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5日,陜縣原種場從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曙光、華光、艷光,定植在無支柱水泥骨架大棚內(nèi),第2年開始結(jié)果,第3年單棚產(chǎn)1093千克,第4年進入盛果初期,產(chǎn)量1510千克,到2013年,產(chǎn)量每年在1200~1500千克,畝產(chǎn)值在1.1萬~2.0萬元,現(xiàn)將其栽培管理技術總結(jié)如下。
1 基本情況
三門峽市陜縣的年平均溫度為13.9°C,年平均降水量為652.9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354.3小時,無霜期219天。油桃示范棚的土壤為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1.9%,pH值為6.4。示范棚棚寬10米,長45米,棚邊角高1.2米,棚頂高3.5米,棚兩端用磚墻壘起,留有通風大門并掛有保溫門簾。南北走向,棚內(nèi)兩種栽植密度,即:株行距為1米×2米(2行)和1米×1.5米(4行)。棚兩邊采用無中心干的小冠開心形,中間4行采用有中心干的松塔形。
2 定植及當年的管理
2.1 定植
定植時挖深80厘米,寬80厘米的溝,將生土和熟土各放一邊,然后原土回填,回填到上層熟土30厘米時,將苗木放入,使根系舒展,每株撒施0.5千克過磷酸鈣與土混勻,回填至地表踏實后澆透水。
2.2 定植后當年的管理
2.2.1 整形修剪 為了使中間4行的樹體培養(yǎng)成松塔形,萌芽前在苗高70厘米處定干,4月下旬剪口下留20厘米整形帶,整形帶以下芽全部抹掉,去除剪口下第2芽(競爭枝),使中心干的新梢直立旺盛生長,中心干下面的新梢留2~3個,待長到50厘米時進行拿枝,開張角度至90°。對中心領導干延長頭留40厘米進行第1次摘心,5-7月保持中心領導干新梢旺盛生長,對其他新梢采用扭梢、拿枝、摘心控制,使樹體當年冬季形成樹高在1.3~1.6米,結(jié)果枝在6~8個的主干形樹形。
2.2.2 土肥水管理 分別于5月上旬、6月中旬畝追施10千克尿素各1次,10月上旬畝溝施腐熟豬肥3立方米,每次施后及時澆水。
2.2.3 促進新梢形成花芽 對樹冠大、生長旺的樹,分別在7月10日、8月15日噴300倍和250倍的多效唑,促其花芽形成,對樹冠小、生長中庸的樹不噴施多效唑。
2.2.4 病蟲害防治 定植當年病蟲害少,發(fā)現(xiàn)蚜蟲危害時,第1次用10%吡蟲啉4000倍噴布,第2次噴布3%啶蟲脒2500倍;發(fā)現(xiàn)葉螨危害時,第1次用20%螨死凈2000倍噴布,第2次噴布25%三唑錫2000倍;發(fā)現(xiàn)葉蟬危害時,用48%毒死蜱1500倍或用25%噻蟲嗪6000倍進行防治。
3 第2、3年后的管理
3.1 整形修剪
3.1.1 冬季修剪 栽后第2、3年的樹,冬季樹高應培養(yǎng)到1.8米之內(nèi)。依棚面的高低來定樹體高度,棚中間最高處的樹高一般為1.6~1.8米,其他行的樹體高度控制在1.3~1.6米,冬剪時在主干上按10~15厘米的間距,螺旋著生8~12個結(jié)果枝組,其余枝條疏除。并將直立或斜生的結(jié)果枝拉開角度,由下至上90°~95°為宜。長果枝按40~50厘米,中果枝按20~30厘米剪留。一般3年內(nèi)松塔形樹體結(jié)構(gòu)可基本完成。
第4年后,冬剪主要是對結(jié)果枝組進行更新和培養(yǎng),即回縮中小枝組,疏去衰弱、過密的小枝組和果枝,長果枝按25~30厘米,中果枝按15~20厘米剪留,短果枝不動。株間留有20~25厘米的人行道及光照帶,單株樹上修剪后,保留7~10個排列均勻上小下大的結(jié)果枝組,即下部的枝組要長一些粗一些,一般長度控制在60~70厘米,中部的枝組要短一些小一些,一般長度控制在40~50厘米,上部直接著生結(jié)果枝或短小枝組。這就形成了松塔形樹體結(jié)構(gòu)。
