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密植是世界蘋果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是現(xiàn)代蘋果產業(yè)發(fā)展的標志。矮砧蘋果栽培成功與否,取決于建園的標準和配套措施的應用。建園是現(xiàn)代果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建園標準高低直接影響到現(xiàn)代果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為此,筆者就建園工作總結出以下十個方面的技術,供參考。
1 選擇園址
在確定的優(yōu)勢區(qū)域,選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地勢平坦、遠離污染源,臨近水源、交通和管理方便,土壤、大氣、水質均符合無公害、綠色蘋果生產技術要求的地塊。做到區(qū)域化布局,規(guī)模化發(fā)展。
2 遴選苗木
2.1 選砧木
矮砧栽培有3種類型,分別為矮化自根砧、矮化中間砧、雙矮栽培。其中矮化自根砧M9、M26固地性較差,必須設支柱,并適合在陜西渭北中、南部等土肥水條件較好地區(qū)栽培;矮化中間砧M26固定性較強,適應性廣,不足之處樹體一致性較差,適合陜西渭北的北部地區(qū)栽培。矮化中間砧嫁接短枝型品種為雙矮栽培,雙矮栽培矮化作用更明顯,樹冠更小,適合陜西渭北南部地區(qū)栽培。矮化中間砧和雙矮栽培,基砧用八棱海棠抗旱、抗寒、抗鹽、親和力好、適應性強,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砧木,高寒地帶以新疆野蘋果作基砧。
2.2 選品種
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栽”的原則,根據(jù)市場需求和生態(tài)條件,高海拔地區(qū)以晚熟品種為主,如長富2號、長富6號、巖富10號;低海拔地區(qū)以早中熟的秦陽、紅蓋露、津輕、麗嘎拉等為主。適當增加中秋、國慶“雙節(jié)”期間成熟的品種,如蜜脆、華冠、玉華早富。
2.3 把苗關
必須選擇符合國家苗木質量標準的優(yōu)質苗木。苗干高120厘米以上,嫁接口品種粗度1厘米以上,主根長20厘米以上,且有側根3個以上,長度15厘米以上,須根多,整形帶內有10個以上飽滿芽。(中間砧長25厘米左右,苗干傾斜度15°以下,自根砧根砧長度20厘米左右),樹皮新鮮光滑,無失水、無機械損傷、苗木成熟度好,不帶檢疫性病蟲害。為保證苗木品種純度和質量,從信譽度高的科研院所和育苗基地進苗,做到“深起苗、嚴包裝、快運輸、細假植”,盡量減少苗根暴露的時間,嚴防苗木失水、受傷受凍。在條件許可的地區(qū)采取自繁自栽的方式更能保證苗木的質量。
3 精整細放
3.1 整地
經(jīng)過幾年的經(jīng)驗,間作小麥對新栽幼樹成活率和第1年的生長量影響特大。因此,一定要在秋茬地建園,做到全面整地,達到地平、土厚,旱能澆、澇能排,并且管理方便。
3.2 規(guī)劃
根據(jù)地形地勢確定小區(qū)劃分和行向。一般規(guī)模較大的果園要劃分小區(qū),一般小區(qū)面積1.3~2.7公頃,長方形、并與道路及排灌渠道結合,留路4~5米,小塊地根據(jù)地形確定留路。行向一般為南北行,采光好。同時大果園要規(guī)劃好看護房、化肥農藥庫、機具庫、果品暫貯等必要的設施。道路、設施占地不超過果園面積的3%~5%。
3.3 放線
為了便于搭建立架,要達到縱橫成行。放線分2步,第1步放行距,第2步放株距。大規(guī)模建園要用水準儀、經(jīng)緯儀等儀器,確保放線質量,行距一般采用4米較為適宜,株距依矮化蘋果類型而定,M26中間砧一般蘋果可按1.8、2.0、2.5米栽植。M26雙矮蘋果可按1.5、1.8、2.0米栽植,矮化自根砧M9可按1.0、1.2、1.5米栽植。
4 適時栽植
蘋果苗木必須在適期栽植,栽植適期有秋栽和春栽2種。
4.1 秋栽
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這一時期氣溫、地溫都高,土壤墑情好,根系恢復較快,來年成活率高,發(fā)芽早。
4.2 春栽
3月上旬至4月上旬,一般栽植后緩苗期較長、發(fā)芽遲、生長慢。春栽也可采取隨起苗,隨栽植,減少苗木水分散失,確保栽植成活率高。
寒冷地區(qū),冬季溫度低,要求春栽。一般地區(qū)根據(jù)情況決定。春季栽植可省去越冬防寒環(huán)節(jié),特別是M26砧抗寒性不是很強,易抽條,春季栽植好。
5 打坑施肥
(1)打坑。按放線交叉點進行打坑,坑的中心盡量保持在交叉點上,以利樹栽在坑中間,坑直徑80厘米為好。
