的觀念誰先誰后”的問題,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激烈爭論。
有的說:“當然是先有桌子的觀念啦!要不世界上第一張桌子是怎么造出來的呢?”有的說:“不對,沒有桌子,怎么可能會有桌子的觀念呢?”“那你說第一張桌子是依據(jù)什么造出來的呢?”……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各執(zhí)一詞,各說各理。學生討論的過程就是開動思維機器、充分思考、積極尋找答案的過程。究竟誰是誰非,筆者不急于下結(jié)論,而是請了幾位思考較成熟的學生談自己的見解。一個學生說:“我想,還是先有桌子,后產(chǎn)生桌子的概念。因為遠古時代的桌子一定不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最初的桌子是天然的,如自然界中的一塊大石頭、一個木頭樁子,就可能是桌子。人們把捕捉到的野獸放在上面分食,感到很方便,于是慢慢產(chǎn)生了關(guān)于桌子的概念?!惫P者覺得這個學生的思路不錯,及時加以肯定,進行小結(jié)。在爭辯中,雖然有些問題一時難以說清楚,但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消除了那種“學政治沒勁”的想法。
三、教學深入淺出
政治概念、原理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中學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水平有限,科學思維能力較弱,在學習和掌握時有一定難度。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避免照本宣科或以抽象的語言講解抽象的概念,應善于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把科學性寓于趣味性中,借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論。如選擇一兩個典型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來證實觀點,講一兩個生動的故事以引起興趣。教師應使用具體可感的語言來概括道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
例如,在講授主觀唯心主義及其錯誤時,為批判英國主觀唯心主義者貝克萊的錯誤命題“存在就是被感知”,筆者繪制了一幅漫畫:貝克萊在懸崖邊昂首闊步,對懸崖視而不見,大步跨向深淵。旁邊寫著:“只要閉上眼睛,世界上就不會存在什么懸崖?!笨吹截惪巳R的丑態(tài),學生不由哄堂大笑,頓時理解了主觀唯心主義的荒謬。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也正是因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才充分體現(xiàn)出政治課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和應用性。這也給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把握大綱和教材內(nèi)容的實質(zhì);另一方面,還要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了解社會實際,關(guān)注社會發(fā)展,把握社會熱點,緊扣時代脈搏。
例如,筆者在教學“堅持內(nèi)因外因相結(jié)合的觀點”時,運用了班上某位同學經(jīng)過努力使學習成績得以提高的例子說明教材中的原理,又用原理分析某同學學習成績提高的實際,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經(jīng)過努力可以使自己的成績提高這一客觀情況,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教學,能體現(xiàn)政治理論的真理性、社會性,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信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長遠興趣。
總之,激發(fā)課堂活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guān)鍵是教師如何去科學地選擇和運用。若教師能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實際和自身特長對各種教學方法加以靈活運用,并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新,那么,思想政治課一定會成為受廣大學生歡迎的課程。
【參考文獻】
[1]申廣.淺談如何創(chuàng)建高效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J].江西教育.2011年20期
[2]劉小寶.淺談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J].廣西教育.2011年08期
[3]陳志毅.政治課堂教學注重案例引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年06期
[4]王如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新探索——“導演式”課堂教學[J].江西教育;2011年15期
[5]閆淵.政治課堂互動交流的實踐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1年20期
[6]袁琨.由三節(jié)政治課互動教學片斷引發(fā)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11年07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定南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