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嫩枝扦插技術,是一項適用技術。此項技術在兩方面具有較大突破:一是可直取自根苗,解決了棗樹育苗取根難的問題;二是可育出真正意義上純正優(yōu)質的苗木,解決了適用技術領域內長久以來育苗難予純正優(yōu)質的問題。
1 嫩枝選擇
嫩枝選擇幼樹(1~3年生)、半木質化、在高溫條件下生長出來的嫩枝,皮層幼嫩,分生組織活力強,再生能力強,脫毒狀況良好,扦插易于成活,育出的苗木質量好。棗頭、二次枝、棗吊均可作為嫩枝扦插成活。棗頭生根最快,其次是二次枝,再次是棗吊。實踐中,應選擇棗頭和二次枝作扦插嫩枝。扦插任務量大時,要講究取枝方法。對幼樹進行刺激——平茬、修剪、刻傷、環(huán)剝,均可促使幼樹多抽條多生枝,措施得當,取枝量可大大增加。嫩枝采集時間為6—8月,扦插育苗時間與此同步。
2 嫩枝處理
對采回的嫩枝,要放置在陰涼處,噴水,用棚膜或濕麻袋遮蓋,盡量減少水分丟失。對嫩枝要做到當天采集、當天處理。扦插嫩枝的長度以15~20厘米為宜,平剪切口,除去下部5厘米內的枝葉。對剪切好的嫩枝要及時進行整理。下切口端要擺齊,切口向下,呈垂直狀,并陸續(xù)移入塑料盆內。擺滿后,及時進行促根處理。促根處理有多種方法,實踐中比較理想的是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將其用酒精溶解后,低濃度配制,萘乙酸1克對水10~20千克,吲哚丁酸0.1克對水1~2千克。二者分別配制好后,按9∶1的比例混合后使用。萘乙酸能使根增粗,吲哚丁酸能使根增多,二者按此比例混合使用,效果較好。使用時,將促根液倒入塑料盆內,淹嫩枝不低于3~5厘米,浸泡時間一般為12小時。
3 苗床構建
用粗河沙在上、含腐熟肥土層在下構建苗床。粗河沙結構疏松、通氣和保水性能良好,可滿足生根期間透氣、滲水需求;牛羊糞為主要肥料的土層,可提供生根所需的營養(yǎng)。河沙厚度不超過7厘米(灌水后保留4~5厘米),含肥土層不低于30厘米。土層施肥后深翻30厘米,耙平,踩實,隨后鋪沙。苗床使用前,要對沙層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劑可用高錳酸鉀1.5千克/公頃,用12噸水稀釋后使用。嫩枝愈傷組織形成后,生根具有暴發(fā)性,常常在1天之內,就能生根2厘米。沙層薄,根易穿透,生根就有了營養(yǎng)保證;沙層厚,根則不易穿透,且嫩枝自身營養(yǎng)不足,會影響扦插成活率。
4 扦插
扦插深度3厘米左右。實踐中,確定5厘米×12厘米或5厘米×15厘米的密度比較適宜,大棚成苗75~90萬株/公頃,質量、產量均能兼顧。扦插前,苗床要澆水,扦插后,插條要上小棚。同時,對溫度、濕度進行調節(jié),扦插與噴水要同時進行,邊插邊噴,插1片噴1片。
5 插后管理
5.1 消毒
消毒工作要貫穿整個生根周期(30~40天),且要定期進行。完成扦插、噴水后,要進行第1次消毒,之后每隔1天消毒1次。消毒要與當天最后一次噴水同步進行。將消毒液倒入水池中,啟動水泵噴出。消毒液采用多菌靈、百菌清、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等。
5.2 溫濕度調控
嫩枝愈傷組織形成需要7~15天,15天左右時開始生根,30天前后時結束,生根期間重點是調控溫、濕度。實踐中常遇到的是需要降溫,特別是在夏季。降溫的警戒線可確定為33℃。降溫的辦法主要是噴水,當噴水還不理想時,可再加1層遮陽網,切不可掀起棚膜通風降溫。一般情況下,每天10時噴第1次水,12時噴第2次水,每次噴2~3分鐘。13—14時,間隔20~30分鐘噴1次,噴水時間延長到3~5分鐘。15時后逐漸減下來,17時后停止噴水。陰天不噴水。生根后(20天后),噴水次數減半,總噴水量不減。
5.3 煉苗
扦插35~40天時,開始煉苗。去掉小棚,明水灌溉,2天后去掉遮陽網,少許通風,1周內逐步放大通風口。煉苗開始即可對所育苗木進行正常管理。煉苗期間的工作重點是培根。根系粗壯、多根、分布合理,即是壯苗。如果管理上不注意,苗木就會在高溫下任意生長,枝葉茂盛,當年高度能長到80~100厘米,但根系不發(fā)達。要使根系長好,就必須在這一時期降溫,做到生根高溫管理,煉苗低溫管理,限制苗木生長的溫度條件,迫使其將營養(yǎng)用于根部生長,做到根的長度大于枝條的長度。一般溫度控制在15~22℃即可。一年生苗根的長度能長到40~120厘米,而且根多。
5.4 培育大苗
煉苗在原棚內進行,苗木不作移栽。苗木生長到翌年春天時,開始移栽稀植,棚內栽12~15萬株/公頃。一年后,便可成定植大苗。一年生小苗也可定植,成活率與二年生的苗一樣,只是效益比大苗晚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