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城里上學(xué)好幾年了,我還是會常常想起在鄉(xiāng)下摘棉花時的情景。因為它像一首詩、一幅畫一樣,一直充實著我的記憶。
那時,我家里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靠那幾畝棉花地。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那時我才八九歲,大人們??湮沂莻€勤快能干的孩子,因為從下種、間苗、拔草、捉蟲、澆水,直到結(jié)了棉桃開了花,摘回家曬到房上,都有我的汗水灑在其中。
最清楚地記得每年到了秋天,那幾畝白花花的棉花我摘都摘不過來,往往是剛摘完頭一輪后邊的又開了。如果摘得不及時,棉花就會落到地上沾滿枯葉,那樣就會影響到棉花的質(zhì)量和收成。家里大人們都在忙其他的農(nóng)活,我便主動攬下了摘這幾畝棉花的承包權(quán)。還在上小學(xué)的我盡可能地抽出課余時間多摘些棉花,直到深秋棉花全部開了花。
每天早上我都會帶兩個饃放在書包里,上完課后別的孩子放學(xué)回家,我騎著那輛“二八”的連腳蹬子都夠不著的自行車,趕往兩公里以外的棉花地。放下車子,把大包袱的四個角往腰里一系,從地頭到地尾,打個來回腰里的包袱就馱不動了,把它卸下來裝在蛇皮袋子里然后再去摘。
中午這會兒工夫一般地里是很少有人的,人們勞動了一上午都回家吃飯了,四周靜悄悄的,雖然我不是個膽小鬼,可有時也很害怕,畢竟還是個孩子,常想起村里那些嬸子和奶奶們講的讓人害怕的故事。
有時想到這些我便不由得害怕起來……真是越想越害怕,我便用唱歌來分散自己的想象力。
嘿嘿!現(xiàn)在想起來真可笑。
摘完自己計劃之內(nèi)的那一塊地,蛇皮袋子已經(jīng)塞實了。我把袋口系好藏到地中間,再拔些草把它掩起來,等下午放學(xué)再馱回去。
離上課時間還有一會兒,這時肚子已經(jīng)不斷地發(fā)出警告了。最幸福的也就是吃飯的工夫了。我拿來一直藏在地里的那只爺爺用鐵皮做成的小水桶,把上邊長長的繩子往井里一放,聽到咕咚一聲,一桶井水就打上來了。有時里邊還有幾只小蝌蚪,我把它們撈出來放回井里。嘗一口那水,甜絲絲的透心涼。啃口饃喝口水,剛吃了兩口,好像又少了點什么。秋天的螞蚱和刀螂是肥大多子的,我追逐著它們,不大一會兒就捉來了十幾只,再從溝邊采來幾顆黃豆塞到它們的肚子里,點一把干柴用火一燒,那個香啊,那才是真正的野味呢!肚子吃得飽飽的,下午去上學(xué),我更能體會種田的辛苦,于是更加努力學(xué)習(xí),成績一直保持在班里的前十名之內(nèi)。直到后來父母來到城里做生意,在城里買了房,還為我聯(lián)系了城里的一所小學(xué),才結(jié)束了我摘棉花的日子。
今天想起來,那段摘棉花的經(jīng)歷雖然有時會覺得有些辛酸,但它卻留給了我一段最美的回憶。直到現(xiàn)在每次回老家,我還是愿意更多地加入到農(nóng)民的勞動中去,去體會其中的苦與樂。
(指導(dǎo)教師:王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