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寫作的目標與內(nèi)容提出了諸多要求。要求圍繞人才培養(yǎng)需求,切合初中學生實際,是我們實施學生寫作教學的準則。本文作者聯(lián)系自身教學實際所談及的引入活水創(chuàng)新表達的相關(guān)話題值得我們思考。
【關(guān)鍵詞】引入活水;創(chuàng)新表達;策略思考
還記得有一年江蘇省中考試卷中有一篇打撈出來的考生作文,起先評卷老師將其判為36分,后來閱卷組長將其判為54分。這分值對于一個考生而言是何等珍貴,這件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方向,初中學生的寫作該有怎樣的活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為學生去引入新鮮的活水乃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議題。筆者以為只有為學生去引到新鮮活水,學生的創(chuàng)新表達才會有一定希望,反之學生所描敘的是老調(diào)重彈,再去矯揉造作也不會有著任何的出新之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關(guān)注學生的新鮮活水的引入成了我努力追求的方向。
一、挖掘文本內(nèi)容的生態(tài)氣息啟迪學生引入活水
我們應當看到,平時學生的作文之所以總是那樣的不切實際,總是那樣的高于現(xiàn)實好似一些文學作品,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學生受其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學生總是以為身邊不存在美,身邊的人和事就是寫出來總不會起到多大的轟動效應,這與老師在學生的習作中的不夠端正的言行舉止有關(guān)。所以,我們教師首先必須摒棄這樣的陋習,讓學生知道身邊存在著諸多的美。同時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文本的功能來啟迪我們的學生,我們只要去揣摩一下相關(guān)的篇目,文學大師們的選取材料總是在遵循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截取社會生活的。譬如老舍先生之所以能夠?qū)懗觥恶橊勏樽印肥紫染腿Q于映入他眼簾的一樁偶然的小事。這是一篇看上去無可推崇的文章,但也反映了一個社會底層人的勤勞,而又拼命掙錢維繼生活的優(yōu)秀人物形象。也就是因為他們“因小”而“見大”。這是從這個角度講,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也是可以去啟迪學生的,如我們所解讀的文本,篇篇目目都在渲染一種美德,告訴學生只要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相融的都應當成為我們所必須引入的活水,即使是一些陰暗現(xiàn)象只要你站在正義的角度去表明自己的正確心態(tài),也應當是我們可以引進的活水。
二、挖掘?qū)W生生活的感人氣息引領學生引入活水
要想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引到活水除去啟迪學生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去挖掘?qū)W生生活中的感人氣息。我們初中學生應當說目前的生活并非是豐富多彩的,因為學生都是常住于學校,他們近乎與自然完全隔離,也近乎與社會完全隔離。但這并不等于我們學生就已經(jīng)完全脫離了美,也不完全等于學生就失去了美。教育教學的實踐讓我深諳出這樣的道理,只要學生有一雙慧眼,其美總是存在著的。一次學生在飯?zhí)美锍燥?,后勤人員在分食時有一張桌子少數(shù)了一個雞腿,當同學們都已拿到雞腿時還有一名學生剛好才到。就在那學生因自己沒有雞腿而暫且發(fā)愣時,一個平常不讓大家注意的學生把雞腿往那學生的碗里一撩,大家注意了他嘴角上還露出了微笑。事后有學生告訴我這樁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我感到需向?qū)W生張揚。因此,我還真把這樁事當成了一回事,沒有去極力地鋪陳這事,而是以《微微一笑》作題,讓學生去寫好這篇文章,畢竟是我們學生親眼所見,也是我們學生親口說出。學生們感到十分逼真,再加之我們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安排材料以及處理語言的功底,好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能以自己頗有見地的表達而見長。抓住這次較為成功的練筆,向?qū)W生去“大肆”宣揚,美就蘊藏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平時去搜集美切不可因小而不為。我們只有多角度去觀察生活,才能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應當說,雖然是初中學生他們業(yè)已過多的過著飯來張口覺來閉眼的無憂無慮且又不知感恩的生活,這就需要因勢利導。
三、挖掘社會生活的誘人氣息促進學生引入活水
黨的十八大為我們描繪了建設美麗祖國的宏偉藍圖,應當說兩個“一百年”,任重而道遠,“美麗中國”涵蓋的內(nèi)容也比較豐富,人們的形象美,祖國的山河美,環(huán)境氣候美......可以說是無所不列。這就要求我們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要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身于美麗中國的建設中去。應當說這也為我們學生帶來了取之不盡的習作素材,因此,我們必須去做有心人,凡是能讓學生去領略的都要去讓學生領略。譬如說現(xiàn)在是學生踏青的最佳時期,不要以為中考在即就把學生光顧自然的權(quán)利剝奪。竊以為讓學生去踏青,既可以使學生領略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又可以建立起學生一定的責任意識,比如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的求美之心總是濃烈的,他們?nèi)绻姷揭恍┉h(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象,愛護之心保護之情定會油然而生。一次,筆者要求學生圍繞環(huán)境的保護或?qū)懹洈⑽?,或?qū)懽h論文,或?qū)懺姼?,由于在踏青時學生與環(huán)境已經(jīng)有了廣泛的接觸,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再加之學生又搜集了諸多保護環(huán)境的資料,尤其對保護環(huán)境的方法說得比較在情在理在法。筆者將其中比較優(yōu)秀的習作匯編成一本小冊子,發(fā)給學生家長,起到了極為廣泛的宣傳作用。學生也由此受到了一次不知不覺的教育,因為他們業(yè)已認識到:如果我們能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把眼睛“擦得更亮一點”,家事、國事、天下事都去關(guān)心起來,將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源泉。當然,針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我們還必須努力營造學生去事事關(guān)心的氛圍以及利于學生關(guān)心的條件,比如我在每天早晨的晨會上讓學生去說些自己的所見所聞,可以是國家的大事,也可以是身邊的小事。比如在學生的班會上,將學生一周來的所見所聞梳理成多種類型的事情,然后讓學生去討論,挖掘身邊的事、天下的事的美感,用他們的嘴對其進行評價。長此以往的訓練,應當說學生去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的習慣和能力總會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岳麓書社.2003
[3]田小華.讓作文綻放性靈的花朵.語文月刊.2008(10)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河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