3.1.2 生長季修剪(夏季修剪) 花前疏去過多的果枝,短截過長的果枝。落花后5~7天抹去過多的芽,一周后再進行1次,選留好數(shù)量合適的新梢,讓其光照良好。當果實在果枝上坐穩(wěn)后,疏去過多的新梢,并摘心控制新梢旺長,即新梢長到30厘米左右時,在每個果枝上緊靠主干處留2~3個新梢,保留葉叢枝,并在新梢15~20厘米處進行第1次摘心,第2次留10~15厘米,第3次留10~15厘米進行3次摘心。生長不旺的樹進行1~2次摘心即可。
采果后先疏去過多、過弱結(jié)果枝組,然后對留下的枝組進行重回縮,迫使基部萌發(fā)新梢,重新培養(yǎng)樹冠和結(jié)果枝組,同時對中心干也要更新扶壯。
3.2 促進新梢成花和花果管理
3.2.1 促進新梢成花 每年在7月上旬噴布1次15%的多效唑300倍,然后觀察新梢生長情況,如果已經(jīng)控制就不需要再噴第2次,如果還繼續(xù)旺長則在8月中下旬再噴1次250倍15%的多效唑,即可控制生長,達到促進花芽形成的目的。
3.2.2 花果管理 每年我們用150元錢租1箱蜜蜂,花期放置棚內(nèi)15天,由于蜜蜂存在訪花不完全的問題,所以還需要人工輔助授粉,才能保證結(jié)果良好。
落花后15天,疏去雙果、畸形果和背上果。落花后25~30天進行定果,樹冠小的留40~50個果,樹冠中等的留70~80個果,樹冠大的留100~150個果。中小型果6~8厘米留一個果,大型果10~12厘米留一個果,單株樹果量未超標的不疏果。
3.3 土肥水管理
每年在扣棚前5~7天澆透水1次,落花后10天畝追施尿素10千克,并澆水1次。以后分別在果實硬核期、果實著色期、果實成熟期施肥澆水1次。肥料用量,第2~3年的樹每次每畝施入青島沃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2代高效沖施肥6千克,4年以后的樹每次每畝施上述高效肥10千克。由于桃根系不耐澇,所以每次澆“小水”即“跑膛水”,澆后淺鋤松土。每年需淺鋤松土4~6次。采果去膜后根據(jù)土壤墑情適當澆水。實踐證明棚內(nèi)不鋪地膜,只要花期控制好濕度,仍然能豐產(chǎn)。
3.4 溫、濕度的調(diào)控
蓋棚膜6~10天后,白天早上隔一個拉起一個草簾升溫,10~15天后,全部拉起草簾升溫。在催芽期(從開始升溫到萌芽)白天棚內(nèi)溫度不超過20℃,晚上不低于3℃,空氣濕度70%~80%。開花期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22℃,夜間在5℃以上,空氣濕度50%~60%。果實膨大期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28℃,晚上不低于10℃。果實成熟期溫度不超過30℃,夜間不低于15℃。
3.5 病蟲害防治
危害油桃的蟲害除蚜蟲、葉螨、葉蟬外,還有介殼蟲、天牛等。病害主要是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瘡痂病等。發(fā)現(xiàn)蚜蟲、葉螨、葉蟬危害時用前述的藥劑防治,發(fā)現(xiàn)介殼蟲危害時第1次用2000倍40%樂斯本噴布,第2次用1000倍25%喹硫磷噴布。發(fā)現(xiàn)天牛蛀干時,在蛀孔內(nèi)塞入0.1克磷化鋁后用泥堵孔??叟锴肮纬下N皮,將樹枝、落葉、雜草等清理干凈后燒掉。萌芽前噴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花芽露紅時噴1次1000倍70%的多菌靈,混加防治蚜蟲和葉螨的藥劑;落花后2周,噴800倍辛菌嗎啉胍1次,也可噴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加3000倍72%農(nóng)用鏈霉素;采果前20天噴布“瘡痂流絕”2500倍,也可用2000倍12.5%特譜唑或10000倍50%的福星。去棚膜后,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可用藥2~3次,全年共用藥6~8次。
3.6 覆膜和去膜
陜縣原種場覆膜時間一般為12月下旬,為了提早成熟也可在12月中旬覆膜。去棚膜時間一般在采果后的5月下旬。
15年的實踐證明,密度1米×2米比1米×1.5米的光照好,累計產(chǎn)量高。
15年生華光品種豐產(chǎn)樹結(jié)果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