(2)施肥。每坑施過磷酸鈣1千克混合有機肥20千克,或優(yōu)質復合肥1千克加商品有機肥1千克,肥與土混勻填入,有條件的將土回填,回填后滲坑,使溝土沉實,栽植效果好,開溝和回填應在栽植前15~20天完成。沒有條件的培成小土丘,以備栽樹。
6 處理苗木
(1)分級。將苗木按規(guī)格分級,以便分區(qū)栽植,并挑出混進的中間砧。
(2)修剪。剪平苗木根系中受傷的根和苗木基部的萌蘗,以便刺激新根萌發(fā)和控制萌蘗生長。并剪去接口干樁,除去接口綁扎帶。
(3)浸根。根據(jù)苗子水分情況,將選好的苗木根系置于清水中浸泡24小時以內,使其充分吸水。
(4)生根粉處理。栽植前在配好的生根粉溶液中蘸根,以便促其盡快生根。
7 規(guī)范栽植
(1)定點。栽植時要縱橫拉線,交叉點為定植中心。
(2)配授粉樹。每行內都配授粉樹,每間隔4~5株配1株授粉樹。按株間配置,授粉效果好。一般授粉品種不少于20%,不能選三倍體作為授粉樹。
(3)栽植。將苗子放入準備好的定植坑內,舒展根系,扶正苗干,中間砧苗弓背處對準風口,自根砧苗接口反面對準風口。邊填土、邊提苗、并踏實。
栽植深度是栽植的關鍵,中間砧入土過深,矮化效果不佳,全部外露,矮化作用太強,樹勢太弱。一般要求澆水下沉覆土封坑起10厘米壟高后,旱地栽植中間砧露出地面10厘米左右,水澆地中間砧露出地面15厘米左右。自根砧露出地面5厘米。沒有回填滲坑的栽植時要考慮到樹的下沉程度,以免栽植過深。
栽植后作樹盤,未澆滲坑水的每株灌水25千克左右,澆過滲坑水的,根據(jù)上次澆水情況適量灌水,使根土密接,水下滲后覆土封坑,以利保墑。
8 及時定干
秋栽苗木春季刨土后定干,春栽苗木栽植后及時定干。一般情況下,苗木定干高度為120厘米左右,定干高度在苗高的70%~80%。對于高度不足或者整形帶內沒有飽滿芽的苗木,降低定干高度,在飽芽處短截,于第2年春季在目標高度處2次定干。定干后,對所有剪口涂抹愈合劑予以保護。
9 套袋覆膜
套袋形成了“溫室小氣候”環(huán)境,是提高新栽幼樹成活率和當年生長量很有效的技術措施,通過我們幾年的實踐和調查,比未套袋提前5~7天發(fā)芽,成活率提高15.1%,多增加分枝3.9個,平均單株總生長量多90厘米。
9.1 套袋
對秋季栽植的樹苗需埋土防寒,特別是M26砧木抗寒性不很強、易抽條,春季除去埋土再套袋,春季栽植的苗木定干后立即套袋。必須選用質量好的專用保護塑膜袋(塑膜袋材質為PE薄膜,外觀白色、光亮透明,抗撕裂性能好,透光率高。厚度不低于0.04毫米,寬5厘米,長度不少于120厘米,一端封口要嚴)。苗木定干后,將袋子開口端從頂部套下,在苗木上端留5厘米以上的空間,以免頂芽萌發(fā)生長受阻,基部用土壓緊封嚴。套袋時要小心,不能劃破袋子,如果造成袋子破損,需采取重新?lián)Q袋等措施確保袋內水分不散失,待苗木發(fā)芽長到3厘米左右時先通風再除袋,關中地區(qū)一般在4月20日左右。
9.2 覆膜
先整理好樹盤下營養(yǎng)帶,起10 厘米高的壟,再選用寬1~1.2米的白色或黑色地膜,通行覆蓋。在地膜苗干部位先扎洞,再把地膜依次套在苗上,下拉至地面鋪平。每次進行2~3株樹,膜邊及苗干扎出的洞用細土封嚴并每間隔一段橫壓土梁。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2.9%~7.7%;春季可提高地溫2.0~5.8℃,促進根系生長,提早發(fā)芽,并可提高成活率27%~35%。
10 搭建立架
立架栽培是有效克服矮化樹固地性差、中干弱、樹冠偏斜的問題。能保證樹體端直生長,是矮化栽培的配套措施。立架有標準立架和簡易立架兩種形式。
10.1 標準立架
結實耐用,一次性投資大,終生受益。有鋼管結構和水泥柱結構。自根砧M9、M26和中間砧M9砧必須采用。每畝需17根水泥柱或鍍鋅鋼管,順行向每隔10米立一根水泥柱或鍍鋅鋼管(水泥柱高4.0米,厚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埋土70厘米,上露330厘米。柱上拉四道12號鋼絲(分別在樹高70厘米、140厘米、230厘米、330厘米處各拉一道),拉直繃緊,用于扶直中干。每株樹配一根直徑1~1.5厘米、長度3~3.5米的竹竿,靠近幼樹根部垂直插入土中30~50厘米,將樹干綁在竹竿上。
10.2 簡易立架
適合于中間砧和自根砧幼樹期用。每株樹配長3米、粗2~3厘米的竹竿,樹綁在竹干上。
總之,栽果建園工作環(huán)節(jié)多、技術性強,是果業(yè)發(fā)展的起步。只有抓好每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建成高標準果園,為發(fā)展現(xiàn)代果業(yè)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聯(lián)系電話:1389247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