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老師,不怕您笑話,我的作文成績不太好,您上一講說的什么觀察意義呀,種類呀,方法呀,聽不太懂。您能結(jié)合我們的日常生活,把觀察的道理講得淺一些嗎?
我對用眼睛進行觀察是知道的。您所提出的用耳朵、鼻子、舌頭、手進行觀察,聽起來總覺得陌生。您再多舉例說說好嗎?
我對“人體各種器官都會觀察”還是不理解……
學(xué)觀察,有沒有什么特殊情況?
學(xué)觀察,要落實到作文能力的提高上,這一點您也給再講講吧!
【王老師解答】
說人體各器官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不難懂的。記得有一次講評作文,我讀著下面這些句子讓大家進行討論。
樓下嚓嚓鐵片響,奶奶就知道是磨刀師傅來了,拿著剪子下了樓。
這種觀察是用耳聽。
吃飯時,表弟突然說:“喲,姥姥,這盤柿子椒有一個辣的!”
這種觀察是用舌嘗。
傍晚,爸爸一進家門就高興地說:“烤羊肉串啦?好香!”
這種觀察是用鼻嗅。
午飯后,爸爸拍了拍第二個西瓜,說:“今天吃這個正合適?!?/p>
這種觀察是用手摸。
還要配合上用耳聽。
看,以上四例,都不是用眼睛進行觀察的吧?你們高年級同學(xué)練觀察,渠道多著呢。
下面,就觀察方法的使用我再分頭和大家說一說。
一、用耳聽
這種觀察方法,古代文人掌握得很好。低年級課文中有一首家喻戶曉的五言絕句《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小詩,意境很美。從夜間到黎明,作者對院中情況的觀察是用耳進行的。對于這首詩,同學(xué)們很會分析:
“作者躺在床上,沒出門去看,就知道夜里刮風(fēng)下雨了?!?/p>
“他睡得并不沉。天蒙蒙亮,他聽到院里樹上有鳥兒在唱歌?!?/p>
“用耳聽,也可以觀察得很細。‘處處’都有鳥在啼,說明鳥兒不少呢?!?/p>
“用耳聽后,他還會用腦子想。風(fēng)雨聲,院里的花會被吹落打散,但到底‘花落’了多少,不知道。這就會引起聯(lián)想。這樣聯(lián)想到的情景,比用眼看到的更美呢。
在討論中,當(dāng)我問到“在生活中你們是否碰到過用耳聽的實例”時,不少人舉手發(fā)言。有兩例生動地說明用耳進行觀察的特殊作用:
“我想到一個電影鏡頭:夜色黑沉沉的。三名八路軍武工隊員要炸鬼子的巡邏車。車過來了嗎,看是看不見的。他們趴在鐵軌上一聽,隊長說:‘快拉導(dǎo)火索,敵人的巡邏車就要開過來啦!’”
“我想到大夫看病時用的那個聽診器。病人心臟怎么樣,肺部是不是發(fā)炎了,不能都開刀看。有經(jīng)驗的大夫用這聽診器聽一會兒,病情就掌握了?!?/p>
不錯,畢竟是優(yōu)等生,例子舉得多恰當(dāng)?。?/p>
用耳聽這種觀察方法,許多同學(xué)作文都在練習(xí)使用呢。一篇題為《我的叔叔》的作文,開頭正是這樣寫的:
丁零零……聽到這特殊的車鈴節(jié)奏,我知道是小叔回來了。我放下筆,急忙從三樓跑下,迎接忙了一天的叔叔正點歸來。
從這個開頭看有點兒意思。通過耳朵聽車鈴聲,“我”便準(zhǔn)確地知道是小叔下班了。這樣寫,突出了叔叔年輕活潑的性格,表達了叔侄間的親密關(guān)系。
二、用鼻嗅
這種觀察方法的運用,你們在課文中也多次學(xué)過。有一首古詩叫《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那邊枝頭上,是梅花還是雪花,由于離得遠,詩人單靠視力難下結(jié)論。這時,鼻子的嗅覺起作用了。詩人聞到了暗香陣陣,斷定那枝頭上掛的是梅花。
高年級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你們正在學(xué)吧?文中有這樣的句子: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燒得枯黃的茅草畢畢剝剝地響。我忽然聞到一股濃重的棉布焦味……
這里,“火苗子”是看到的,“燒得草響”是聽到的,那“濃重的棉布焦味”呢?是用鼻子嗅到的。
批改作文時,這方面的實例也常碰到。如一篇題為《一個認真負責(zé)的干部》的文中,有這樣一個段落:
作為衛(wèi)生委員,陳娟娟不但到各教室查衛(wèi)生,有時還查老師的辦公室。那天,她帶幾個人來到六年級組。一進門她就說:“喲,空氣很不好,請老師們打開窗子換換空氣吧!”接著,她聞到一股煙味,走到關(guān)老師跟前說:“關(guān)老師,墻上‘無煙辦公室’的標(biāo)語是您寫的吧?您怎么……”關(guān)老師紅著臉說:“一定接受批評。這孩子,好厲害呀!”
這里,寫了衛(wèi)生委員認真工作的一個有趣鏡頭??諝獾那逍屡c污濁,靠眼睛分辨不行,還是得用鼻子去嗅。
三、用舌嘗
討論這一條,高年級同學(xué)發(fā)言積極。你們剛學(xué)過的一些課文中,這種觀察方法的實例相當(dāng)多。有人首先提到《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
你只要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看,楊梅的味道是用舌嘗到的。不過,嘴唇、牙齒也幫了舌頭的忙。還有的提到《井》一課:
吃過晚飯,媽媽讓我把李子從井水里提上來,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鮮的紅李子被井水浸得冰涼,咬在嘴里又脆又甜,還有一股清香。
冰涼井水浸過的李子味道,舌頭知道得最清楚。“新鮮的紅李子”,這是看到的;“脆”,這是咬到的;“清香”,這是嗅到的。這里,用舌嘗是觀察的主要手段。
平日批改同學(xué)們的作業(yè),我注意到,高年級學(xué)生已經(jīng)在練習(xí)使用“用舌嘗”的觀察方法了。請看這個造句:
下班時,爸爸買回一些柿子,看樣子又大又紅,可是一咬,啊,澀極了!
秋天,柿子剛上市,有的漤過了,有的沒漤。只從外表看,柿子澀不澀呢,不大容易看出來。這個例子很有說服力。它告訴我們,眼睛有時觀察錯了,舌頭能給糾正呢。另一個同學(xué)在作文《暑假生活紀事》中寫得很有意思:
到了姑奶奶家,吃飯真是一“關(guān)”。她家?guī)缀跏裁词称范家糯住3燥溩?,一盤醋,可以;吃面條,也給你倒上兩勺子;早晨喝粥,也是酸的,醋早就放在鍋里了……
這個同學(xué)那年暑假大概是去了山西?!坝蒙鄧L”,有他的獨到之處。
好了,“觀察趣談”分兩次進行,上半部分就講到這里。下面將接著講“用手摸”、“綜合觀察”等,也是挺有趣的呢。